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东海 《现代园艺》2011,(12):18-19
<正>蔬菜地土壤,尤其是设施蔬菜地土壤,由于不合理施肥,以及长期旱作及蔬菜作物间(轮)作方式,导致蔬菜地土壤特殊的肥水运动、作物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  相似文献   

2.
蔬菜施肥过量不仅浪费肥料,而且还会污染土壤、地下水、环境及蔬菜产品,所以必须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应先确定所种蔬菜的种类及计划产量.再按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规律供应;还应测定栽培地块土壤中原有的营养成分,按土壤诊断施肥或平衡施肥的原理,适量的补充各种营养成分,即为实际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的问题,分析了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的为害,结合日光温室条件特点和各蔬菜的种植特点及生长规律,提出了应采用轮作、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土壤消毒、嫁接、无土栽培等措施综合防治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高山蔬菜土壤酸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宜昌市高山蔬菜的生产和产业的发展,对菜地土壤进行了取样检测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土壤酸化较严重,针对性地提出了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棚室土壤障碍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棚室内土壤由于长期不合理施肥,又处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缺少雨水淋溶,经常出现盐害、酸害及蔬菜生理性缺素症等。  相似文献   

6.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大棚蔬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对肥料的质量与数量要求更加严格,如施肥不当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酸性化和养分比例失调等问题。大棚蔬菜对施肥要求很高,假若施肥不当,则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引起蔬菜肥害,而且还会影响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上,我们一定要慎施化肥。  相似文献   

8.
山地蔬菜生产土壤障碍主要有养分、盐分、酸化、连作等四大障碍。1养分障碍原因:(1)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蔬菜硝态氮含量高;(2)钙、镁及微量元素不足。矫治:进行平衡施肥,在施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配施钙、镁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
大棚蔬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对肥料的质量与数量要求更加严格,如施肥不当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酸性化和养分比例失调等问题.大棚蔬菜对施肥要求很高,假若施肥不当,则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引起蔬菜肥害,而且还会影响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上,我们一定要慎施化肥.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的连作障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平  王钫 《长江蔬菜》2003,(10):29-29
1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土壤营养有效性降低1.1原因由于蔬菜作物对营养的特异性吸收,单一残留物的长期积累,养分不均衡,难以轮作倒茬,加之大量施用化肥和偏施氮肥等原因,使土壤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土壤通透性、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化肥施用不合理,更加剧了盐分的积累。在大棚等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类在无雨淋洗的同时,加上地表温度较高,土壤毛细管蒸腾作用强烈,明显加剧了盐类聚积,造成土壤的物理性状恶化,次生盐渍化、酸化、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甚至产生缺素症。1.2防治①科学施肥根据不同蔬菜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实行测土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1.
蔬菜地土壤质量(包括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可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氮、磷、钾丰富的土壤有利于蔬菜的高产、稳产,而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积累将影响蔬菜的品质。影响蔬菜地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内已具有一定设施蔬菜生产规模的肃宁、饶阳、永清、定州、永年、乐亭、青县7个县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田间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各项土壤理化及养分指标,以期了解河北省主要长年种植设施蔬菜地区的土壤质量情况。结果表明:取样的7个地区0~20 cm土层的土壤pH范围为6.55~8.42,电导率范围为0.68~1.93 mS·cm-1,总体呈中性或碱性,且均有不同程度盐渍化。各地设施蔬菜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平衡,并且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知,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经过长期种植与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残留养分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积累,设施蔬菜土壤质量下降现象较为明显。综上可知,生产中应适量减少化肥用量,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减少养分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蔬菜施肥一方面是解决植株生长发育的必需养料,另一方面是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条件。因此,要想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合理给蔬菜施肥是最主要的农业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蔬菜地,尤其是设施蔬菜地因长期旱作及连作、单一轮作,受盲目施肥、特殊的土壤肥水运动、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等影响,容易造成土壤障碍,  相似文献   

15.
杨宇 《吉林蔬菜》2011,(2):65-66
蔬菜测土施肥技术具有增产增收、节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硝酸盐对蔬菜和环境污染等特点。1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根据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以及菜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根据蔬菜的营养生理特点确定施肥  相似文献   

16.
1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齐全,肥效持久,施用后不仅能改良菜地土壤,还可为蔬菜提供多种养分。科学施肥针对蔬菜大棚的土壤障碍,在施肥技术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1增施有机肥特别是施用纤维较多的粗肥,为蔬菜生长提供全面营养,增强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防止盐分聚集,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8.
连作蔬菜田改土培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蔬菜田由于盲目施肥,如长期施用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过量施用氮肥;有机肥使用减少及连作盐分积累、养分失衡等土壤障碍现象不断增加。多年连作与盲目施用化肥不但引起蔬菜植株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且会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土壤养分不平衡和盐渍化;还会导致蔬菜病虫害增加、品质下降、残毒增加、品味变劣,产量不稳定;严重的可引起肥料大量流失、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9.
牛力 《吉林蔬菜》2012,(2):40-40
针对土壤盐害,在施肥技术上要力求趋利避害,实施以克服或缓解土壤盐害为主体的施肥技术体系,达到既有利于当季、当年蔬菜的优质高产,又有利于防止土壤盐渍化,调节土壤中盐类浓度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设施蔬菜盲目施肥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盲目施肥易造成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土壤发生盐渍化,使蔬菜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按作物的需肥种类和需肥量,提出了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