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狼尾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4。染色体绝对长度为3.39~5.30μ,相对长度变化在53.35±2.10到85.33±2.27,臂比值为1.19±0.06至2.24±0.33.1~6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7号为在短臂上具一随体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为2n=14=12m+2 sm(sat.)。  相似文献   

2.
陈万芳 《中国兽医杂志》1991,17(6):45-47,25
一、家畜的正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各种生物的体细胞和性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有专一性。一个个体具有独特的染色体组成,通常可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加以鉴别。染色体的数目常用n表示,n是不同倍性程度的缩写。1n代表单倍体,2n代表二倍体。单倍体指的是一种生物染色体的基数,即性细胞的染色体数性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指的是受精卵和体细胞的两个染色体组,一组来自母方,一组来自父方,家畜均为二倍体动物,其染色体数常写成2n,如猪为38,即写成2n=38。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析并比较了美系獭兔与皱襞型獭兔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美系獭兔和皱襞型獭兔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其中21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XX(♀)、XY(♂)。常染色体分为4组,A组(1~9号)为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10~13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C组(14~17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18~21号)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两组兔常规染色体核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四倍体湖桑197号(2n=56)为母本,二倍体的桐乡青(2n=20)和新一之濑(2n=28)二个桑品种的混合花粉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三倍体桑(2n=3x=42)二个单株,经体细胞染色体镜检,染色体数为42,形态上观察,花而不实,高度不孕,显示出典型的三倍体桑特征。这二个单株暂定名为杭临桑1号和杭临桑2号。  相似文献   

5.
光穗鹅观草的染色体组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小麦族鹅观草属光穗鹅观草 (2n=4x=28)的染色体组组成,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了它与斯皮卡他草 (2n=2x=14, St)、长芒鹅观草(2n=4x=28, StY)和鹅观草(2n=6x=42, StYH)的属、种间杂种,对亲本和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穗鹅观草是严格的异源四倍体,拥有St和Y两组完全不同的染色体组;与长芒鹅观草的染色体组同源,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鹅观草属有效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不同国家来源的3份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种质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系统演化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中国新疆的EE001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L+ 17M2+ 15M1+ 2S,核型公式为K(2n)=10X=70=50m+ 16sm+ 4st;来源于德国的EE014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3L+ 14M2 +13M1 +5S,核型公式为K(2n)=10X=70=48m+20sm+2st;来源于葡萄牙的EE020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5L+ 11M2 +15M1 +4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 22sm+ 8st+2t.3份长穗偃麦草种质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均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7.
用根尖压片法对顶羽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顶羽菊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13,染色体组成为2n=2x=26=22m+4sm,属不对称核型(IB型).  相似文献   

8.
<正> 国外对水貂(Mustela vison)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从Shackelford和Wipf(1974)报道以来,陆续有所进展,但均为睾丸压片或利用肝、肾、肺、脾以及骨髓经过组织培养制备染色体。我们首次应用人类外周血培养技术对水貂染色体进行初步观察(见《毛皮动物饲养》1980年第1期),证实了标准貂的体细胞染色体2n=30。本研究结合上述工作,比较了标准水貂和米黄色水貂(Palomino)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 ‘Qingyan NO.1’)新品种的核型进行研究,明确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为该品种的分类提供细胞学研究基础。结果表明:‘青燕1号’燕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核型公式2n=6x=20m+22sm(4SAT),其7号和17号染色体分别含有2个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2.3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42.8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25%,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0.
野大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尖压片法对野大麦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野大麦是四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x=28,染色体基数为x=7,染色体组成为2n=4x=28=22m(4SAT) 6sm(2SAT),属不对称性核型(ⅡB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是禾本科大麦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新疆各地,本文对其染色体进行了研究,以求为野大麦的细胞学研究和植物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固始鸡核型、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固始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始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8,No.1、Z和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No.2、No.4、No.7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No.3、No.6、No.8、No.9、No.10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G带研究表明:前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染色体)共可分为34个区,138条深带核和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4份来自不同地方的供试材料(苜蓿属18份、胡卢巴属6份)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压片,采用染色体计数法初步了解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平均臂比值和平均着丝点指数,进一步了解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苜蓿属18个材料中共检测出二倍体(2n=2x=16)和四倍体(2n=4x=32)的2个倍性水平;胡卢巴属6个材料均为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为(2n=2x=16)。从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水平初步来看,胡卢巴属植物与苜蓿属的部分植物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胡卢巴属植物与苜蓿属的扁蓿豆材料亲缘关系较近,与苜蓿属的其它材料亲缘关系比较远。  相似文献   

