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蛹在树冠上垂直分布的数量随树冠部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水平分布以前一年生枝段虫口密度最高,前二、三年生枝段次之,当年生枝段最小,就南北方位而言,北侧虫口密度大于南侧。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蛹在树冠上垂直分布的数量随树冠部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水平分布以前一年生枝段虫口密度最高,前二、三年生枝段次之,当年生枝段最小。就南北方位而言,北侧虫口密度大于南侧。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雌雄球花数量及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分布差异极显著,下层和中层的数量显著多于上层,所占比例为83.39%,水平方向上南面的雄球花多于其他方向;雌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中、上层的雌球花数量比下层多,东、南方向多于西、北方向;雄球花多着生在2,3 a生枝上,雌球花多着生在3,4 a生枝上,1 a生枝条上无花;不同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差异显著,356号无性系的雌雄球花数量均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杨小舟蛾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 7种聚集度指标 ,测得杨小舟蛾第 1,3代卵块在杨树林内的空间分布型属均匀分布 ;第 1代幼虫属均匀分布 ,第 3,4 ,6代幼虫属聚集分布。通过方差分析 ,F检验和SSR测验表明 ,杨小舟蛾第 1,3,4 ,6代幼虫在树冠东、南、西、北 4方位间虫口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第 1,3,6代幼虫在树冠上、中、下 3层间虫口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第 4代幼虫在树冠上、中、下 3层虫口数量差异为 :上层与下层及上层与中层间差异均极显著 ,中层与下层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冠下层的东南方向枝最长,东向倾角最大;在树冠上层东北方向,枝最短,倾角最小。导管直径和组织比量是树冠中层西向最大,树冠上层南向最小;管孔密度是树冠下层南向最小,上层西北方向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枝及其导管特征存在差异。讨论了白桦树冠叶、枝及其导管特征与微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晋盾蚧雌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虫在旱柳防护林的树冠内和林间均为负二项分布;虫口密度在树冠上的分布,具有东侧>西侧>北侧>南侧和上层>中层>下层之特点;在防护林带或块状林地内,用折线式取样均有较高精度;以着虫末级枝为取样单位,在树冠西侧三层各抽一枝所得虫口密度均值对整株虫口密度均值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中部虫口数与总虫口的回归方程为;y=13.3090+2.6832xr=0.863;外缘部虫口数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65.3374+1.7383xr=0.8336;垂直方向调查:枯枝落叶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79.2127x+1.6667r=0.7021;距地表5cm以上土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42.5270+1.4768xr=0.8901;距地表5cm以下上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145.7758+1.6739xr=0.5298;中部5cm土层内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52.6290+3.6369xr=0.8290;3结果分析(1)落叶松鳃扁叶蜂越冬幼虫在树冠垂直投影下落叶层及土中分布无方向性,为随机分布。(2)从表1可见幼虫多分布于林冠下外缘部,中部次之而根基部附近较少。(3)从表2可见越冬幼虫以土中5cm以上分布最多,枯落层内次之而5cm以下土中分布较少。(4)在测报过程中调查虫口密度应以树冠垂直投影下中部5cm以上土层为调查对象,然后用回归方程求算单株虫口密度。(5)在充分摸清该蜂幼虫越冬场所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可于秋季后至成虫羽化前采取人工收?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 ugZ5-10:OH性引诱剂对净月林区兴安落叶松鞘蛾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该性引诱剂对兴安落叶松鞘蛾雄蛾的引诱效果明显,树冠上层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高于树冠中、下层;诱虫量随林分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性引诱剂可有效监测和防治落叶松鞘蛾。  相似文献   

