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长庆油田王窑加密区长6油藏特征,开发出一种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有机溶剂乙醇复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SAS体系,并从油水界面张力、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和吸附量的测定)、天然岩心进行驱油效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55℃及50000mg/L矿化度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05%~0.4%的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可在30min内快速降至10-3 mN/m;SAS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地层中能长期保持低界面张力,能够起到较好的驱油作用;SAS体系在吸附11次后界面张力仍然超低(小于10-2 mN/m),并且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吸附损耗量均低于5mg/g,抗吸附性能优异;SAS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采收率4.5%、5.54%,有效提高驱油效果,满足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压力高、欠注矛盾突出的问题,结合永1区块低渗透储层物性条件,开展了复合增注体系配方优化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和物模试验评价,确定了复合活性剂体系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3.0%~5.0%,处理半径为3~4m,反应时间48h;在配套技术上,优化了复合降压增注施工工艺。通过在永1区块成功开展现场试验,表明应用复合增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低渗透油藏欠注问题,也为同类型油藏储层改造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CO2气源有限且低渗透油层CO2驱油易气窜的问题,为了减少CO2用量并改善低渗透油层CO2驱的驱油效果,用30cm长的低渗透均质天然岩心,在室内开展了CO2+N2驱和CO2+H2O+N2驱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岩心中,采用0.3PV CO2+N2驱方式,可达到全CO2驱的采收率,并能减少CO2的用量;采用0.3PV CO2+0.1PV H2O+N2驱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前置CO2段塞与N2各自的优势,可获得更理想的驱油效果,它比全CO2驱的采收率提高了18.22个百分点,CO2用量减少了25%;此时的投入产出比为5.16,是CO<...  相似文献   

4.
NB35-2油田北区为渤海典型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大,随着不断开发,该油田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动用不均衡、存在大量低产低效井及关停井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通过对动静态资料分析,结合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精细注水研究、弱凝胶调驱研究,旨在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控制高渗层注入水突进,增加中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减缓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同时利用新的钻完井技术——大曲率中短半径侧钻,对NB35-2油田低产井及关井进行侧钻研究,实现投入成本降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多种技术方法成功应用,NB35-2油田增加可采储量43.58×104 m3,提高采收率2.2%。在低油价寒冬下为海上稠油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还原菌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其他技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MEOR)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和较低的成本提高石油产量,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硝酸盐还原菌(NRB)是兼性厌氧菌,是油藏中固有的本源微生物,能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降解单环芳香烃,产生驱油活性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主要驱油机制如下:诱导产生生物碳酸钙沉淀,降低孔喉半径和高渗透层渗透性,改善注入水波及效率;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原油乳化,改善原油流动性;硝酸盐还原介导降解轻质烃(如单环芳香烃),产生生物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地层压力,通过乳化作用促进原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对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表明NRB能在原位油藏条件下,同时采取改善注入水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途径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发烟硫酸、辽河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取磺化、氧化、逆烷基化和脱磺、中和反应四步工艺合成出了石油磺酸盐,优化了酸油比、温度、合成时间等参数,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物分子结构,评价了界面性能与驱油效率。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石油磺酸盐具有磺酸基特征吸收峰,在无碱条件下与非离子表活剂复配油水界面张力可达超低,且具有较强的驱油能力,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5%。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油层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超前注水正是针对低或特低渗透油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变形等特点而根据非达西渗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超前注水方案优化研究,以便合理制定超前注水时机和合理注水强度等,提高单井产量。同时开展源271区块超前注水配套措施组合优化研究,通过预测油井普通射孔及压裂,以及不同方向定向射孔、定向压裂的开发效果,确定最优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水平井通过压裂改造的技术攻关,单井产量提高至定向井的3倍以上,已成为低渗透油田转变开发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受非均质程度、裂缝展布、边底水分布等因素影响,水平井部分井段水淹,含水快速上升、单井产量突降,严重影响水平井开发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攻关研究形成了井下取样找水技术和单封拖动管柱找水技术,实现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快速低成本找水,为水平井控水增油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大芦湖油田是80-90年代发现的较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该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的西部、金家-樊家鼻状构造的北端。大芦湖油田储层渗透性差、自然产能低,口口井需要压裂投产,人工裂缝发育,地下流体流动状态复杂,开发效果评价难度大。流管法考虑了水驱油过程中的非活塞性和油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它所依据的原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地层水条件下,通过“旋转液滴法”测定了不同分子结构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轮古混合油(稠油+稀油)间的界面张力,并系统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AN8—4—8与混合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链长度相同时,连接基碳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连接基碳数相同时,界面张力随碳链长度增加也降低,但AN8—4—8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率更高。AN8—4—8浓度升高,油水界面在浓度为1%时存在最低值;增加水相矿化度,界面张力下降,可知AN8—4—8抗高矿化度能力优越;钙盐的加入对界面活性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更利于AN8—4—8界面活性的发挥;体系的界面活性在pH=7时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最佳注入量设计和岩心不同剩余油饱和度的降压试验研究,认为表面活性剂应用于低渗油藏降压增注,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除地层的孔喉特征、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等固有因素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2.
红岗北油田于2004年底投入开发,由于存在东西向天然微裂缝,造成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对常用油层改造方法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对比后,确定采用复合射孔技术,对注水层段进行改造。根据油层发育状况不同,采用变参数射孔技术,并且增加脉冲次数,从而提高油层渗透率;另外,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在裂缝启动压力之下,确定东西向油井合理穿透率,进一步降低了注入水沿裂缝推进的机率。应用后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得到了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 3个区块 7口油井油水样中厌氧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代谢产物分析 ,初步确定了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碎屑岩油藏,储层整体物性差,三工河组部分储层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出现当含水饱和度大于60%后,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的异常现象。为了解释这种异常现象,通过室内评价试验以及储层矿物组成分析,认为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现象是由于储层岩屑和水敏性矿物含量高,水敏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  相似文献   

