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滤膜与PAC混凝两种方法对低浊度的去除效果。[方法]试验原水均为自行配制,模拟低浊度微污染水源水浊度范围。设3种浊度(5、10、15NTU)的原水,选用超滤与聚合氯化铝混凝两种方法,分别对3种低浊度进行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无论进水浊度多少,超滤膜出水浊度均在1NTU以下,出水浊度稳定;PAC去除高岭土浊度的最佳pH为8左右,即中性和弱碱性条件PAC混凝效果最好;处理浊度为5NTU的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7.5 mg/L;原水浊度为10和15NTU时,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去除率分别达74.2%和超过80%。[结论]建议使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既避免了高浊度对膜组件的污染,减少膜污染速率,又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以高浓度养牛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研究絮凝剂和助凝剂的种类及用量、絮凝搅拌速度、絮凝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养牛废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向养牛废水中投加1.2%的PFS 21%,300 r/min快速搅拌30 s,150 r/min中速絮凝搅拌5 min,然后投加40 mg/L分子量为1 200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150 r/min搅拌30 s,50 r/min搅拌5 min,静置1 h。离心过筛后,测得上清液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3.6 NTU和285.0 mg/L,浊度去除率为99.92%,COD去除率为94.51%。采用絮凝剂PFS和助凝剂CPAM配合使用对养牛废水预处理效果显著,为后续养牛废水的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处理工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处理+超滤+纳滤"工艺对浙江某农药厂生化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通过改变投药量、超滤和纳滤操作压力和回收率,探讨了预处理和双膜法深度处理农药厂生化尾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在300 mg/L的条件下,预处理出水效果达到超滤进水要求。超滤操作压力控制在0.1~0.2 MPa,回收率90%;纳滤操作压力控制在2.0~2.2 MPa,回收率80%,膜处理性能较好。废水经双膜法处理后,总磷降至8 mg/L以下,COD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浊度小于0.1 NTU,完全达到含磷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膜浓缩工艺对农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在企业设置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江苏省某农药企业废水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CODcr、TOC去除效率分别为98. 90%、98. 73%,药物活性成分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产水率在70%以上,系统运行过程中膜通量和产水水质稳定。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反渗透产水的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满足该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且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奶牛场高浓度污水深度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化学絮凝预处理效果研究的试验。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3种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通过对絮凝处理后上清液体积、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的检测和分析,比较了PAM单独使用以及PAC与PAM复合使用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M比PAC与PAM复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好,且PAM的离子型对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处理中COD和浊度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当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1 g/L、投加量为2.5 mL时处理效果最好,出水的COD、氨氮质量浓度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12 892±2 354)mg/L、(462±53)mg/L和(31±3)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9.48%±4.10%、13.11%±8.59%和85.05%±1.27%,此时的经济成本为0.05元/m3。采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高浓度奶牛场污水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奶牛场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高浓度污水化学絮凝预处理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沼液中的悬浮颗粒物、氨氮、盐分等高浓度复杂组分,采用鸟粪石沉淀法进行预处理,探究鸟粪石沉淀预处理对膜浓缩工艺和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鸟粪石沉淀预处理可降低沼液的浊度、电导率和氨氮浓度,并提高了后续超滤-反渗透浓缩沼液的膜通量和浓缩倍数。超滤对沼液浊度的去除率大于99%,超滤透过液的浊度小于2.0 NTU。鸟粪石沉淀预处理提高了超滤膜对化学需氧量(CODCr)的截留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反渗透膜对CODCr和盐分的截留效率。经鸟粪石沉淀预处理后,最终出水的CODCr、氨氮、电导率分别为135 mg·L-1、21 mg·L-1、0.16 mS·cm-1,出水水质优于对照组,且符合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综上所述,鸟粪石沉淀法可作为膜法浓缩沼液的一种高效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微滤膜应用于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方法]考察直接微滤与混凝-微滤组合工艺2种方式对微污染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膜清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在改善水质与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微滤,出水水质中浊度、有机物、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8.1%、86.1%与67.5%。[结论]混凝作为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膜的过滤性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相关系数达0.9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浊度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采用5 mg/L混凝剂投加量,处理40.50 NTU与9 mg/L的TOC源水,获得响应面优化的混凝条件,残余浊度达到1.70 NTU。