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连续两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的情况下,2015年6月在江苏溆浦段发现15尾疑似中华鲟幼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15尾幼鲟进行鉴定。形态学度量结果显示,除1尾个体外,新发现的14尾幼鲟与历史记载的中华鲟野生幼鱼生物学性状完全一致,但其体长和体重低于历史同期出现在该区域的中华鲟。同时采用11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15尾幼鲟样本和分布于我国的3种鲟鱼,包括30尾中华鲟(A.sinensis)、39尾达氏鲟(A.dabryanus)和33尾施氏鲟(A.dabryanus)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15尾幼鲟与中华鲟的遗传距离最近(F_(st)=0.039,P0.05),其次为达氏鲟(F_(st)=0.108,P0.05),最远为施氏鲟(F_(st)=0.209,P0.05),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判定该批幼鱼为中华鲟,该结果暗示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极有可能找到了新的产卵场,为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和幼鱼的种群监测提供了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该批鱼的遗传多样性(SW=1.998)略低于野生中华鲟(SW=1.886),暗示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野生亲本的数量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 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 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cm 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 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鲟的全人 工繁殖,从1997年开始我们人工养殖了部分后备  相似文献   

3.
9月19日上午10点,上海崇明县渔政站把56尾幼鲟顺利放归长江口205灯浮北侧海面,其中30尾挂有放流标志牌。参加放流的有东海区渔政局、长江中下游水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市渔政处等领导和专家30多人。 今年崇明渔政站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和浅水流网中共抢救误捕中华鲟幼鱼193尾,抢救人员把这批幼鲟集中到团结沙中华鲟幼鲟暂养基地集中暂养。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暂养,193尾中华鲟幼鱼体长从原来的20~25厘米,分别长到40~50厘米,最长达55厘米;体重从50~150克增加到400~450克,最重的超  相似文献   

4.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仔幼中华鲟77万多尾,增殖了中华鲟资源。1988年3月中旬,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听阅了5万多字的技术论文,观看了人工繁殖、放流中华鲟的电视片、图片和培育的幼鱼,实地察看了各种设施以后,  相似文献   

6.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人工放流鲟鳇幼苗250万尾1987年勤得利农场与黑龙江垦区水产处联合在黑龙江勤得利江段建立了施氏鲟养殖放流实验站。自1988年始.每年农场在鲟、鳇鱼繁殖期内组织人员向江中放流幼鲟和鲟、鳇杂交的幼鱼,计250万尾,其中施氏幼鲟为120万尾(朱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拯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崇明县渔政站和新民养鳗场在1990年利用养鳗池暂养成功10尾中华鲟幼鱼的基础上,今年又暂养成功中华鲟幼鱼60尾。于9月6日上午,有关科技人员给幼鲟(40cm左右)系上放流标志,在“中国渔政”602号船的护送下,顺利放归东海。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5~1997年,培育成体重3~5g的中华鲟幼鱼32万尾,成活率644%。光滑的底质、良好的水质、适当的放养密度以及仔鱼开口期的合理投喂是幼鲟培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暂养2006年5月渔民在崇明东滩误捕受伤的中华鲟野生幼鲟,分析研究了其6—8月的生长特点。结果显示,抢救存活的中华鲟幼鲟在人工环境下,体长和体重分别从(15.40±0.64)cm和(26.00±1.34)g增加到(29.20±0.75)cm和(108.00±3.87)g,日均增长1.54 mm,日平均增重0.90 g。拟合中华鲟幼鲟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121 5 L2.031 3(R2=0.945 7),其中b小于3,为异速生长,说明其体长增长快于体重增长。与同期野生环境下的中华鲟幼鲟比较,幂指数系数b人工=2.0313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9日,在黑龙江抚远县、同江市、萝北县江段成功举行了主题为“珍爱水生生物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鲟鳇鱼放流活动。本次活动放流各种规格鲟鳇鱼幼鱼50万尾,其中体长在50cm以上的1年龄幼鱼200尾,体长15cm 2月龄幼鱼10万尾,体长在5--10cm的1月龄幼鱼40万尾。放流的鲟鳇鱼幼鱼由黑龙江省鲟鳇鱼放流站、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抚远县鲟鳇鱼放流站、同江市鲟鳇鱼放流站、勤得利施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等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0月11日 上午,风平浪静,阳 光柔和,崇明县成功 地把14尾珍贵野生中 华鲟幼鱼顺利放归东 海,其中12尾幼鲟系 有放流标志。 为了减少放流途中时间,提高放流中华鲟的成活率,这次放流一改过去船在港内等候涨潮后再出航放流的做法,而采用分兵二路,一路由崇明县农委朱汉  相似文献   

13.
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9年,依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长江常熟溆浦江段的渔业资源监测网(定置张网),对降河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每年主要于5-7月在常熟溆浦江段出现,出现时间平均86.6 d(n=8),所采获样本(n=8)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年度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2~40.1cm、23.2~33.5em和70.7~314.8g.各年采获样本数量差异较大,从2002至2009年呈现出较明显的递减趋势,各年采获样本数量最多的旬也不一致,变化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从幼鲟生长来看,不同年份相同时期采获样本的规格差异较大,同一年份同一时间采获样本的规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三峡工程截流以前进行比较,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出现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出现较高数量比例的时间由以前的6月变为5月中下旬和6月,幼鲟规格较截流前也有较大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和三峡工程截流所导致的水文状况的变化.分析认为,水文状况可能是影响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上午,秋高气爽,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宜昌市江段,向长江投放了十二万尾二点五厘米的中华鲟仔鱼。这是研究所取得了人工繁育中华鲟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7,(2):74-74
13日下午,在宜昌市渔政处的现场监督和宜昌市公证处的公证下,3.2万尾中华鲟幼鱼在宜昌市点军区樱桃园码头放流长江。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1日,江苏靖江市斜桥镇一渔民误捕到1尾标志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号为“长江所NO:299”,靖江渔政站随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测量、记录等技术处理,然后放回长江,并请靖江电视台对整个处理过程作了现场录像。这尾靖江渔民误捕的中华鲟(幼鲟)经权威部门认?..  相似文献   

17.
摘要: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E)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5.43%、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I分别为0.922、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33、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但从A/E值来看,4种饵料中均有个别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亮氨酸)不能完全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营养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均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人工饲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的添加Lys、Leu和n3PUFA来满足中华鲟幼鱼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上海市中华鲟抢救中心”首批中华鲟放流活动于9月7日在长江口“灯浮”206号附近海面的“中国渔政”602号船上隆重举行。 经过7年来的实践和摸索,1994年崇明保护误捕中华鲟幼鱼工作终于摆脱了费用大、成活率低的困境,自7月中旬至8月28日,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及丝网中共抢救误捕幼鲟59尾,可望全部成活。幼鲟误捕时平均体长22公分、体重150克,经过1个多月的科学精心暂养,体长平均长到40公分,体重400克,最长  相似文献   

19.
庄平  宋超  章龙珍  冯琳 《水产学报》2009,33(3):496-502
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0.57%、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l分别为0.938、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40、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 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 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 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饵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地添加其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满足其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1月11同上午,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住宜昌市江段向长江放流体长2.5厘米的中华鲟仔鱼12万尾。自1984年以来,该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中华鲟仔鱼8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