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作者于1980~1981年在堪萨斯州的 Ha-gs,以格兰马草、野牛草、冰草和野麦属的蓝茎冰草为主的草地上,研究了轻度放牧和过度放牧地段植被组分的变化。在一个地段,以一周岁菜牛在该试验地段全季内中等强度放牧。在另一个地段上,在前半季内以高于中等放牧强度三倍的牲畜放牧。季末时,强度放牧的草地与适度放牧的草地相比,格兰马草较多而蓝茎冰草较少,这表明草原放牧地过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确定灌溉放牧地放牧利用开始的最适宜时期,在斯塔夫罗波尔《丰富的》水利技术和土壤改良研究所的试验农场进行了试验。在试验中使用了秋季(1974年9月上旬)建立的无覆盖物草地作为灌溉放牧地。植被由35%豆科牧草——杂种紫苜蓿和65%禾本科牧草——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组成。建立草地之后第一年,放牧场的实验方案包括四种不同处理:Ⅰ——从经济利用第一年春天起放牧;Ⅱ——一次刈草,随后绵羊放牧;Ⅲ——两次刈草,随后绵羊放牧;Ⅳ(对照)——生长第一年的植株用作刈草地,从第二年春天起利用放牧。从经济利用第三年开始,绵羊饲放于放牧地的全部地段。每处理划给放牧地0.85—0.91公顷,固  相似文献   

3.
<正> 放牧地是苏联多数地区夏季饲料的主要来源。但是家畜对放牧地上草层的采食率不是始终都高。如在新西伯利亚省较好的人工草地上采食率只占70%。放牧前半期饲草的损失最大,此时牧草同时急骤生长,6月份在西西伯利亚条件下人工草地上主要草层是无芒雀麦,通常形成这种情况:即在未放牧地段草层长得过高,而  相似文献   

4.
草地枯落物是连接放牧生态系统中“土—草”界面的主要媒介,是调控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对草地物种多样性、生产力、退化草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家畜的采食、践踏、排泄物等减少枯落物积累和加速其分解,且与放牧强度、制度、季节、家畜种类联合响应;另一方面,枯落物影响家畜的选择性采食、蹄压等行为,为微生物和小草食动物生命活动提供有利场所及能量,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枯落物也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物质循环,产生化感物质,影响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导致草地群落构建和演替。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放牧生态系统中的枯落物及其作用,旨在明确草地生态系统中“放牧-枯落物-土壤-绿色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后续草地可持续性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6.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凋落物质量与产量调控草地凋落物分解,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放牧如何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微生物机制仍缺乏统一认识。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回顾了放牧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历史发展并剖析了各阶段热点研究内容,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容重、光照、pH等)、微生物活动(群落结构、养分、主场效应)、凋落物质量(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凋落物质量)等多个方面阐释了放牧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并进一步总结放牧导致的草地凋落物分解变化对养分循环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1)加强长期放牧强度控制试验联网建设;2)亟须查明放牧条件下不同径级根系凋落物分解机制;3)探明放牧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4)以植物-凋落物-土壤环境-微生物为整体,系统阐释放牧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关键过程及机制;5)综合考虑放牧与全球变化要素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协同影响。以期为深入探讨全球变化对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理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冷季牧场凋落物分解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冷季牧场凋落物现存量及C、N和P化学计量特征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轻度(22.50个羊单位·hm~(-2))、中度(26.25个羊单位·hm~(-2))、重度(32.04个羊单位·hm~(-2))放牧草地凋落物现存量依次为45.72~125.52、17.32~56.6、8.64~30.96g·m~(-2)。放牧季随时间推移各放牧强度下现存凋落物的C含量逐渐降低,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C含量依次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在休牧期,随时间推移,中度和重度放牧的凋落物C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放牧期,凋落物N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放牧期,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P含量均表现为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而休牧期,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P含量均表现为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草地现存凋落物C/N均在90以上,休牧初期(7月)草地现存凋落物C/P较高,均在1 000以上。综合得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凋落物损失率显著增大,N含量降低,C含量变化不显著,P出现富集。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描述放牧日期和频率对草原砂芦(Calamovilfa logifolia)和砂生须芒草(An-dropogon hallii)总有机物贮藏量的影响,从1988年起至1992年止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处理包括8种月中放牧期。各处理季节放牧率相等,并均分于各个放牧期内。在连续4年期间,各放牧处理均在相同草场饲喂一龄牛,且放牧时间均为4~7d。到第5年黄化初春生长产生分蘖技的平均重量可用来估测其有机质总贮备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牧率与本研究相同时,为避免6月份放牧导致这两种草贮备物的下降,就须使其放牧期延迟长达60d。另外,为使这两种草贮备物的量同时达到高水平,就须延迟放牧至8月中旬或更晚。  相似文献   

