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可分为生活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家庭幸福感,文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出发,寻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爱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73-1074,1077
研究了幸福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偏差”、“落差”和“逆差”产生的社会性因素,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对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消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偏差;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落差”;完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引导,扭转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逆差”.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壮大,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层次分析结构图,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发展前景”调研的6 00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状态,分析其“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到哪里去打工?”是外出打工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选择打工地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6-88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数据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相应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方式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及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文化消费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运用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文化消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活动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出旅游、看电视节目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去电影院看电影、读书看报不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中,农民工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LDS2016数据,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影响程度最大。受教育程度可以提升农民工的生活幸福感,但存在“倒U型”结构;在县内务工对幸福感是正向促进作用,女性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因此提出发展农村义务基础教育,鼓励农民工多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提高员工的社会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是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一名返乡农民工。虽然1991年就到深圳打工,打工生涯算得上“资深“,但这次还是没有逃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老板欠了数百工友半年的工资后突然从人间蒸发,当地劳动仲裁法庭外面排队登记的工友苦等无结果。许多工厂大量裁员甚至关门,一些工友找工作无着落,无奈之下只得扶妻携子搭上返乡列车,依依不舍告别生活了十几年的繁华都市。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08,(4):42-4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目前发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在当今中国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局势下,人民的生活状况、生活水平依旧不平衡,虽然我国的GDP不断增长,但人民是否真正具有幸福感可言值得我们思考。当前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既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为基础,研究当今农民工的发展现状,深刻解析当代中国农民工幸福感的缺失原因,以此探求在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农民工幸福感如何重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走访和抽样问卷等方式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力、农民工为主体的"Y型"幸福提升模式。经分析,此模式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构建“比较内容-比较理论-比较维度-心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省级匹配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和阶层定位比较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工幸福感受到收入和阶层定位在横向和期望值两个比较维度的影响,即相对剥夺与隧道效应心理机制是新时代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收入和阶层定位纵向比较却与农民工幸福感无显著关联。新时代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农民工不同社会比较心理机制的演变逻辑,促进农民工在精神层面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市场营销学中的“4P”理论来分析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CHIP2013全国调查数据,引入家庭消费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两个家庭发展能力的中介变量,探讨就业质量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就业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就业质量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1.1%。另一方面,家庭发展能力在就业质量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比例达到47.73%。其中,家庭消费能力的中介比例约为40.56%,高于家庭风险应对能力的中介比例,其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创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基础.基于适应水平理论和期望理论,本文探讨了创业能力、创业坚持、创业幸福感与乡土情结的关系,并采用SPSS 24.0、 Mplus 7.4软件对251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调研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越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越容易获得创业幸福感;创业坚持在创业能力对创业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乡土情结在创业能力与创业坚持间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并且乡土情结正向调节创业坚持在创业能力与创业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本文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且对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创业幸福感的获得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农民进城打工,不仅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打工收入已占到家庭收入的50%以上,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以更快的速度递增。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在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就成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从徐州到泰州打工的程峰.最近买到了本来只有当地困难职工才能享有的经济适用房:而从淮安去泰州打工的高学权.则顺利地将户口落到了泰州。这是江苏省泰州市全面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建设和生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周建华  张丽芳 《世界农业》2020,(4):112-119,143
为探讨自我雇佣是否更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文以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自我雇佣为城市融合核心解释变量,基于经济融合、城市定居意愿、社会融合3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类型和能力差异较大,自我雇佣是一种可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