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种球购买与选择、种植地准备、种植、种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种球采收与贮藏等方面总结欧洲水仙栽培与管理技术,以期为延长欧洲水仙开花的有效观赏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适合苏州地区栽培的14个欧洲水仙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欧洲水仙物候期差异明显;萌发早的品种如小矮人、花季等可作为冬绿品种在园林中种植,而白朗宁、小矮人与花季、粉色魅力搭配使用可以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温贮藏能否抑制中国水仙种球的物质消耗,延后中国水仙的花期。[方法]以室温贮藏的种球和高温(30℃)贮藏处于生态休眠期的中国水仙3年生种球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其重量、贮藏形态及定植后分蘖数、叶长、叶宽、花朵数、花朵开放时间等相关生长指标。[结果]高温贮藏可缩小中国水仙种球贮藏前后表观形态差异,延长其生态休眠的进程;与室温贮藏相比,高温贮藏使中国水仙种球的观赏期延后近2个月。[结论]该研究为中国水仙的抑制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为有效解决粮药之间的争地矛盾,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以不同的间作玉米行距(60、120、180、240 cm)为试验因素,以丹参单作为对照,比较间作玉米对丹参株高、冠幅、生物量、经济产量、根长、根粗、根条数等的影响。[结果]在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具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玉米行距为180~200 cm,株距为25 cm,丹参能够正常生长,获得理想产量和间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植物栽培体系消减华北潮褐土残留硝态氮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植物种类与种植制度消减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的效果.[方法]以华北平原潮褐土硝态氮高累积粮田为对象,设置作物、牧草、林木及休闲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几种植物栽培体系消减效果.[结果](1)牧草单作或间作的地上生物量和吸氮量随种植年限增加明显递增,且种植2年后累积显著高于农作物轮作及生草休闲;杨树虽具有极大的生物量,但对氮素吸收在修复次年显著降低,明显低于牧草单作或间作,接近作物轮作和生草休闲.(2)0-200 cm土层硝态氮消减量呈现出杨树<生草休闲<苜蓿、苜蓿+无芒雀麦和作物轮作<苇状羊茅.(3)杨树根区及深层累积硝态氮具有强烈向下淋洗趋势,分别在80-100cm和120-180 cm土层出现峰值,深层硝态氮较种植前向下淋移了60 cm;生草休闲累积硝态氮在剖面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淋洗且至深层累积.(4)0-100 cm区域植物的根长密度与相应区域土壤硝态氮的消减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通体高量积累硝态氮的土壤上,可以通过牧草单作或间作实现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快速消减,而且苇状羊茅对深层累积硝态氮提取能力较强,苜蓿在相对长期的修复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粤优938母本不同机插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播始历期、抽穗历期与盛穗历期呈不断延长的趋势,而有效穗、成穗率、总颖花数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江苏沿海地区粤优938母本机插应采用30cm×12 cm的栽插密度,父母本播差期较人工栽插延长4 d左右,每穴栽插3~4苗,以6行母本配1行父本栽插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与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香型的关系。[方法]结合烟株农艺性状指标、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在植烟区开展烤烟不同移栽期(4月25日、4月30、5月5日)、种植密度(120 cm×40 cm、120 cm×50 cm、120 cm×60 cm)和施肥量(45、90、135 kg/hm2)的探索研究。[结果]不同移栽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4月25~30日移栽的烤烟产质量好,尤其以移栽期为4月25日最好,种植密度为120 cm×60 cm和施氮量为135 kg/hm2的种植条件比较适合植烟区的烤烟生产。[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定向栽培提供更好的生产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间作的棉花种植密度,以期为南疆果棉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31.27×104、25.01×104和20.84×104株/hm2),研究枣棉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枣棉间作条件下,25.01×104 株/hm2密度在各个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大,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晚,冠层结构合理,生育后期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累积多,皮棉产量较高.[结论]枣棉间作下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而适宜的种植密度则能优化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特色高油作物火麻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火麻(Cannabis stativa L.)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表现。[方法]2007~2009年,收集和引进3个火麻品种(广西巴马种、云南种和兴义种)在贵州兴义和望谟进行品比和栽培技术研究及适应性观察。[结果]巴马种生长旺盛,植物粗大,分枝密,比云南种和兴义种生长表现都好;巴马种产量最高,其次是兴义种,最后是云南种,且3个品种间在0.01水平上有差异;3个品种种植密度为150㎝×150㎝时产量均最高,其次为150cm×180cm,最后为150cm×120cm,且3个密度间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品种与种植密度交互作用,同样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因此以巴马种种植密度为150cm×150cm为最佳。[结论]在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舞阳河流域的黔西南州、黔南州、安顺、黔东南州等的低热河谷地带,年均温在19℃以上,海拔在550~1400m,降雨量1000~1500mm,年日照时数在1400h以上,无霜期在350d以上或基本无霜的地方均能进行种植并能正常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农作物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差异,以及根系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作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间作种植玉米+大豆和玉米+马铃薯,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各处理的团聚体破坏率、根系特征,分析不同作物根系形态特征与团聚体破坏率的关系。[结果]常规管理条件下,在0~10cm土层,玉米大豆间作0.25mm团聚体的数量较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分别增加了29.58%、66.01%,10~20cm土层,玉米大豆间作0.25mm团聚体的数量较玉米单作增加了42.28%;在0~10cm土层,间作模式的土壤抗蚀指数显著大于单作模式,土粒的抗分散能力强,玉米间作大豆较玉米单作与大豆单作团聚体破坏率分别降低了42.22%和26.40%,玉米间作马铃薯较玉米单作与马铃薯单作团聚体破坏率分别降低了35.71%和32.88%,在10~20cm的土层中,玉米间作大豆的团聚体破坏率较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分别显著降低了16.67%和22.75%;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的农作物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有显著改善,且与团聚体的破坏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得出,玉米间作大豆、玉米间作马铃薯能优化作物根系特征,降低团聚体的破坏率,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激光辐照水和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金盏银台水仙花为材料,以无辐照处理为对照,用He-Ne激光器分别以辐照强度0.75、1.20、1.50和1.80 mW对4组水仙花的水培养液和另外4组水仙花辐照处理5、10、15、20和25 min,研究各处理水仙花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各辐照处理的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开花时间等都好于CK。