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检验结果表明,冷、暖季放牧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冷季放牧草地的总物种数比暖季放牧草地多6种,冷季放牧草地大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暖季放牧草地。(3)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的冷季放牧草地,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优质牧草增加,而在暖季放牧草地,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成为主要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4)冷季放牧草地的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结论】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而在冷季进行放牧利用的冷季放牧草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增加,优质牧草种类增加,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开牧草的生长季节而实行冷季放牧。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湖北岸3种不同类型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草地质量指数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地种草2a后播入种(青牧一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在群落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群落植物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优良牧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各退耕还草地与对照(CK)样地比群落相似性低,草地质量指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地不同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天然草地不同垂直带草地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3S技术应用为研究手段,通过3 a的动态测定,分析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植物生育节律、群落生物量动态.[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年际变化差异不大,但是各月的变化趋势有差别,出现峰值的月份不同,盖度和高度的峰值都出现在7和8月.[结论]正常年份,可以根据7月的生物量大小来决定载畜量.高草草甸草地的生物量最大,草原化荒漠的生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高寒草地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溶液稀释平板计数法对六种不同草地类中的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不同类型草地中具金露梅的嵩草、苔草型草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表现最大。不同类型草地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逐渐下降。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为7月份最大,而土壤真菌在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不同时间点数量表现为5月份最大。  相似文献   

5.
ttttt目的ttttt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火烧和施肥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ttttttttttttt方法ttttt设置火烧和施肥两因素,其中火烧因素设火烧和未火烧2个水平,施肥设0、30和60 g/m2 3个水平,所用肥料为氮磷钾复合肥,采用裂区试验。tttttttttttttttttt结果ttttt火烧和施肥降低了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的优势度和重要值,改变了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及优势种,提高了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另外,观察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试验因素及经济类群有关,其中,火烧+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杂类草的生物量(P<0.05),而施肥则提高了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可知:火烧倾向于增加植物多样性,而施肥的作用则相反。上述变化导致群落的相似性发生改变,例如火烧、火烧+施肥30 g、火烧+施肥60 g与CK间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低于50%,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火烧和施肥改变了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及优势种,降低了大狼毒的重要值,增加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草地群落均匀度、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相似性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tttt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宁夏东部退化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群落植物多样性特征及草原植被沙化过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地带性群落以及演替早期类群多样性程度高,受干扰严重的退化群落多样性程度低;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种群生物量的变化及种群在群落中的消长有密切联系;植被沙化过程植物多样性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张北坝上典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 3 因素 4 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施肥梯度与施肥类型对坝上草地生产力、群落特征、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 3 种肥料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施肥量的增加草地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N2P2K2)时草地地上生物量达到最佳为 289.43 g/m2 ;氮、磷肥可显著提高草地植被密度,而钾肥对植被密度影响不显著,施肥处理N2P2K2 草地草群密度达到最高为 748.67 株 /m2 ;氮肥同样促进草地植被盖度增大,而磷、钾肥对植被盖度影响不显著,施肥处理 N3P2K2 草地盖度达到最高为 80.00%;随氮磷钾配施量的增加草地植被多样性 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均有所降低,而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暖温带季风气候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料以及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取网捕、人工捕捉等对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市草地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进行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03只,隶属于5纲13目46科61种;以昆虫纲的物种数量最多,占整个生境物种数量的70.24%;以物种种类数计算得知,各目包含的种数在整个生境节肢动物总种数中的占比依次为膜翅目11.48%、鳞翅目16.39%、双翅目14.75%、半翅目13.11%、蜘蛛目11.48%、鞘翅目21.31%,其他各目均只有1种物种;按照节肢动物对作物的保护或为害特性划分,调查区域内的节肢动物可划分为捕食性天敌、中性害虫和害虫,其中,中性害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不同恢复年限(6、10、15、20、25、30和34 a)林分为对象,研究了红锥人工林林分物种组成和结构在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度、丰富度及材积在不同林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较大。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树种胸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30 a集中分布胸径> 20 cm的树木。红锥人工林林近熟阶段(30 ~ 34 a)乔木株数较少,但是从林分的生产力来说,却提供了50%以上的林分蓄积。