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当在快速搅拌速度为347 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速度为79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水残余浊度为30.10 NTU,实测残余浊度为0.64 NTU,TOC去除率达到50.7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絮凝法对猪粪废水进行絮凝烧杯试验,探讨絮凝剂的选择、废水pH、聚合氯化铝(PAC)与壳聚糖(CTS)用量对废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3-N)、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CTS复合絮凝剂对猪粪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该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废水pH为6、50g/L PAC的投加量为4mL、5g/L CTS的投加量为21mL,浊度、COD_(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35%、85.30%、65.50%和75.90%。同时,PAC-CTS复合絮凝剂可将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_(cr))的比值从0.22提高到0.39,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PAC-CTS复合絮凝剂可作为新型高效絮凝剂应用于猪粪废水的预处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处理液化气罐再生过程中烟气的循环废水利用,以桂林市某液化气灌装公司烟气厂处理废水为实验对象,通过絮凝法、砂滤法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絮凝剂聚合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均对废水中悬浮物絮凝有良好效果,但聚合硫酸铁处理后的清液色度超过要求,聚合硫酸铝絮凝后的废水清液在后继处理中加入氧化剂后溶液变黄,色度超标;砂滤法在以32cm砂滤厚度,14mL·min-1流量下,出水浊度为2.0,后继处理以NaClO为氧化剂,当加入2mLNaClO,溶液COD降低15.4%,重金属Zn、Mg、Mn、Cu、Fe时指标值分别降低66.5%、38.1%、72.8%、76.0%、95.7%,处理后出水浊度为1.3,色度为浅黄色。结果表明:采用絮凝法处理效果欠佳;采用以砂滤法-氧化法系统处理废水,具有高的悬浮物去除效果和色度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纯化和精制谷氨酰胺,采用絮凝、离心、活性炭吸附和超滤等方法对发酵液进行了预处理。实验优化了絮凝的最佳条件,研究了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能力,尝试了3种超滤膜的去蛋白和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250mg/L,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浓度比为1∶3,p H控制在5左右,温度在25℃左右,搅拌强度为80r/min,絮凝时间为15min,絮凝效果最好,菌体去除率超过97%。用GH-15活性炭对絮凝后的发酵液脱色,脱色率达75%。使用截留分子量为6 000的超滤膜,脱色率进一步提高了43.82%,蛋白去除率为75.33%。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污水厂出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放。针对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目的,选取了3种混凝剂,进行了一系列混凝试验,探究适合污水厂正常运行时二沉池出水的最佳混凝剂种类和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AS、PFS、PAC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210mg/L、135mg/L、80mg/L,比较浊度的去除效果为:PAC>AS>PFS;比较NH3-N的去除效果为:PFS>PAC>AS;比较TP的去除效果为:AS>PFS>PAC;比较TN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比较CODcr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试验以浊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兼顾NH3-N、TP、TN和CODcr等指标,在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选择PAC作为适合污水厂出水的最佳混凝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无机超滤膜的液体渗透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无机超滤膜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重点探讨pH值、浓缩倍数、操作压差、膜面流速等过程参数对预处理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较优的运行参数为:pH值宜处于中性偏酸的范围,6.5~7.0效果较佳;操作压差不宜超过0.4 MPa,一般选择为0.34 MPa,膜面流速为3.5~4.0 m/s。在该条件下,对COD、TOC、氨氮、TDS、FD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6%、51.2%、6.0%、19.3%、19.9%和70%。[结论]渗滤液pH值的改变直接影响无机超滤膜表面的电性,从而与无机离子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引起膜通量和去除率的变化。无机超滤膜通量随操作压差和膜面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由于浓差极化和凝胶层的影响,存在临界压差和流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鲁木齐市乌拉泊水库的水质问题,提出以超滤为核心的水厂升级改造建议,并进行实验室小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浊度稳定在0.3NTU以下,膜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率达95%以上;在水源藻类爆发的条件下,超滤出水中藻细胞的去除率达98%以上,有效的保障了供水水质安全;在超滤进水前投加0.3mg/L高锰酸钾,超滤膜运行稳定,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跨膜压差上升较缓慢。  相似文献   

16.
冉全  吕锡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4-21185,21299
[目的]对山区生活污水进行无动力生物、生态处理。[方法]针对山区具有地势落差的特点,采用"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生态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研究山区生活污水中COD、NH4+-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中COD、NH4+-N、TN、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2%、96%、84%、87%以上,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59、0.83、3.99、0.19 mg/L。该工艺在山区、丘陵地带依山而建,可以实现无动力消耗运转,特别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带推广使用。[结论]该研究为山区丘陵地带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采用DE型氧化沟工艺的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在选用聚合硫酸铁实施化学除磷的基础上,对DE型氧化沟处理污染物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DE型氧化沟对BOD5、COD的去除效果,平均水温为15.9℃的3、4月份去除率分别为91.8%和86.6%;而平均水温上升到21.5℃的5、6月份BOD5、COD的去除率上升至96.5%和90.0%。由于聚合硫酸铁的作用,SS去除不受温度的限制,达到92.0%的良好去除效果。DE型氧化沟对TN、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均值分别为19.65和4.91 mg/L。DE型氧化沟对TP的去除效果不佳,在添加聚合硫酸铁实施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TP均值也仅为1.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