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水稻籼粳交后代产量较高稳定品系为试材,研究2010~2011两年上述材料产量性状及构成因素,探讨籼粳交育种后代产量因素特点。结果表明,株高方面:高产品系达到110 cm左右;产量结构方面: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方面分别达到每穴12穗、成粒140粒、26 g,其产量将达到550~650 kg/667 m2;与粳粳交育种高产稳定材料相比:籼粳交后代高产材料株高增高,分蘖减少,穗粒数增加;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于穗粒数及千粒重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20份产量差异显著的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分析高产杂交粳稻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生物产量大;穗部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次枝梗粒数多上.穗数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曾军 《北方水稻》2013,(6):13-16,30
以辽宁省2005年~2011年审定的部分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产量水平将69个水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产量类型,研究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性状变化。表明,有效穗数、总粒数、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表现的最主要的性状因子。高产类型品种在有效穗数、总粒数上处于中高值的比例较高,同时,在性状组合上性状间尤其是在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结合上表现协调,产量结构运筹上较为合理。水稻品种要获得650 kg/667 m2以上产量的产量结构参数为:有效穗数15个/穴、总粒数125粒/穗,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种植区域品种类型选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7年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分析材料,分析了不同试验点产量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不同试验点高产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对各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生态区水稻增产途径有一定的差异,辽阳、鞍山、海城、沈阳农大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穗粒兼顾型高产品种,大石桥、辽宁省盐碱地所、西海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型高产品种,辽宁省稻作所试区更适宜种植穗重型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北方水稻》2021,51(5)
以禾田稻2号和吉玉粳为试验材料,研究穗的大小、穗粒数多寡、千粒重高低等性状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因素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数理统计分析其单相关及偏相关均为显著与极显著水平,而穗长和穗粒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明确了丰产性稳产性好的高产型水稻品种必须具备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及成穗率高、穗粒多、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好、籽粒饱满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5~1997 年度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试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间存在较复杂的相关。就产量构成三因素而言,与产量相关程度顺序为千粒重> 穗数> 每穗实粒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 穗数。高产育种应着重于每穗实粒数的提高,即选育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的组合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定向选择,一直是高产育种所常用的方法,小麦的产量结构主要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个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产量水平高低不同、产量构成的结构也不一样,呈现出高产性状组合的多样性。显然,高产是所有地区共同追求的重要的育种目标,产量结构性状的调与突破是实现高产的首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相似文献   

9.
姚敦辉 《作物研究》1992,6(2):20-22
本文采用相关、通径、回归等方法对中稻产量构成三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产量结构由穗粒并重型转变为粒数型。因此,在中海拔区要求穗粒并重夺高产,在高海拔区高产栽培的途径在于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以粒增产。这与生产实践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定向选择.一直是高产育种所常用的方法。小麦的产量结构主要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个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产量水平高低不同.产量构成的结构也不一样.呈现出高产性状组合的多样性.显然.高产是所有地区共同追求的重要的育种目标.产量结构性状的协调与突破是实现高产的首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盘锦地区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3414"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盘锦地区典型稻作区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主因素、单因素效应分析,定量地评价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提出了目标产量的最优氮磷钾组合方案。从水稻最大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其最优氮肥(N)用量范围为260~320 kg/hm2,最优磷肥(P2O5)用量范围为150~200 kg/hm2,最佳钾肥(K2O)用量范围为70~1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杨洋  郝宇  张阳  于艳青 《北方水稻》2020,50(1):22-27
通过分析盘锦地区磷肥的施用情况,研究了土壤高、中、低肥力的田块磷肥的施用效果以及肥料利用的情况,对水田土壤磷肥的供应能力建立了不同的分级指标,探讨了水稻磷肥最适宜的施用量,最后建立了滨海区水稻产量与磷肥效率的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将土壤供磷能力分为5个级别,高地力地区推荐最佳施肥量为75~85 kg/hm^2,中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1~90 kg/hm^2,低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5~95 kg/hm^2,高、中、低地力田块水稻最佳经济施磷量为82.5 kg/hm^2、81.8 kg/hm^2和82.2 kg/hm^2。高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01x^2+6.1689x+11003.5,R^2=0.5207;中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2x^2+6.3026x+10941.27,R^2=0.626;低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1x^2+6.3111x+10920.2,R^2=0.6697。产量肥效模型归结为y=ax^2+bx+c形式,其中b为植株对土壤磷肥的需求程度,c为不施肥情况下的产量,可见土壤肥力越高,产量越高。如果想要提高磷肥的极限利用率,则可以增加有机肥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盘锦地区1980—2018年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M-K检验和一阶差分等方法分析了盘锦地区气候特征、水稻生育期特征、水稻生育期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生育期降水分配指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8 年盘锦地区水稻生长季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积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1980—2018年,盘锦地区水稻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呈推后趋势,推后速率分别为1.9 d/10 a、1.8 d/10 a、0.8 d/10 a,而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呈提前趋势,提前速率分别为2.1 d/10 a、0.7 d/10 a;水稻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缩短速率为1.1 d/10 a,其中播种至出苗期和出苗至分蘖期呈缩短趋势,缩短速率分别为0.1 d/10 a和3.9 d/10 a,分蘖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呈延长趋势,延长速率分别为1.4 d/10 a和1.5 d/10 a,这表明水稻存在早熟趋势,主要反映在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水稻增产。导致盘锦地区水稻早熟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生育期的温度升高、播种至出苗期的充足水分和出苗至分蘖期的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盘锦市科技资源现状的调查,了解了盘锦在科技进步中存在的科技创新机制不顺、科研机构的行业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及科技基础薄弱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盘锦市科技资源现状的调查,了解了盘锦在科技进步中存在的科技创新机制不顺、科研机构的行业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及科技基础薄弱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盘锦市优质水稻生产形势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盘锦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水稻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盘锦优质稻米开发的主要优势及稻米产业发展在稳产性、生产方式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盘锦市优质水稻产业开发的基本思路,把优化区域布局、实行标准化栽培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工作重点,阐述了稻米生产在高产与优质、品种与栽培、品种引进与推广等方面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佳模拟配合法”,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低分蘖、大穗型水稻新品系K20产量与N、P施用量及插秧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品系在盘锦地区获得大于8625.0kg/hm2产量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产夏大豆品种泗豆11号,每亩1.96万株、每株65.4粒,百粒重23.3克,亩产261公斤。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播后的68天左右,为6.9;最高物质生长率出现在播后的76天左右,为6.16克/米~2.天;经济系数为0.36—0.40。  相似文献   

19.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龙粳26和垦05-795两个品种进行不同插秧规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对水稻的抗逆性、米质影响不显著。龙粳26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64.4 kg/667 m2,其次是26cm×13 cm,产量达到658.9 kg/667 m2;垦05-795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97.2 kg/667 m2,其次是30 cm×13 cm,产量达到67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1949~2006年玉米产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70.5kg/hm2,增幅为380.1%,年均增加101.85kg/hm2;总产由1175万t提高到14548.5万t,增加了12.4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82.1%,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17.9%,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总结分析不同年代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