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 1.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取决于种子的生活力以及合适的外界条件。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当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都满足时便可发芽。一般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干种子本身重的25%时,就开始萌发,但慢而不整齐;吸收水分达到本身重40%时,达到饱和吸水量,最适于萌发。  相似文献   

2.
超干处理两种落叶松种子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干燥法, 将两种落叶松种子含水量由自然含水量降至5%以下, 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老化前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结果表明: 长白落叶松种子含水量降至3.02%时, 种子各发芽指标在老化前后保持在较高水平, 且老化前的活力指数及老化后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自然干燥种子; 在此含水量下, 老化后种子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干燥种子, 相对电导率比后者低, 说明长白落叶松种子以含水量为3.02%时储藏较为适宜。兴安落叶松种子含水量为2.63%时, 各发芽指标均高于自然干燥种子, 且老化前除发芽势外各发芽指标及老化后各发芽指标差异显著; 此含水量下, 老化后种子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干燥种子, 相对电导率比后者低, 比其他含水量种子表现出更强的抗老化能力, 说明兴安落叶松种子较适宜在2.63%含水量下储藏。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和低温胁迫对红豆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生长箱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从种子发芽进程、发芽率和吸水量等方面研究了水分和低温胁迫对红豆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用10%,15%,20%,25%,30%的聚乙二醇(PEG)溶液和5℃左右低温预处理红豆草种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和5℃左右低温预处理可以缩短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比较发现,聚乙二醇浓度30%和低温处理时间4d时可促进红豆草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用量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包衣保水剂的适宜用量,为荒漠区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4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1%,4%,7%,10%,13%的保水剂对4种种子进行处理,测定4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柠条种子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发芽率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和红砂种子发芽势影响显著(p0.05)。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发芽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势最高,4%时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显著(p0.05),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指数最大。[结论]保水剂用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物种而各异,适量的保水剂对典型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直流电场处理树种在陕西飞播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直流电场处理油松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飞播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直流电场处理的油松种子,可提前1 ̄2d发芽,提高发芽成苗率10% ̄25%。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鼻的番茄种子发芽率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防止种子掺假、以次充好,为快速无损检测高发芽率的种子,该文将不发芽的浙杂809番茄种子以不同比例掺入到发芽率为92.6%的番茄种子中,得到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0%,80%,70%,60%,50%和0等6种比例,并利用电子鼻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可以很好的区分出番茄种子发芽率为90%、80%、50%~70%、和不发芽的4种情况;当种子发芽率为70%、60%、50%时,其图形信息部分重叠,利用电子鼻较难区分开.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上述情况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两种识别模式的训练集的正确率分别为93.6%和97.4%,预测集的正确率分别为65.2%和72.7%,相对于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预测系统的误差较小,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百脉根种子在24 ℃左右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0;pH为6时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7;当湿度为40%时,百脉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2% 和25.0。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长曲线模型,确立了8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吸水及发芽的临界下限温度与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哈35013的临界下限温度及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均低,耐芽期低温能力较强。同时阐明了温度对吸水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银杏种子辐照效应及其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去外种皮的银杏种子,50Gy以上剂量处理的种子不能发芽,种胚活力迅速下降而趋于死亡,800Gy以下剂量处理后,胚乳仍保持较长时期的活力。2000Gy以上剂量使种子失水加快,胚乳失活且变软腐烂,共电导率迅速上升,辐照处理使银杏降种子的呼吸受到较大抑制,有利于贮藏保鲜,银杏种子密封包装后,经50-200Gy辐照工在室内常温存放,含水量40.25%的银杏种子的保质期为2-3个月,当种子含水量降至35.96%时,保持期可达4-6个月。  相似文献   

