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对近年选育的12个参试品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FN02-3924、FN02-5707和FN02-20169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推荐进一步试验研究,可望选育成为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优点,但较早开花,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宜较早收获。早期锤度研究表明,FN02-3924特早熟高糖,作能源甘蔗可提早2个多月开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DTOPSIS综合评价法,以10项工农艺性状作为评价指标,对自育2004系列第一套品比参试品系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了公顷蔗茎产量和11月至次年2月公顷含糖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蔗04-516、云蔗04-622、云蔗04-621和云蔗04-296综合性状优良,优于双对照,云蔗04-139和云蔗04-841综合性状较双对照差,其他品系介于双对照之间。云蔗04-622和云蔗04-621已推荐参加第十一套省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4个甘蔗品种的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参试品种在弥勒蔗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综合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CP85—1308、云瑞99—113、云蔗98—236、云蔗98-46,4个品种产量高、糖分好、增糖显著:尤其是云蔗98—46表现出早熟高糖。  相似文献   

4.
基于品种比较试验数据,采用DTOPSIS法对9个甘蔗品种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蔗06—407、云蔗04—622综合性状优于双对照,C266—70居于双对照之间,即优于闽糖69—421(CK2)而次于ROC22(CK1)。上述3个品系应重点试验和评价,其余品种材料综合性状次于双对照,仍需作进一步观察试验或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淘汰。  相似文献   

5.
利用DTOPSIS法对云瑞05系列7个甘蔗品系材料两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除云瑞05-196外,其余6个参试材料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粤糖93-159;进入云南省区试的云瑞05-596、云瑞05-704综合性状表现分别位居第一、二位,为最优品系;参试材料的综合表现随其野生种质血缘世代数升高而逐渐变差;综合评价及亲系分析,支持了"野生种质血缘2~4代可重点作为商业杂交亲本利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品系来源 该品系来源于山东莱阳—果园一株红金秋的芽变。笔者从1997年开始进行观察、选育。经过两代高接试验和二次嫁接育苗,证明变异性状稳定。2000年经专家综合考评认为,该桃表现中晚熟(9月初至9月月中旬成熟),品质优良。并建议定名为“秋月红”。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农业大学新配制的10个干椒品系为试材,以干制辣椒"英超4号"为对照,从植株农艺性状、果实性状、果实空间分布及丰产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椒新品系‘F15073’的综合表现最好,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产量比对照干椒"英超4号"高27.93%,适宜在山东半岛种植。  相似文献   

8.
川杂系列西瓜新品种(新品系),是四川农业大学园林学院西瓜育种专家林艺育成的我省首批杂交一代西瓜。该系列品种(品系)及其亲本的选育,是在多阴雨、少日照(年降雨量1800余毫米,年日照时数仅1004小时)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亲本的选育经8——12代自交,性状稳定,其配制的杂交一代优势明显,整齐度高,耐旱、耐湿,是我省多阴雨、少日照的气候条件发展的适应性强的新品系(品种)。川杂系列新品种(新品系)已经多点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1993年在全省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均表现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评价广西越夏香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耐热性,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适宜广西夏秋季种植的香葱资源,本试验以从广西各香葱主产区收集的11份香葱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夏季田间品比及鉴定筛选试验,同时对香葱种质农艺性状及耐热性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农艺性状对比分析,筛选出灵香2...  相似文献   