13.
从桑芽离体培养应用育种的立场出发,以在试管内培育多倍体桑为目的,在规定浓度的秋水仙碱液和含有秋水仙碱液的MS培养基中接种2倍体和3倍体桑品种的分离芽,根据规定时间浸渍或培养处理。实施这些处理后,对培养而获得的个体,鉴定其形态与染色体数的变异,调查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实验经3次重复后,从处理个体中获得了形态正常,而染色体数为2n=84的6倍体。这些6倍体是岛之内、福岛大叶(都为3×)的离体芽经浸渍或培养所得,都是用MS+BA1mg/1+3%果糖培养基经前培养后,分别进行处理、移植而得。育成个体细胞分裂正常,没有混倍体细胞,但其它的2×,3×品种中的异常个体,在2倍体(2n=28)的正常细胞中混有2n=56(4x)细胞,在3倍体(2n=42)的正常细胞中混有2n=84(6x)的细胞和两者中都混有高倍体细胞的混倍体。这些结果暗示,桑芽离体培养经秋水仙碱处理,能够诱发多倍体。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5.
麦冬草坪群落中杂草的分布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麦冬草坪群落中主体植物麦冬草和4种杂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分析了该草坪中4种杂草的分布与染色体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麦冬草染色体数最多,为2n=68,而4种杂草的染色体数明显偏少,依次为狗尾草2n=28、小飞蓬2n=26、葎草2n=16、大巢菜2n=14。麦冬草为同源四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最大,为x=17。狗尾草虽为四倍体植物,但其染色体基数x=7,其他3种杂草均为二倍体,这一差异可能是麦冬草不易被杂草大面积侵染的原因之一。2)不同杂草对麦冬草坪的入侵能力与染色体数和染色体倍数成正相关关系,二倍体大巢菜(2n=2x=14)的染色体数目最少、倍性最低,其发生情况最轻;四倍体狗尾草(2n=4x=28)染色体数目最多、倍性最高,其发生情况最重。3)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麦冬草的最长和最短染色体长度比(L/S)最大,为3.90,其核型类型为2B型,比其他4种杂草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进化程度高,这可能也是麦冬草坪中以上几种杂草难以大面积发生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1 家兔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时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染色体长度依次下降的顺序排列 ;另一种是先按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分组 ,每组内部再按染色体大小顺序排列。目前 ,多采用第二种方法。染色体大小的测量 ,一般以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长度为准 ,因为此时的数值比较稳定 ,可反映出染色体大小的差异。家兔的染色体数目为 2 n=44,XY,李来记 (1 988)将家兔核型分为 4组 :A(1~ 9)中着丝点、B(1 0~ 1 2 )近中着丝点、C(1 3~ 1 7)近端着丝点、D(1 8~ 2 1 )端着丝点。陈勇夫等 (1 980 )也将家兔染色体分为 4组 ,却略有不…  相似文献   

17.
二倍体和四倍体新麦草细胞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蒙农四号新麦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蒙农四号新麦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2n=4x=28),二倍体为14(2n=2x=14);四倍体植株叶片的长、宽较二倍体有所增加;四倍体植株的气孔增大,气孔密度和表皮毛密度减小且均与二倍体植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种倍性植株的气孔大小、密度及表皮毛密度间均存在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小的是上表皮气孔长(6.57%),变异幅度最大的是下表皮毛密度(17.58%)。  相似文献   

18.
张晓燕  毛培春  孟林  张德罡 《草业科学》2011,28(7):1315-1319
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10M2+12M1+10S,核型公式为:K(2n)=6x=42=34m+8sm,属于“2B”类型。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10x=70,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22M2+30M1+8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22sm+8st+2t,属于“2B”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细胞学特性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时丽冉  郑博颖  李明哲 《草地学报》2012,20(6):1139-1142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属菊科苣荬菜属,是一种野生药食两用植物。采用低温处理法处理苣荬菜种子根尖,对苣荬菜染色体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苣荬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并得出其核型公式为K(2n)=2x=10m+8sm,核型分类属于2A型。研究结果将为苣荬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扭黄茅染色体存在2n=20、40、60三种类型,2n=2x=2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A类型,2n=4x=4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B类型,2n=6x=6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1B类型。2n=2x=20的扭黄茅进化程度低,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其余两个扭黄茅材料属于较进化的类型,表明云南干热河谷中扭黄茅物种内进化程度有差异,种质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