综上,不同林龄阶段的人工林经营策略需要考虑林分自然生长规律和关键树种竞争机制,使少量优质林木个体留给自然演替进程控制和调节,实现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和结构功能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度退化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形成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的规律.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多样性的相关分析表明,均匀度对多样性具有更大的贡献率,而丰富度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加剧,相邻退化梯度之间物种替代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昭苏春秋草场退化草地在不同围栏年限下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改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年限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盖度、生物量演替特征.[结果]在研究样地中,随着围栏时间的延长草地盖度、生物量显著增加,至围栏4a达到最大,而后下降;地上生物量分别是围栏外放牧草地的3.324.41和3.24倍.优良牧草产量和所占比例随着围栏进程的延长不断增加,但丛生小禾草依次降低,高大禾草与生物量变化一致,针茅优势地位不断强化,在围栏6a形成单优势种.[结论]实验反映出围栏封育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封育时间过长导致针茅优势度过高,形成针茅的单优势种草地,将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盐池县草地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盐池县5种不同沙化类型草地:潜在沙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重度沙化草地和极度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探讨沙化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被沙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及沙生灌木、半灌木取代;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自潜在沙化草地至极度沙化草地均逐渐下降,群落趋向于简单和不稳定,物种的替代率升高;群落相似性系数以重度沙化草地与极度沙化草地之间最高,而潜在沙化草地与极度沙化草地之间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年限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市不同恢复年限(7、12、22、45 a)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林下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进行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①不同恢复年限刺槐的草本植物共有55种,分属18科,优势种主要为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整体表现为多数优势种属于少数科,而少数弱势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北艾Artemisia vulgaris、青蒿A. caruifolia、铁杆蒿A. gmehinii等蒿类植物具有较高的重要值。②刺槐林林下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恢复年限显著增加了刺槐林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产力(P<0.05)。③土壤铵态氮、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和土壤全磷是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铵态氮、土壤粉粒则是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的主要因素。 结论 刺槐林林下草本层在不同恢复年限表现出不同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蒿类植物在各个恢复年限均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受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影响。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未来的造林实践中要注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平衡,增强人工林生态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图2表2参31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广西林区6种林分类型的林地木霉菌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木霉菌11种。研究表明,混交林中木霉菌的分离率最高,松树林木霉菌分离率最低;海拔高度对木霉菌的丰富度影响不大。在所分离的木霉菌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出现频率高,是广西林区木霉菌资源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北方草地过度放牧和刈割造成植被严重退化和土壤养分缺乏。本研究探讨施用氮、磷肥料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方法】在呼伦贝尔退化草地连续进行4年氮、磷添加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0、10 g N·m-2·a-1)和6个施磷水平(0、2、4、6、8和10 g P·m-2·a-1),共计12个处理,5次重复。每年5月下旬返青时施肥,8月中旬生物量最大时期进行群落调查,主要进行群落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及4种功能群相对生物量的分析。【结果】2014—2017年物种丰富度降低明显,完全对照处理(既不施氮也不施磷)4年的物种丰富度平均分别是20.2、17.1、14.7、15.2种;对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研究表明,氮添加降低了群落物种多样性,而磷添加及磷的累积效应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无影响。多样性指数年际间差异显著,氮和年交互作用对其具有显著影响。草地群落地上生产力(ANPP)年际间变化显著,2014年最高,2015年最低,变化范围从400 g·m-2降到1...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natural grasslands, and then ifnd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productivity of the communitie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to form the relations, four typical grassland communities (Artemisia capillaries (AC), Thymus quinquecostatus (TQ), Stipa bungeana (SB) and Stipa grandis (SG)) along with a succession sequence in hilly-gu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ifeld survey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had different species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lant life forms and photosynthetic types, and Asteraceae, Poaceae and Leguminosae were their dominant species as well as their dominant perennial herb species;and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had signiifcantly differen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es. There were many relation patterns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unrelated relations and unimod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and a signiifcant unimod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ll the grassland communities and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appeared at a moderate level of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unimodal relations in all the grassland communities are accumulative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 in each successio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