10.
低能离子注入种子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以传递热量的铝箔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低。温度能够显著影响注入后种子的发芽,靶室内的高温总体上降低了种子的生活力。文中对离子注入时的温度效应做了校正,并给出了校正后的种子发芽曲线。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不同种源柠条种子发芽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分别对陕西省的吴起县和榆林市榆阳区两个产地的柠条种子浸种处理,以清水浸种处理为对照,调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并测定了萌发过程中种子α-淀粉酶、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柠条种子的萌发,缩短发芽时间;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各项发芽指标及各种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不同种源柠条种子对壳聚糖浓度的反应不同。当壳聚糖浓度为0.5%时,榆阳柠条种子的发芽率是对照的1.2倍,平均发芽速率缩短0.9d,各种酶活性比对照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最佳。当壳聚糖浓度为1.0%时,吴起柠条种子发芽率比照提高13%,平均发芽速率缩短1.7d,各种酶活性比对照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最佳。当壳聚糖浓度达到1.5%时,对榆阳柠条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吴起柠条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壳聚糖对柠条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幼苗的根长、苗高、干重、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吴起柠条和榆阳柠条最佳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和0.5%。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高产优质怀地黄新品种,本文对怀地黄种子的无菌萌发和试管苗的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5%HgCl2灭菌时间为5s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68.33 % 和53.33 %;(2)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4MS,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76.67 % 和65.08 %;(3)MS+6-BA1 mg/L+NAA0.002 mg/L为试管苗快繁的最适培养基,28 d时,试管苗株高增加7.85 cm,繁殖系数达6.56。  相似文献   

13.
盐碱复合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胁迫与碱胁迫复合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将两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和两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按照不同比例[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分别为1︰1︰0︰0(A), 1︰2︰1︰0(B), 1︰9︰1︰0(C), 1︰1︰1︰1(D),9︰1︰1︰9(E)]混合,每个混合比例设不同总盐浓度(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模拟20种盐碱胁迫环境,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碱混合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两种中性盐混合胁迫溶液培养后,与CK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降幅分别为9.2%~74.4%、10.0%~48.9%、5.6%~55.6%,平均发芽时间延长3.2%~96.4%;随胁迫溶液中碱性盐比例的增加,与CK相比, B-E组发芽率分别降低8.9%~96.5%、15.0%~98.0%、7.5%~98.7%、18.9%~95.7%,发芽势分别降低20.0%~94.4%、13.2%~97.8%、3.3%~100%、36.7%~94.4%,发芽指数分别降低16.7%~94.4%、22.2%~100%、16.7%~100%、27.8%~94.4%,平均发芽时间较CK延长0.8~4.5倍,说明中性盐和碱性盐的混合胁迫溶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强。将在盐碱胁迫溶液中未萌发的水稻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培养7d后,水稻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达73.33%以上,表明胁迫溶液没有破坏水稻种子的活性,只是暂时性抑制了种子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中性盐比较,中性盐与碱性盐混合胁迫作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且在中性盐与碱性盐混合溶液浓度达200mmol×L~(-1)时,种子发芽率接近0。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超干燥方法及超干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超干贮藏能在常温下长期保持种子发芽力,方便易行、高效低耗,但大粒种子超干燥困难.该试验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和自交系黄C为材料,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和烘箱干燥的方法进行超干处理,并对超干后的种子进行发芽测定,旨在探讨玉米一类大粒种子的超干适应性,筛选适宜的超干燥方法.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机干燥较烘箱干燥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超干水平,且超干种子具有强的抗高温老化能力.但超干种子直接进行发芽,发芽率较低, 缓湿后发芽率明显提高.说明玉米种子可以进行超干贮藏,但必须进行缓湿处理后再播种.  相似文献   

15.
Current methodology to quantify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germination of seeds is predominantl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time to reach a given germination fraction, that is, the quantil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 seed. In practice interpolation between observed germination fractions at given monitoring times is used to obtain the time to reach a given germination fraction. As a consequence the obtained value will b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ctual monitoring schem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a link between currently used quantile models for the germination time and a specific type of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models is provided. As a consequence the observed number of germinated seeds at given monitoring times may be analysed directly by a grouped time-to-event model from whi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may be identified and estimated.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satisfactory irrespective of the actual monitoring scheme. Finall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quinoa germination experiment studying the impact of soil salinity.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老化种子的生活力和利用率,有效利用黄瓜种子,给黄瓜陈种子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以贮存11 a的黄瓜品种甘丰11号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外源物质CaCl2、KH2PO4、KNO3、SA、ZnSO4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浓度的药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以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发芽率为(91.67±1.66)%、发芽势为(87.90±1.40)%、发芽指数为53.63±2.15,较对照只加入清水处理分别提高31.58%、56.96%、69.37%,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生产中可以选用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泡处理黄瓜陈种子。  相似文献   