15.
储层层间物性差异是影响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层系内合理层间渗透率级差是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的关键参数。针对胡状集油田进行多层不同渗透率级差的长岩心水驱油试验,研究渗透率级差组合对采收率的影响,发现胡状集油田层系内渗透率级差小于6倍能显著提高水驱采率。据此在胡状集油田6个开发单元按渗透率级差重组细分开发层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来自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采出液中筛选出1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菌株,命名为QSJU002。QSJU002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结果表明,菌株QSJU002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JBP-16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假单胞菌属。 QSJU002菌株液体培养基石油的降解试验、排油圈试验、产酸试验、乳化性能试验和矿化度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QSJU002菌株具有降解原油、产表面活性剂、产酸、乳化原油和耐盐等采油性能。  相似文献   

17.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气分离回收方法及该项目研究的同状与重点,探讨了油气吸收分离回收技术,指出常压常温吸收法宜作为吸收法的主要研究开发方案,并以适宜油气吸收剂的筛选作为研究的发出点。  相似文献   

18.
李传宪 《油气储运》2000,19(8):48-51
通过小振幅振荡剪切试验,对经历预剪切的非牛顿原油在静置条件下的结构恢复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静置条件下,反映非牛顿原油结构强度大小的参数G^*等随时间单调增加,但在静置的初始时刻,原油的结构恢复最快。原油经受的预剪切速率越大,其结构恢复速率越大,但相应的准平衡结构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19.
大宛齐油田新近系库车组油藏含油砂体厚度薄,砂体规模小,该井区油井生产均采用衰竭式、多层合采方式,层间矛盾突出,影响了开发效果。结合该区油藏地质及生产特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数模技术研究单因素影响程度,认为大宛齐油田多层油藏合采时影响单层采收率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水体能量,其次为砂体延伸长度和砂体厚度;而单层产量贡献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砂体延伸长度,其次是砂体厚度和水体能量。据此提出砂体分类、精细注水、分级补充能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铁在苹果角质膜上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效植物表面活性剂,减少农药用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辛二酸二乙酯(DESU)、癸二酸二乙酯(DES)和磷酸三丁酯(TBP)3种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上的渗透性。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与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铁营养液相比),能显著增加铁元素对苹果角质膜的渗透率,TBP、DES、DESU 3种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60mg/kg、80mg/kg、100mg/kg,其渗透性大小顺序为DES>DESU>TBP,且均在20℃时施用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