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阳县确定“十二五”期间投资3.5亿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预计年增综合效益5.5亿元。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家沟小流域总面积22.67km^2,水土流失面积19.89km^2,占87.74%。自1998年列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工程以后,积极运用生态修复理念,封育结合,经过近10a的努力,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6.6%,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9.64%,减沙率达77.48%,蓄水率达45.00%,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介绍了流域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探讨了实施生态修复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38%。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四川省以实施“长治”工程为契机.启动了“治水兴蜀”工程,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15年来,嘉陵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片区的62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治”工程一至六期综合治理,共完成投资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淄博市淄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不同修复措施类型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的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①有林地封禁型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饱和吸水率和饱和吸水量均较其他修复类型高;与修复前的荒草坡相比,天然林封禁和人工林封禁群落枯落物水容量分别增加25.85mm和21.51mm;疏林补植、荒坡造林、荒坡封禁和退耕还林型植物群落修复后枯落物蓄积量和水容量分别比修复前提高了22.74、54.96、22.11、28.70t/km^2和2.84、2.96、0.96、1.47mm。②对现有森林植被实施封禁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在人工造林时,应尽量引进适生树种混交,以增加林地枯落物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5.
张勋瑞 《中国水土保持》2006,(7):F0003-F0003
宁夏隆德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80km^2,年均隆水量520mm,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550t/km^2。在3年试点期间,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封禁宣传,注重部门协调,辅以人工治理,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服务等措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梅溪小流域土地总面积69.7km^2,水土流失面积35.3km^2,占土地总面积50.6%,是南安市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1985年以来,小流域所在地的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美林金丹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了以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封、造、管”为手段,以恢复生态为重点,找准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新的切入点,依靠自然力量修复生态,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我市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7.
周万龙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F002-F002
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植被退化.其过程为乔→灌→草→荒.由高到低,由低到荒。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则将这一过程还原过来.这到先草后灌再乔的植被发展目的。生态修复是生态建设中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措施之一。生态修复的核心是“封禁”。“封禁”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从根本上讲,生态修复就是尽力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相似文献   

8.
右玉县地处长城沿线,属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严重。2001年,被列为黄河上中游12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之一。项目区总面积70km^2,经过三年的实施,自然植被明显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自我修复效果显著。实践证明,在人少地多地区,生态修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多快好省实现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十分惊人,如不及时治理,再过40~50年黑土层将流失殆尽而成为不毛之地。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科学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规划,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加强宣传,严格执法,以小流域为单元,生物、工程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合理分区,集中连片地进行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完成农业用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6万km^2,其中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08万km^2,治理程度达到56.4%。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2012,(2):F0002-F0002
林苏小流域位于江西省会昌县东郊,流域总面积38km^2,水土流失面积21.26km^2,自2004年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来,共完成治理面积18.26km^2,总投资1237.94万元。会昌县在林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树立“绿化一片山,清洁一库水,美化一处环境”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做到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面上治理与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大户承包相结合,创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2km^2。通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042km^2,占总土地面积68%,开发治理任务艰巨。为了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阳泉”,近几年来把发展民营生态大户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出台政策、典型示范、强化服务和加强领导等措施,调动全社会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性,现已发展33.3hm^2以上的民营生态大户171家。实践证明,民营生态大户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05,(2):F002-F002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涉及青海、四川、甘肃三省的6个州、18个县、总面积约13.2万km^2。这里雪山连绵,河流、湖泊众多,被称为黄河的“水塔”,然而,目前黄河源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恶化问题: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流失面积达4.55万km^2;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近7.33万km^2。  相似文献   

14.
据2002年卫星遥感测定,喀左全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800 km2。如按现阶段投入治理进度分析,将需要40 a才能治理完。该县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都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偏大、陡坡开荒地面积较大,是实施生态修复的不利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应大力推行封山禁牧,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实行生态修复私有化经营,加速退耕还林还草进程,实行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等措施,修复中应本着“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做到生态修复与重点治理和退耕还林相结合,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梅县于2002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县,3a来实施了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并开展了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梅县生态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生态自我修复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生态修复的效益监测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梅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各项效益较治理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柳庆斌 《中国水土保持》2007,(6):F0002-F0002
山东省长岛县南隍城村是渤海海峡深处的南隍城岛(1.83km^2)上唯一的行政村,总人口892人。多年来,该村在上级部门的人力支持及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坚持不懈地实施综合治理,营建优良的水土生态岛域,依托水土资源,发展高效健康的绿色经济,尤其是开展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村活动以来.全村变化巨人,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三江源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总面积36.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0.4%,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5.23万km^2,涉及青海5州17县市。源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交错,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有水土流失面积11.69万km^2,占该区总面积的32.2%。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牧区,青海省于2005年8月30日正式启动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修复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适宜区”频繁出现于一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文章中。笔者拜读这些文章后发现,作者们所提“生态修复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适宜区”的原意,是指生态修复工程的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工程的优先考虑区域。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绝大部分人为的退化生态系统都可以自然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资溪县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工程同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决策相结合,强力推进生态修复。全县经过10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建设,封禁治理面积累计达11882hm^2,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83%以上,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7.5万t减少到4.3万t。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确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的空间指导与前提。该研究以广西河池为例,构建“自然本底-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综合评估框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河池市共划定6个自然本底类型区,“一江两河三山”的自然本底特征决定了分区的宏观构成;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粮食生产功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固碳释氧功能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境质量功能在南部较为突出;3)各项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程度整体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石漠化、生态退化问题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在东北部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在全域内均有分布;4)综合自然本底分区、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胁迫问题识别,最终将河池市划分为15个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河池市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分区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