17.
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提高陈年棉种活力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极低频脉冲电场对陈年棉种活力的影响,该文利用高压脉冲电源和弧形电极-平板组成的电场系统在极间距离为50 mm条件下,以16 k V、10 Hz为中心点,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正交试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棉种时间为40 s。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4个指标进行参数优化,得出最优处理电压为16.25 k V,最优频率为10.90 Hz。在此基础上,对优化条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陈年棉种在脉冲电压16.25 k V、脉冲频率10.90 Hz处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发芽势提高了44.2%,发芽率提高了56.8%,发芽指数提高了64.3%,活力指数提高了81.8%,各指标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陈年棉种的电场生物学效应对电场电压和频率都具有选择性,在电压为16.25 k V、频率为10.90 Hz的脉冲电场作用下,陈年棉种的电场生物学效应最明显,研究结果为后续作物种子高压电场处理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晕场处理三层水稻种子对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电晕场处理水稻种子的效率,该文利用弧形芒刺电极阵列与平板电极构建了正脉冲电晕电场,研究了电晕场对铺放在平板电极上的3层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处理时间(4 min)和电压(18、20和22 kV)条件下,脉冲电晕场对不同位置的种子有不同的影响:18 kV(root mean square, 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上层种子的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P<0.01或0.05),中层和下层种子较对照无明显差别;20 kV(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上、中、下3层种子的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P<0.01或0.05),层与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2 kV(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除发芽势外下层种子的其余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P<0.01或0.05),上层和中层种子较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18 kV处理时的上层种子、20 kV处理时的所有种子和22 kV处理时的中层和下层种子的发芽数峰值较对照组均提前1 d,这与活力指标的提高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电晕场处理多层种子以提高其活力指标是可行的,但电晕场所释放的电磁能必须在适当范围内,即利用电晕场处理种子时,电场处理条件(电场强度与处理时间)必须在优化范围内。脉冲电晕场能够提高种子活力,其机理可能是脉冲电晕场在种子内部引起的脉冲极化力使得种子内部细胞膜重新排列,但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争取全苗、壮苗,以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蒸馏水和5%、10%、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6、12、24 h引发,根据发芽势(GP)和发芽率(GR)筛选出最适引发条件。后续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使用筛选出的最佳引发条件进行引发,分别于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1)下进行萌发,研究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 PEG-6000引发12 h为最佳引发条件,并且在后续的NaCl胁迫下同样表现突出。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引发后种子的GP、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Ⅵ)均较未引发出现了显著提高。对萌发7 d棉种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下胚轴长度和根长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分别提高了17.95%~30.37%和12.93%~74.96%。种子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引发的棉种萌发7 d其根系活力提高了6.84%~39.32%;萌发2、4、6 d,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未引发种子相比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种子内部的H2O2、丙二醛(MDA)含量却降低,说明PEG引发可以通过增强种子内部抗氧化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来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本研究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瓜列当给瓜类等经济作物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采用盆栽4个推广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青薯168"、"冀张薯5号"和"克新1号",以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结薯期)马铃薯根际土、根系和地上部的浸提液(甲醇和水)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根据发芽率来判定其对瓜列当化感作用的强弱,同时筛选刺激瓜列当发芽率高的品种用于列当杂草的防除。结果表明,马铃薯能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瓜列当的化感作用各有差异,随着马铃薯的生长,根际土中化感物质积累不断升高,根系化感作用逐渐减弱,而地上部化感作用逐渐增强。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高于水浸提液,即甲醇浸提化感作用效果较好。"夏波蒂"根系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在幼苗期最高,为48.5%;而地上部甲醇浸提液处理的发芽率在结薯期最高,为51.2%。可以在瓜列当危害的农田轮作"夏波蒂"5~8年,同时采用马铃薯秸秆还田来减少土壤中瓜列当种子库,达到防除瓜列当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