10.
<正> 作为控制牲畜达到理想结果的放牧制度已有明确的定义(草原词汇委员会1964,土壤保持协会1976)。遗憾的是对放牧制度这一术语未给予相应的定义。“含混的术语”(Shifiet和Head 1971)使草原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发生混乱。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放牧制度术语标准化,并相应的提供一种分辨各种放牧制度的方法。问题回顾放牧文献时,明显地涉及到草原管理实践方面许多放牧制度术语所带来的问题(Hickey 1969)。早在1900年,给延迟放牧下的定义是“种子成熟后放牧”(Jardine和Anaerson)但Dyksterhus(1949)把这个定义改为“把全部牲畜从一个放牧地转移出几个月的实践”。然而,Shiflet和Heady(1971)得出了延迟——轮流放牧是接连几年在同一草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放牧季节及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海北高寒草地进行了7年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试验,并用围栏控制放牧进行对照.试验显示,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在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出现不同的变化.在夏季牧场,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而均匀度则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冬季牧场,物种丰富度和放牧之间呈现驼峰反应模式,说明植物的丰富度在中度放牧强度时达到最大.不同牧场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模式说明夏季牧场放牧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梯度,对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全年重牧土壤容重上升最明显;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全年重牧下0~20cm土层下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放牧对土壤速效磷和全钾的影响不显著,全年适度放牧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了凋落物的生成,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地上放牧密度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八年,在试验期间里,年放牧密度为117-523日家畜单位(AUD)/公顷。在植物生长季节(从3月末到11月末)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牧草净初级生产量及放牧牛的采食量,测定家畜日增重,并根据ARC饲养标准计算畜体贮存能量。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四季放牧是新疆新源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总量扩大造成春秋草场春季放牧过早、夏牧场超载过牧,草场界线不清,放牧混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退化草场超过50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67%,毒害草及不可食草逐步侵占了草场,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基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2013年和2014年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的变化,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从不放牧的238.14 g·m-2减少至重度放牧的79.60 g·m-2;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由不放牧的35.93%增加至重度放牧的97.66%。群落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中度放牧时最小(2013年733.25 g·m-2、2014年682.99 g·m-2);轻度放牧下,群落地下生物量在0~10 cm土层分布比例最大,2013年为61.86%,2014年为64.43%。综上可得出,放牧会引起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发生变化,轻度或中度放牧利用该区域草地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 观察研究绵羊的放牧习性,对于绵羊的放牧管理和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绵羊的生产性能和保护草地有重要意义。草食家畜放牧习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对于反刍家畜放牧来说,情况更为复杂:生态环境因素、家畜种类植物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都与放牧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有史以来家畜一直在草原上放牧。然而,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家畜的放牧和采食给草地带来的影响。的确,对这一影响曾有许多争论,在美国,就西部草地放牧的可行性也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放牧仅仅是许多影响草原植被的环境因素之一,因而,研究结果常有矛盾,也并不值得惊异。不同草原差异很大,在食草动物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草原类型,因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内蒙古草地的放牧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对草地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草地资源潜力的前提,本评论内蒙古菖 放牧罐的历史与现状,着重讨论了自由放物与草地退化的关系及分区轮牧的好处。认为放牧制度必须与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分析了古草地衽分式轮牧的客观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理放牧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于1982年在佛罗里达州一个以栽培象草草地进行初产母牛放牧试验,放牧周期分别为14天、28天,42天和56天。放牧强度以每公顷草地采食叶干物质0.5~2.5吨。象草的化学成分及消化力是在每次放前和连续放牧28天后对草丛各分析一次。放牧试验结果表明;象草叶和茎粗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是  相似文献   

20.
鹅是草食水禽,一般采取放牧为主、适当补喂精料的饲养方式。在鹅群放牧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各点;1.防止传染病。严禁到疫区放牧,如发现疫情,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2.防止中毒。喷过农药、施过化肥的草地、果园、农田,要在10~15天以后才能放牧。不到有工业污水的沟渠及有毒草地去放牧。3.防潮湿。鹅虽然喜欢戏水,但放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