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龙港流域气象生态因子对夏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黑龙港流域气象生态因子中,温度与降雨量是影响夏玉米穗粒数最主要的气象因素,尤其水热配合状况直接决定着穗粒数的多少。日平均气温与穗粒数呈正的对数关系,降雨量与穗粒数为负的幂函数关系,而水热比与穗粒数则呈正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黑龙港流域模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与作物产量的适用性,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和FAO提供的参数值,对AquaCrop模型进行模型非保守性参数的本地化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quaCrop模拟冬小麦冠层覆盖值和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5.90%,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NRMSE为4.23%;模拟夏玉米冠层覆盖值和产量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NRMSE分别为11.59%和11.69%。本研究校准所得参数对黑龙港流域典型站点有较好的适应性,校验后的AquaCrop可以用于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管理、产量潜力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龙港流域夏玉米需水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本文利用黑龙港流域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玉米生长季需水量、缺水量及气象因子对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生长发育期是其需水高峰期,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为417.42 mm,气候倾向率为-5.92 mm·(10 a)-1;多年平均缺水量为122.02 mm,随时间推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24 mm·(10 a)-1;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在4个生育时期均与夏玉米需水量呈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和生长发育期与需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黑龙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日照时数减少有关。夏玉米生育期缺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未来干旱风险增加,因此,本区域种植夏玉米应当选择抗旱品种及节水栽培措施来规避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制约黑龙港地区夏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阐明了提高单产需要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和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破解夏玉米高产难题,实现秋粮生产高产、高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也应因地制宜做相应调整。就黑龙港流域来说,实现夏玉米高产应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世界玉米高产纪录为美国2002年创造的春玉米1842.25kg/667m2,中国玉米高产纪录为山东省登海种业集团2005年创造的夏玉米1402.86kg/667m2.据有关专家测算,河北省玉米光温潜力为2560kg/67m2.实现玉米高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任丘市地处黑龙港流域,属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是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50余万卣,其中以夏玉米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80%左右。近几年,玉米田施肥量有明显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但是部分农民由于施肥量不合理,或施肥技术不当,一方面造成肥料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或贪青晚熟而影响产量。因此,如何根据夏玉米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对提高夏玉米产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技术,没有真正掌握和运用高产栽培技术,从而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夏玉米高产丰收。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象关键因子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3个地市1990—2006年逐旬光温水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7月中旬—9月中旬的夏玉米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将全省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回代1990—2006年资料对模型预报准确率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7—2010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回代准确率全省为88.4%,不同区域间回代准确率差异明显,北部最高92.9%,中部次之87.4%,南部最低83.4%,分析 原因主要受夏玉米产量年际波动的影响;模型预报准确率全省为94.9%,各区域差别不大,基本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的不断改革,玉米价格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 玉米种植面积也急剧下降。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科学推广和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是当务 之急,同时也是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从精细播种、苗期管理、玉米穗期 管理、花粒期管理五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种植人员 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V1)、湘农玉27号(V2)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在低、中、高3个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与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150、225、300 kg/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模式即农民模式(CK) 7种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V1品种2年间T1、T2模式的产量均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V2品种2019年T2模式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T1和T2的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效率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中氮条件有利于氮收获指数的提高。综合来看,高密中氮化控模式(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施氮量225 kg/hm2、拔节初期化学调控)能在保证大幅增产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可在洞庭湖区夏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变化,探索保障河南省夏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较为有效的适应措施。【方法】将河南省划分为4个夏玉米主栽区,引入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分别为基准气候条件(RCP rf,1951-2005)和未来(2006-2050)RCP 4.5(中)、RCP 8.5(高)两种浓度路径(RCPs)情景。利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以作物模型和气候情景数据为基础,分别模拟改变种植密度、调整播期和优化灌溉方式3种适应措施的增产效果。【结果】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各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较基准条件降低6.1%~18.1%(RCP 4.5)和14.3%~24.6%(RCP 8.5),其中RCP 4.5情景下豫北减产最高(15.9%), RCP 8.5情景下豫东减产最高(21.1%);夏玉米雨养产量较基准条件降低5.1%~28.5%(RCP 4.5)和8.3%~28.9%(RCP 8.5),豫东减产最高,减产率分别为20.1%(RCP 4.5)和24.4%(RCP 8.5);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夏玉米潜在和雨养产量差在0~2 814 kg/hm~2(RCP rf),0~1 868 kg/hm~2(RCP 4.5)和0~2 132 kg/hm~2(RCP 8.5),豫北产量差最高,豫西南降水较充足产量差最低,豫北和豫西产量差较基准条件降低,豫东产量差略增加。通过改变种植密度、调整播期和优化灌溉方式等措施,探讨不同适应措施的应用效果表明,种植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夏玉米潜在产量增加3.8%~4.0%(豫北和豫东)和5.2%~5.6%(豫西和豫西南);雨养产量增加3.2%~3.7%(豫北和豫东)和5.2%~5.5%(豫西和豫西南)。播期推迟10 d,夏玉米潜在产量各区分别提高1.6%~9.5%(RCP 4.5)和2.7%~8.5%(RCP 8.5),雨养产量各区分别提高3.8%~13.2%(RCP 4.5)和5.4%~13.1%(RCP 8.5)。优化灌溉措施更适用于豫北和豫东,最高可分别增产31.4%,19.4%(RCP 4.5)和34.2%,16.9%(RCP 8.5)。【结论】未来RCP情景夏玉米潜在产量、雨养产量较基准气候条件均降低;增加种植密度、播期推迟10 d可实现增产,在播种期和拔节-抽雄期2个阶段同时灌溉,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极端高温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比较1954-2015年京津冀地区典型站点历史气象数据,并应用APSIM模型模拟极端高温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15年,北京市和天津市,极端高温天数和高温累积度日(EDD)在夏玉米的受精结实期呈上升趋势;河北省泊头市虽然无明显上升趋势,但2006-2015年的极...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19个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品种产量、光能利用率及抗倒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适宜江淮中部的夏玉米品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玉米在苗期、抽雄期的生长期相差4 d,到拔节期、灌浆期扩至7 d,而全生育期则相差8 d。(2)穗长、穗粒数和穗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秃尖长、株高和百粒重则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秋乐368等4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夏玉米在各生育阶段的光能利用率呈单峰趋势,最大光能利用率出现在拔节期,且拔节期、抽雄期、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与籽粒光能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4)拔节期出现中度倒伏,3 d后得到恢复,而抽雄吐丝期遭受重度倒伏后难以恢复;新单88等5个品种抗倒伏能力强。(5)综合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抗倒伏等因素,适宜江淮中部的夏玉米产量目标可达9 000 kg·hm-2的水平、籽粒光能利用率为1.2%、且在全生育中期抗倒伏能力强,19个品种中的较为适宜品种为秋乐368和裕丰303。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玉米硫素吸收及籽粒产量对不同施硫量的响应,于2011年6月—2011年10月进行单因素硫肥大田试验,设置0、37.5、75、112.5 kg S·hm-2和150 kg S·hm-25个施硫水平,研究夏玉米硫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玉米硫吸收强度最高,达到288.4~378.6 g·hm-2·d-1,施硫可提高玉米硫吸收强度。112.5~150 kg S·hm-2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75~112.5 kg S·hm-2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施硫水平达到150 kg S·hm-2时籽粒产量有下降趋势。玉米硫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下降;玉米硫肥吸收利用率均在5%以下。结论:夏玉米对硫肥的响应明显,112.5 kg S·hm-2施硫量是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施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