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平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小黄姜的经济价值、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以及小黄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小黄姜在生产上的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定育  向锋  王旬 《种子科技》2008,26(6):68-68
黄姜纤维是黄姜提取皂素后留下的废渣。黄姜是提取皂素的主要原料,人工栽培面积较大,在提取皂素后,其大量副产品纤维、淀粉被废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利用黄姜纤维生产食用菌取得成功,并且产量高,成本低,现将该技术做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水城县小黄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属姜科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人们饮食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它在我国的种植规模大、产量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病虫害威胁。简要介绍了水城县小黄姜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惠水县小黄姜无公害生产,对小黄姜选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储存等进行了介绍,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小黄姜在贵州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在贞丰县和普定县开展小黄姜高产高效栽培示范,从姜种选择、播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小黄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罗平县自1981年开展品种普查至2020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和罗平小黄姜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等主要成果和现状。分析并指出存在的种质资源快速流失、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组织体系,加大政策投入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参与保护意识;摸清资源家底,做好日常收集保存;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监督执法管理;创新保存机制,形成多元保护格局;依法合作交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属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它是化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尚无替代原料,长期以来,一直利用野生资源进行生产.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被长期乱采滥挖,造成资源严重减少.因此,必须走人工栽培黄姜的道路,变野生为家种,才能使资源永续利用.人工栽培2年为一个周期.按照技术要求栽培黄姜,产量可达2000~350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王秋媛 《耕作与栽培》2022,(1):76-77,80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生姜品种,本试验以镇宁小黄姜为对照,引进9个生姜品种,调查生姜的出苗、发病情况,测定株高、分枝数、单株重量、小区产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长顺小黄姜、石桥老生姜、来凤凤头姜的株高较高,分枝数较多,出苗情况较好,发病率较低,单株重量和产量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镇宁县...  相似文献   

9.
正黄姜适宜在鄂西北山区干旱地区种植。但由于黄姜前期茎叶生长慢、叶片小、封行迟,在与杂草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因此除草成为种植黄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采用化学除草,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但很多除草剂在黄姜地使用时,存在杀草谱窄、见效慢、控制时间短,或对黄姜生长有不同程度药害等缺陷。这些问题制约了除草剂在黄姜上的推广与应用,有的农户目前仍然采取人工除草。近年来,由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水城小黄姜”芽茎尖组培脱毒快繁体系,本试验以“水城小黄姜”芽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时间、不同诱导分化培养基、不同增殖培养基及不同生根培养基对茎尖消毒、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的影响,并对组培苗进行脱毒效果的检测。结果表明:“水城小黄姜”芽茎尖采用75%医用酒精消毒60 s+10%次氯酸钠(NaClO)消毒20 min处理效果最好,污染率7.7%,成活率达87.2%;不同培养基配比对茎尖诱导分化效果有差异,以MS+6-BA 3.5 mg/L+NAA 0.1 mg/L效果最佳,愈伤诱导率达7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3 mg/L,增殖系数大,长势旺盛、茎粗芽壮、叶绿,组培苗生长好,且可与生根协同接续;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生根数多,平均根长适中。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组培苗中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获得了“水城小黄姜”脱毒核心苗,且脱毒率达93.75%。因此,本研究认为通过“水城小黄姜”芽茎尖脱毒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可为“水城小黄姜”种苗的脱毒快繁及工厂化...  相似文献   

11.
熊飞 《科学种养》2013,(8):28-28
黄姜是山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在湖北十堰地区曾有很大的种植面积。但由于过度发展,21世纪初黄姜价格开始暴跌,最低价曾跌至每千克0.2元,黄姜面积由此开始急剧减小。不过近年来黄姜价格出现复苏,目前产地收购价格每千克回升到4.8~5元,每亩黄姜年产值可达  相似文献   

