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种植面积,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最频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产业化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需要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基于此,介绍相关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种植面积,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最频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产业化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需要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基于此,介绍相关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生长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正确诊断、合理预防、适时防治晚疫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对脱毒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进行探讨,利于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但马铃薯晚疫病仍然是本县脱毒马铃薯普遍发生且严重危害的流行性病害,做好脱毒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结合我县近年来的防治经验,本文试对我县脱毒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处理种薯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通过对种薯施用不同药剂来防治晚疫病,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药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重度发生会造成田间茎叶连片出现枯斑或枯死,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目前药剂防治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方法。本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药剂对乐都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及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盐源县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我县马铃薯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由于农民对晚疫病的防治意识较差,轮作的间隔年限短,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做好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现将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及综合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我镇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结合我镇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经验,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存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多雨多雾地区和多雨高湿年份及2季栽培地区危害最重。马铃薯发生晚疫病不仪会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因此,应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循环特点、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的地块,可减产50%左右,是制约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病害发生,现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甘肃省平凉市大发生,发生程度是近10年来最重的1年.从生态环境、病原菌、栽培品种、栽植方式、监测及防控等方面对该次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消灭初侵染源、引进推广抗病品种、加强晚疫病数字化预警系统建设、健身栽培、流行期化学防治及监督管理等防控措施,从而降低马铃薯晚疫病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有丰富资源发展冬种马铃薯,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严重.通过对桂林市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的调查,分析其发生严重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西北、华北与东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大,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吉县气候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是宁夏马铃薯的优势生产区。然而本区的气候条件也特别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已成为制约西吉县马铃薯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晚疫病之所以年年发生,除了气候条件的原因之外,在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初侵染源广泛存在、药剂防治方法不当、药剂质量良莠不齐、种植方式不合理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消灭初侵染源、确定合理的喷药顺序和改进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9.
晚疫病是越南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害。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在江河三角洲地区晚疫病的发生通常比较晚,从12月下旬即第二个生长季后半期开始发病,在1月至2月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晚疫病常常严重流行。在Sapa地区(北京高原),整个生长晚疫病对马铃薯作物都是主要威胁。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严重度可达到100%。在大叨地区,在干旱季节(11-4月)晚疫病发生最轻,而在雨季(5-10月)严重流行。在越南,还未进行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流行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对晚疫病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新的杀菌剂。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筛选。目前需要进行晚疫综合治疗、流行学、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抗病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利用全国马铃薯重点基地县-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面的自然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分析了该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