10.
以25个新疆甜菜品系(种)为材料,对块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头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9.14%,根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86%。在相关性上,糖甜菜根宽、根颈周长、根头长与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甜菜含糖率与根体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含糖率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21%,对根重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8.53%。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含糖率性状选择上,应注意选择根颈长度、根颈周长、根体长度大,根沟较深的品系(种)。在根重性状选择上,应注意选择根宽、根颈周长、根颈长度大,根沟较浅的品系(种)。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内繁殖更新的54份种质中筛选出三年宿根性表现比较好的17份种质进行糖分化验、产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种质表现优异,其中,强宿根性、高产、高糖的有1个;强宿根性、高产的有5个:高糖的有2个;可用于甘蔗遗传改良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试点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770产量最高,分别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增产18.3%和27.6%,但前期11月蔗糖分(9.8%)和平均蔗糖分(12.27%)较低。柳城03/1137比两对照分别增产9.4%和18.1%,蔗糖分13.44%,比CK1略高,比CK2略低。桂糖02/901和柳城03/182蔗茎产量比CK1略高,桂糖02/208和柳城03/296蔗茎产量比CK2高,比CK1略低,但4个品种(系)都表现早熟,前期11月蔗糖分分别为15.03%、14.36%、14.74%和13.7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52%、15.17%、15.41%和14.71%,明显高于两对照。桂糖02/833比两对照增产,但平均蔗糖分(12.16%)最低。桂糖01/122、桂糖02/133和桂糖02/1247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广西区已育成或引入的甘蔗新品种(系)在广西合浦县生态区域的适应性,2010—2011年间,在合浦县对10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新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糖04-2278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效果比CK1和CK2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桂辐98-296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极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2724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120的平均蔗茎产量高于两对照,但增产不显著,并且平均甘蔗蔗糖分低于两对照,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蔗糖分最低。其它品种(系)的甘蔗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4.
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经过3年(1新2宿)的产量数据收集,从中筛选评价出3年平均产量高于120t/hm^2的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24%;平均产量在90-120t/hm^2之间的中产种质14个,占总数的28%;平均产量在90t/hm^2以下的低产种质24个,占总数的48%。其中表现高产的12个种质可以做为高产亲本杂交或回交利用,从而达到甘蔗产量遗传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06-2008年间。在广西隆安县对12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MEX105新宿平均含糖量和甘蔗蔗糖分最高,比对照增产增糖明显。Q170平均蔗茎产量最高,新宿平均合糖量高于两对照.比对照增产增糖较大。CP88—1762、粤糖94—128、HOCP92-648、HOCP91—555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平均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表现较好,其它品种表现不突出。MEX105、HOCP91-555、闽糖96—1409、闽糖93—730、FR93—435、CP88-1762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两对照,其它品种的甘蔗蔗糖分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新植29个国外种质,连续3年的宿根观察,于2007年11月下旬、2008年1月下旬进行糖分化验,计算出平均糖分和蔗茎产量,根据检糖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14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2个,占总数的6.90%;宿根性强、高产种质6个,占总数20.69%;高糖种质6个,占总数的20.69%。可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对桂糖99—181等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舍糖量表现较突出的是桂糖99—181、99-107、99-260,其公顷产蔗量与公顷含糖量均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Roc16)增产12%以上;甘蔗蔗糖分以桂糖99-137和99-268为最高,4年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分别达15.90%和-15.84%.分别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高0.7和0.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对34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3年宿根的表现,根据糖分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28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7个,占总数的20.59%;宿根性强、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35.29%;高糖种质9个,占总数的26.47%.为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甘蔗生产上应用滴灌施肥技术的效应,比较了滴灌系统及传统方法施用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为试材.进行了1年(2006~2007)露天盆栽滴灌种植试验。设置了4个通过滴灌系统施用的钾肥(KCl)水平,K1:10g/盆,K2:15g/盆,K3:20g/盆和K4:30g/盆,滴灌各处理施尿素15g/盆,和1个常规施肥方式(肥料施用量为尿素30g/盆和KCl30g/盆)。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显著促进了甘蔗的生长.比常规施肥的甘蔗产量获得显著提高,K1、K2、K3和K4处理的每盆蔗茎收获量分别比常规管理的增加了19.2%、38.6%、45.9%和56.4%、滴灌条件下,施钾量不同对甘蔗产质量有显著影响.甘蔗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多施用钾肥对甘蔗品质有负面影响.在甘蔗生产上应用滴灌施肥技术,可以节省钾肥的施用量。而且钾肥用量为常规推荐施用量的一半即可获得较常规施犯高三成以上的产量,通过滴灌系统施用钾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