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地云杉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白音敖包林场对沙地云杉不同条件下造林对比试验,得出沙地云杉幼苗在林隙间、树冠下及深坑庇荫处造林成活率较高,效果好,对推广沙地云杉造林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沙地进行沙地云杉造林试验表明:沙丘的阴坡比阳坡造林成活率高21.7个百分点,植被盖度较小的立地比植被盖度高的立地造林成活率高30%左右.采用座水覆膜和容器苗造林分别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9.4个百分点和35.5个百分点.并形成沙地云杉在沙地配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呼盟樟子松治沙造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治沙造林,因沙地立地条件差异很大,采用同一造林方法成活率相差很大,本文根据生产实践充分论证了: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整地、造林,抚育管理技术、措施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沙地造林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省黄河故道地区有大面积沙地,土壤干旱瘠薄,造林成活率较低。因此在沙地造林时,除了正确选择适生树种外,还要注意其它造林技术的应用。 1.整地方法。在固定且没有风蚀危害的平沙地,造林前要全面整地,消灭杂草如茅草、马唐、节节草等,尤其是茅草,它在沙地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干旱季节每天每亩可蒸腾水分1吨以上。如果不先消灭杂草,直接植苗造林,幼林就难以成长。在半固定的平沙地,以带状整地为宜,  相似文献   

5.
高冬景 《河北林业科技》2005,(5):F0003-F0003
干旱沙地土壤贫瘠,保水保肥性能差,温度变化剧烈,造林难度大。近几年,通过永年县河滩沙地造林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提高干旱沙地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区域内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沙地较多,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每年造林后需大面积补植或重造,相对增加了造林成本,延缓了造林绿化进程。因此,加大西部地区造林的科技含量,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和先进造林方法显得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小反坡穴状整地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因受水分条件限制,往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难保证。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阳坡、半阳坡、沙丘、沙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造林就更困难。近些年来容器大苗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集水造林、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这些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应用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该文提出了一种节水造林新技术-沙地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林木深根苗(垂直根系长度超过60cm的苗木)或长茎苗(具有较长主茎的苗木),造林时直接将其根系栽植到保有较多水分的下层土壤,使苗木根系能直接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且苗木生长亦优于常规技术造林苗木。该文对该技术所采用苗木的快速培育、超深栽造林以及栽后管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进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在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 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 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补植,因此还是应用本项总结的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干旱沙地营造针叶林的综合配套技术是: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覆盖保墒等,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提出合理的造林密度应为3m×3m或3m×4m,造林季节以雨季为主。初步解决了榆林毛乌素沙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沙地杨树钻孔造林系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杨树不同品系和同一品系不同苗龄、同一苗龄而不同栽植深度、不同栽植季节及在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初步找出了影响杨树钻孔造林成活率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沙地杨树钻孔造林选择适宜的品系、苗龄、栽植深度及栽植季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深栽钻孔机"造林不受地形限制,并且适应在高低起伏的沙丘(地)上作业。与传统造林相比不仅解决了起伏沙地造林难的问题,而且增加了造林深度、提高了造林速度、降低了造林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沙地油松幼龄林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2005,30(2):18-20,28
通过对沙地油松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覆膜加土措施进行沙地油松栽植,能提高沙地油松的造林成活率。沙地油松在栽植9年以后,胸径平均每年增长0.60cm;高生长在前3年生长缓慢,5年以后树高以每年30-40cm的速度生长。油松主根系长仅为1m;水平侧根多且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深处。  相似文献   

19.
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经过治理措施达到固定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造林时选择什么样的树种了.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树种,是沙地造林成功的关键。沙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应根据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如沙地类型、水分状况、气温和风力等气候因素)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而不应当是  相似文献   

20.
在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林场采用机械开沟整地,并组装配套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沙地杨树低产林改造与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一般为95%以上,做到一次成林。造林后10年,杨树平均树高达到10 m以上,平均胸径达到14 cm以上,并通过合理施肥,杨树平均树高净增加0.68~1.24 m,平均胸径净增加1.31~2.09 cm。因此,选用适宜的杨树品种,同时进行农林复合经营、以耕代抚,改造沙地杨树低产林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