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为改善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选取绿萝作为试验对象,与无绿萝的对照组进行比对;同时选取不同的绿萝种植密度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绿萝对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9株时,绿萝对景观水体中TN、TP、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3.4%、57.9%、74.3%和47.9%,均高于无绿萝的对照组;各项富营养化指标的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绿萝的种植密度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绿萝对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校园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水质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从而保护流域水质安全。基于深圳河湾流域2020年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子流域尺度与河岸带8个缓冲区尺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冗余分析的方法,定量探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雨季时期和非雨季时期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河湾流域非雨季时期水质优于雨季时期,河流下游和河流出口处水质污染更为严重;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类型以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建设面积占比、林地面积占比、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_MN)、蔓延度指数(CONTAG)、聚合度指数(AI)与水质变化呈显著相关;雨季时期的300 m河岸带缓冲区尺度下景观指标对水质的影响最为显著,林地是主要的显著解释变量。深圳河湾流域水质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除林地面积占比的增加可以改善水质外,建设面积占比、ED、PD的增加均会导致水质下降;改善流域水质时需重视300 m河岸带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曲阳公园中心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污染成因、污染状况和湖体水质,结合水质改善及景观功能定位,确定中心湖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对湖底的生境营造及对水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及微生态系统的修复,使水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并维持水中湖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建成1年后,中心湖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均较构建前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后期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市为例,对四期遥感影像进行了景观类型分类提取,并分析了城市扩张、景观指数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79~2007年沈阳市城市用地快速增长,耕地逐年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景观破碎化程度日趋复杂;城市扩张与景观格局变化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生态城市和“两型城市”,两者都是旨在建立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高效稳定的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以及周边区域的景观格局。显著影响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景观尺度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森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改善河道水质的影响,对塘西河近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塘西河水体上游区域(Z1)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总氮等各指标改善显著,下游(Z2)COD_(Mn)、总磷改善较明显,总氮受下游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因素影响,改善效果较差;塘西河水质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夏季水质优于冬季;降水对河道水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季节性城市河道的水质改善,不仅仅是依靠生态补水和加大沿岸污染的治理,减少外源输入也是改善河道水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雅安地区、效区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现有绿地对市容市貌和城市景观的影响,并对现有绿地保护和地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衡水市自然环境景观、历史建筑、现代建筑三个方面阐述了的衡水城市色彩的地域特性,分析了衡水市色彩现状问题并提出了色彩景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数量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山地城市与一般平原城市相比有着独特的规划与景观.我国人民有着爱山乐水的传统,本文以青岛为例,通过对青岛滨海山地景观特色的调查分析和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阐述如何发掘山地城市这一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并存的景观优势、并使之继承并发扬,避免建设性的破坏或破坏性的建设,这已成为现在及今后研究山地城市环境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城市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文峰  程勇  黄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63-4764
通过对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剖析,阐述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的关系,为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城市景观环境共生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水资源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园林水景水量配置的综合分析,针对当前水景设计中存在的科学性严重滞后,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设计中仍延用明代提出的三分水七分园的比例格局,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的现状,探讨了水景水量配置的理论基础及其二重系统属性,分别构建了水景景观规划系统模型、水景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水景水量制约模型,为园林水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热岛效应是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热岛效应进一步影响着城市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存大量研究证明了土地覆被改变导致的热辐射变化及人为热释放共同作用产生了城市热岛.然而,当前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要素的研究并不多见.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基于SPOT5影像的分类,提取了城市水域景观,再利用Landsat7的ETM+的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了城市地表热环境温度,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城市水域景观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揭示水域景观在城市热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低温效应,而面状水域景观的热环境效应要强于线状河流景观.面状水域景观对热环境影响随着与热岛中心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此外还受到周围土地覆被的影响.线状河流景观的宽度与流经区域共同决定了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能力.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水域生态功能区的形态与空间设置可作为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郊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从城郊乡村景观特征出发,论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规划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城郊乡村景观研究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4.
刘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916-920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浮床改善亚热带地区景观水质的效果,为我国南方地区应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生态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去除能力及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美人蕉、鸢尾、花叶芦竹均能适应较高有机物及氮、磷浓度的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水体COD、TP、TN及NH4+-N也表现出良好的去除能力,但以美人蕉的净化效果最佳。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3.75~48.98、0.23~0.93、3.71~10.26和4.12~8.44 mg/m2,3种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和NH4+-N的去除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去除能力排序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结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较单一使用美人蕉生态浮床和组合填料浮床的净化效果更具优势,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修复生态水环境的首选生态浮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城乡结合部居住景观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理论框架;同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北京城乡结合部进行实地考察、完成北京50个重点村的调研工作,探索北京城乡结合部居住景观的现状,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区3种绿化树种蒸腾耗水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稳态气孔计Licor-1600, 通过对北京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紫藤、白玉兰、连翘的蒸腾速率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分析, 对比其蒸腾耗水特点 发现, 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型, 约在14时达到日峰值 在水热条件良好的7月份, 特征最明显 整个生长季中,在相对稳定的土壤含水率下, 3种树种蒸腾速率均在7月份表现出最大值, 8月份前3个树种蒸腾速率差异较大, 8月份后差异不明显 从1d来看, 12时前3种树种蒸腾差异不显著, 12时后差异显著 植物的蒸腾速率大小是植物自身特征和环境中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调查广西南宁市火车站前广场、民族广场、五象广场、滨湖广场、民生广场、友爱广场等6处城市广场绿化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统计分析绿化植物的类群组成,评价其景观配置,总结其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