9.
对4个柑桔产区抽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判断柑桔全爪螨的空间分布型,其主要空间分布呈负二项分布。进一步计算聚集度指标,表明各种群存在个体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上、中、下三个树冠层,各层空间分布型均呈负二项分布,而虫口密度以上层最高,下层最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竹螟幼虫在林间属聚集分布的规律,通过对竹绒野螟幼虫较低虫口在毛竹空间分布取样调查并经过相关分析,得出毛竹整株上的虫口与第九盘到第十八盘枝上的虫口为显著线性相关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衔接。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落叶松叶蜂在塞罕坝地区的发生规律。结果显示,在塞罕坝地区落叶松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营造混交林可以显著的降低落叶松叶蜂的发生;使用60kg/hm2和70kg/hm2浓度梯度白僵菌菌粉、600g/hm2和700g/hm2 3%高渗苯氧威防治,虫口减退率可达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15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内,选取不同虫头数的样枝,用尼龙纱做笼套枝,观察到落叶松鞘蛾幼虫自越冬后至化蛹,每头平均取食量为2.07±0.17个叶簇。根据测出的枝条长度与叶簇的关系,编制出不同失叶等级与虫口密度对应表。  相似文献   

13.
运用7种聚集度指标,测得栗链蚧在板栗林内的空间分布型属随机分布,通过方差分析、F检验和SSR测验,栗链蚧在板栗树冠上、中、下3层间虫口均数差异为:上层与中层不显著,而下层与中层及下层与上层间均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松毛虫的发生量,提高调查精度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选择6块具代表性的林地,对松毛虫蛹、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取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蛹及越冬幼虫基本属于聚集分布,蛹期调查取样以Z 字形、越冬幼虫以对角线为最好,调查范围以树冠投影内为宜。本文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最佳取样株数参数表和越冬幼虫上树虫口估测参数表。  相似文献   

15.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美杨品种平均分枝数量较多、长度较短、角度较大、粗度较细。不同冠层间的分枝性状也有差异,且此差异从树冠下层向上层逐渐变小,其中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总体表现为从树冠上层向下层增大,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分枝性状在不同冠层中的遗传力也不同,呈现出第1轮枝中较强、第2、3轮枝中较弱的规律。相关分析得出分枝数量与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分枝长度和粗度在第1轮和第2轮枝中与生长和干形(胸高形数和每轮枝上部与下部主干的直径差)呈负相关,在第3轮枝中呈正相关。依据测定指标6个供试杨树品种的冠型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6.
苹果蠹蛾俗称食心虫。为了为苹果蠢蛾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人行道式、花园式、果园式、林带式四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黄太苹林地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树干上分布进行调查,通过数据整理,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总结出不同黄太苹林地的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在树干上的虫口密度稳定性。并根据序贯抽样方法,拟合树干段0—150cm处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虫口数的一元回归方程,总结出各个样地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树干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回归分析法和常见的几种聚集度指数法,对豫东平原泡桐林区大袋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袋蛾越冬幼虫的分布呈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犬袋蛾幼虫多分布于树冠的外围当年生新枝梢上,雌虫比率以上、中部为高。同时对树冠不同层次幼虫分布的相关关系和抽样技术进行了和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inata Moore)幼虫在桉林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测试了几种农药对其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同安钮夜蛾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其虫口密度在同一树冠不同方向或层次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坡向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分布影响显著,南坡的虫口密度高于北坡的。在供试的农药中,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0.67 g/L液、1.8%阿维菌素乳油0.25 g/L液、保尔或锐劲特0.5 g/L液、0.3%印楝素乳油2 g/L液、1.3%鱼藤氰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g/L液对同安钮夜蛾5~6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Flkv.)是我省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为搞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正确估计种群数量,合理确定抽样方法和样本数,必须首先确定其在林间的分布型。为此,我们于1985年对落叶松鞘蛾卵期林间分布型作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绘林间分布实况图在落叶松鞘蛾卵期设标准地(不少于100株),调查落叶松下层树冠的着卵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选一标准枝,每枝再选20个叶丛,逐丛检查落叶松鞘蛾的着卵数,并依原来位置记载在方格纸上,绘出林间分布实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樟子松成林林分中单株树木南面枝条松沫蝉比北面枝条虫口密度大,中上部枝条比下部枝条虫口密度大;当年发生松沫蝉危害的林分林缘到林内虫口密度逐渐减少;已发生松沫蝉的危害3a以上的林分,松沫蝉的最高虫口密度向林分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