0.75 mW激光辐照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在5~20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2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25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5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1.80 mW激光照射抑制水仙花生长。[结论]低强度激光辐照可促进水仙花生长。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水仙高度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向东  史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79-6980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水仙高度和花期的影响,实现对水仙株高和花期的调控。[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多效唑设为5个浓度水平,用各浓度药液浸泡水仙球,观察水仙的长势、根系、叶片的颜色、花朵的色泽和香味等状况。[结果]20、30、40 mg/L浓度的多效唑处理过的水仙株型紧凑,高度适宜,延迟开花1~13 d,延长花期4~6 d,开花品质较佳。[结论]多效唑对水仙叶片和花葶高度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叶片浓绿厚实,花葶粗壮,同时不同程度地推迟了始花期,延长了开花时间,花径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激素对水仙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水仙组培苗小鳞茎生根诱导的适宜激素种类和水平。[方法]以水仙栽培品种Fortissimo的组织培养小鳞茎为试验材料,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1.0、0.5、0.10、.05 mg/L 4个NAAI、BA浓度,研究激素对水仙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添加0.1mg/L NAA或0.1 mg/L IBA培养基处理的小鳞茎根生长健壮,生根诱导率高,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0.05 mg/L IBA处理的根生长比较细短;添加1.0 mg/L NAA或0.5 mg/L IBA处理的小鳞茎生长较快,但对根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结论]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0.1 mg/L NAA或0.1 mg/L IBA均对水仙组培苗的生根诱导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发展更多来源丰富的食用菌栽培新代料。[方法]探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分别加入40g/L和80g/L2种浓度的美人蕉、大王椰子、假槟榔和水仙球废材的水煮液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大王椰子、美人蕉和假槟榔废材水煮液对秀珍菇菌丝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水仙球废材水煮液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在添加有80g/L水仙球水煮液的培养基中萌发后生长缓慢,菌丝细弱稀疏,长满平板需要22d,但其抑制作用随着水仙球水煮液浓度的降低减弱,在水仙球水煮液浓度为40g/L时菌丝长满平板时间缩短为13d。[结论]为进一步发展秀珍菇栽培新代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罗育发  钟八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59-12062
[目的]研究不同果树间种后对脐橙园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赣州市蟠龙镇不同种植模式(间种李、间种柚和单植)下脐橙园脐橙树冠层和地面层蜘蛛进行系统调查。[结果]与单植脐橙对照相比,间种李树显著增加了脐橙树冠层和地面层蜘蛛的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和绝对丰度(珔n),以及树冠层和地面层优势种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和树冠层斑管巢蛛(Clubiona deletrix)的个体数。间种柚对脐橙园树冠层和地面层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3种种植模式下,脐橙园蜘蛛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群落间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极高。间种李、间种柚和单植脐橙树冠层的蜘蛛总个体数与其对应的地面层蜘蛛总个体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间种有利于保护和利用脐橙园的蜘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我国沿海岛屿归化的中国水仙的形态变异,探讨中国水仙在地理隔离状态下的遗传及其浙江南麂岛产水仙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居群取样法采集8个居群的野生样品和2个居群栽培样品,并对其进行形态测量。然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以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建平潭、上海崇明、浙江舟山和南麂4个岛屿8个居群的水仙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形态变异;南麂列岛上的水仙高矮2个类型是环境差异引起的环境饰变;南麂产水仙仍然属于多花水仙的变种——中国水仙;南麂产的中国水仙具有植株小、花朵大的特点,且其种群规模较小,资源数量极其有限。[结论]南麂产的中国水仙是一种珍稀遗传资源,应当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相似文献   

19.
王琦  马宁  李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7-1859
[目的]为达乌尔黄鼠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析达乌尔黄鼠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试验研究进展。[结果]达乌尔黄鼠是小型地栖松鼠类的一种,体长约200mm,体重212~443g,主要栖居于草原、耕地及景观开阔地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达乌尔黄鼠是群居性动物,每年繁殖1次,繁殖高峰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在一个地区内的生活环境,在不同季节内有很大的变化。达乌尔黄鼠为冬眠动物。黄鼠一天内的活动情况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达乌尔黄鼠88.8%组织器官的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冬眠期的静止代谢率仅为春季的3.0%。除黄疸指数外,成、幼鼠的8项生化指标值均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冬眠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揭示苜蓿草地步甲混合种群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陷阱法对步甲昆虫进行定时、定点的系统调查,利用平均密度(M)、聚块性指标(M*/M)及有虫陷阱率(F)等参数作为指标对苜蓿草地步甲混合种群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苜蓿草地步甲混合种群在时间过程中呈现聚集高峰期、扩散游猎期及种群消退期3种动态类型。[结论]步甲类昆虫是苜蓿草地重要的捕食天敌类群,明确其混合种群的动态规律,有利于实现对步甲天敌类群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