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3):37-39
以国内发表的相关参考文献为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这3项技术在棉花外源基因导入上的应用概况。并重点介绍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成就与开发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7,25(2):49-51
本文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与转化上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上述3项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杆菌液体振荡培养2h后,当农杆菌开始分裂时,及时加入抗性选择剂,有助于抗性基因的充分表达。②经4℃条件下预处理2个月的小麦愈伤组织,通过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及共培养基中都加入AS处理后,显著提高了遗传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4.
基因枪转化技术在棉花遗传转化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受瞩目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本文对基因枪转化法的基本原理、发展情况、技术的优缺点、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此方法在棉花遗传转化中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奚亚军  路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55-57,108
近年来,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在生产上已卓见成效,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其转基因技术更是深受关注,概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杜娟 《种子世界》2014,(9):18-19
<正>大豆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有未成熟子叶、胚性悬浮培养物(细胞团)、胚轴、子叶节和子房等。其中,大豆未成熟子叶和胚性悬浮培养物主要作为基因枪法的转化受体,由于它们的体积较小,作为基因枪轰击的靶较为经济;大豆胚轴和子叶节可以作为农杆菌介导法的主要转化受体;子房可作为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受体。1基因枪法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法或微粒枪法、微粒轰击法,是依赖高速度的金属微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细胞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基因工程育种在水稻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多的转基因方法中,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统,以其独特优点而倍受重视。本文概述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原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优点并且介绍了农杆菌菌株、受体材料和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对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影响。另外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抗病基因工程育种、抗逆基因工程育种、优质基因工程育种、耐除草剂基因工程育种及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和延缓衰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大豆子叶节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及转EPSPS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效率,优化了激素水平、基因型、抗生素及筛选压力等影响植株再生的多个因素,并用EPSPS基因转化大豆子叶节。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6-BA)浓度为1.6mg/L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黑农37和合丰35的不定芽诱导率较吉育91高,吲哚丁酸(IBA)诱导生根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头孢霉素的最适抑菌浓度为500mg/L,草甘膦有效筛选压力为8mg/L,并获得转EPSPS基因的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敏华  杨清  李丽  黄先群 《种子》2006,25(12):46-50
晚疫病是引起马铃薯产量损失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由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马铃薯晚疫病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马铃薯生产中重点防治的病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育种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棘是中国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树种。为了给沙棘北种南引提供参考,笔者首次将中国沙棘引入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通过引种栽培,设置2个试验地,采用2种埋深处理,对试验地和埋深处理之间的成活率指标进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并结合气象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处理对沙棘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及埋深因素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重新配置,以对沙棘的成活率发生影响,浅埋较之深埋种植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从生长季之初的高于60%显著下降到14%~25%,但仍然有沙棘的植株个体在试验区内成活。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是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受体基因型匮乏、转化效率低,再生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问题和策略,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基因型及外植体选择,菌株筛选,标记基因选用和培养基组成等方面所做的改进,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了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作物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云鹏  马景勇  马瑞  马建  刘文国 《作物学报》2014,40(7):1190-1196
EPSPS (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EC 2.5.1.19)是植物芳香族氨基酸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莽草酸途径的关键酶; 同时也是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作用目标。本实验通过对草甘膦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筛选, 成功克隆了一个新的草甘膦抗性的EPSPS基因(命名为soilEPSPS)。序列分析表明soilEPSPS基因全长1404 bp, 其编码的467个氨基酸中未涉及已公布专利中保护的氨基酸序列。原核功能验证表明该基因对草甘膦的耐受能力优于EPSPS CP4基因。将该基因与水稻Rubisco SSU引导肽相融合构建由actin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 用农杆菌介导法实现了水稻的遗传转化。抗性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6株再生植株均为转基因阳性植株, 其中共有3个单拷贝转化事件。草甘膦抗性鉴定证明纯合体T2代植株能够耐受高达500 mmol L-1的草甘膦。本研究为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直接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以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吉林35、中黄28、南农、铁丰29、铁丰30、开育12的子叶节为外植体,用LBA4404 农杆菌(含pPC-KSA质粒)研究了影响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之间转化存在着差异,吉林35转化率最高,平均转化率为2.16%,单次最高转化率达6.12%;中黄28次之,平均转化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11、4404—7、208—1、281—6,与陆地棉品种晋棉7号、柯字201、相字312、冀合321的下胚轴切段共同培养,将Bt内毒素基因导入棉花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转化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菌株间转化率差异较大,菌株AGL—1—11、4404—7表现较好。品种之间在转化率上互有高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粳稻转基因植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粳稻品种空育131、垦鉴稻6号、垦鉴稻7号为材料,用根癌农杆菌感染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受体材料。经两次抗性筛选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培养后获得转基因小苗。将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PCR鉴定,能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中。  相似文献   

16.
The first transgenic soybeans, with the glyphosate-tolerant trait, were introduced just over a decade ago in 1996. The rapid rate of adoption and global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s since then is an unqualified success story.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在棉花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5~ 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养 ,菌株质粒中 Gus基因为标记基因 ,NPT 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 0 .1 mg· L- 12 ,4- D和 0 .1 mg· L- 1KT的 MS培养基上共培 48h,转移到添加头孢霉素 50 0 mg· L- 1、卡那霉素 50 mg· L- 1MS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 ,70~ 80 d时 ,进行 Gus检测 ,选择 Gus阳性愈伤组织 ,经体细胞分化生成转基因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夏大豆区近30年主要大豆品种产量改良的遗传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文  徐新娟  王伟  梅沛沛 《作物学报》2016,42(7):1009-1015
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研究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进展,对于今后制定高产育种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近30年河南主要育成品种中的18个大豆品种,进行两年产量评价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种年份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遗传进展为17.39kghm-2,年递增率是0.7%;有效分枝、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有弱的正向遗传进展,而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表现弱的负向遗传进展,但均不显著。百粒重、主茎节数和株高与产量有显著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环境相关均不显著,表明这3个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随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这3个性状均协同提高,且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这是它们与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有极显著负遗传相关所致。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借鉴经典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被插入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采用此方法可省去组织培养过程,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大豆化学诱变育种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对M_1代植株的生育及形态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M_1代所产生的形态变异主要是由于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所致.在M_2代植株各性状中以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性状选择的潜力是大的,通过选择容易达到预期目标.诱变M_3代绝大多数性状仍在分离.加强选择,能选出早熟、大粒、农艺性状好、丰产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