12.
黄姜有性繁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必华  张必龙  全圣 《种子科技》2004,22(5):300-301
黄姜是一种亚热带藤本缠绕性植物,其块茎中所含薯蓣皂素苷元是生产甾体激素药物无法替代的原料.随着甾体激素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黄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黄姜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对黄姜有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有性繁殖提供种苗,减少用块茎作种,从而降低了黄姜生产的种用成本.  相似文献   

13.
王定育 《种子科技》2003,21(6):360-361
黄姜属于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为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地上部有茎、叶、花、果,地下部有根状茎、须毛。黄姜的繁殖方法有四种,即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株芽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1种子繁殖(有性繁殖)黄姜种子繁殖是指用黄姜地上茎所结蒴果中的种子直接播种,当年形成种子姜,是目前培埴黄姜种源,改良黄姜品种的最佳方法。一般亩用种子5kg,4—6月播种,当年12月至次年3月前起挖,亩培育姜种10~15万株,单株重10g以上,可大田种植10亩。其技术要点是:1.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宜于管理的地块。1.2整地深翻土地,耙碎土块,地面平整。1.3…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冬季黄姜休眠期进行大棚有性育苗,12月进行种子处理,1月中旬播种,4~5月起苗移栽,移栽后生长两年采挖,改变以往露地3~4月播种,翌年春季移栽,第三年秋冬采挖的传统技术,使黄姜有性繁殖从理论探讨和小面积试验阶段,上升到生产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黄姜田杂草化学防除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是安康地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很快,2000年种植面 积达1.4万hm2。由于杂草发生种类多,密度大,生长期长,为害严重,人工防除难 度大,费用高, 已成为影响黄姜生产的主要障碍。据调查,常年造成黄姜严重草荒的主要有 马唐、狗尾草、刺儿菜、打碗花、繁缕、猪秧秧、鸭跖草、鬼针草、苍耳、香附子等20多种 。平均74~320株/m2,高者达540株/m2,一般造成黄姜减产20%~30%,严重田块高达4 0%以上 ,拔草费用高达90~150元/667m2。为有效地解决黄姜田草害问题,从1999年开始先后引 进12种国内外新型除草剂,在全区布点试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罗平县是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5.53 万 hm2 以上。近年来,大量外省杂交品种进入罗平市场,为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抗逆性和品质,选择 49 份市场主推品种,采用大区设计开展品种综合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以巩固罗平优质油菜生产大县地位。结果表明,明堂油 985 和中油 811 芥酸、硫苷含量低于 1% 和 27μmoL/g,油酸、含油量分别高于 66% 和 44%,产量高于 3570kg/hm2 ,抗倒伏,菌核病病株率低,品质好,油酸和含油量高,可加大力度推广。德油杂 12 产量最高,芥酸含量低,含油量一般,但硫苷含量高(54.3μmoL/g);川油 45 产量居第 2 位,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较低(34.49μmoL/g),含油量一般(38.74%);大地 199 产量为 3327.01kg/hm2,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低于 1% 和 30μmoL/g,油酸、含油量高,分别为 69.33% 和 46.56%,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姜属多年生草质缠绕性藤本植物,是化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被乱采滥挖,造成资源严重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黄姜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姜又称盾叶薯蓣,亦叫藤根,属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其根状茎内皂素含量很高,被称为“药用黄金”。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湖北郧阳至陕西安康、汉中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黄姜生产基地,黄姜种子及种茎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基地的生存和稳定。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又借鉴有关文献资料,现对黄姜种子及种茎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照片上丛集生长的植物,乍看起来像不像小小盆竹?可实际上,它是与竹毫不相干的黄姜。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地下聚集排列,肉质,黄色,味辣,又名黄姜,是我们平时经常食用的调味品。每当生长一个根块,便会抽出一个茎杆,叶紧缠茎杆,象竹笋一样,上尖下粗。5~7天开始放叶,边长茎杆边长叶,茎杆可达35厘米左右。每一茎杆能生长15~20片叶,叶片披针形,基部狭长,无叶柄,排列紧凑,叶宽1.7厘米,长15厘米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