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通育269是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73.1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9.3%。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总结了通育2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芽菜用小粒大豆新品种吉育10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育109是吉林省大豆研究中心育成的芽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196.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3.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18.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4.3%。该品种为亚有限、百粒重12.8克,为芽菜用小粒大豆品种。抗逆性强、早熟、稳产,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通育24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育245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审定。在吉林省生育期146 d,属晚熟品种。该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灌浆速度快,出米率高。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14.4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平均增产4.1%。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于在吉林省四平、吉林、长春、辽源、通化、松原、白城、白山、延边等有效积温在2 900℃以上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通育25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育256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审定。晚熟品种,分蘖力中等,活秆成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54.2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7.1%。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松原等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通育255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育255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8.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1%。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通育263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育263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审定。中晚熟品种,分蘖力中等,活秆成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44.8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1%。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四平、松原、延边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水稻广亲和、半亲和和非亲和品种为一方亲本,配制籼、粳杂种,观察F_1育性表现,追踪F_2育性分离模式。结果表明,含广亲和基因的杂种F_1结实正常(73%),F_2群体中只有少量不育植株,群体平均结实率68%,含半亲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52%,其F_2分离众数在40.1~50.0%和10.1~20.0%,呈双峰偏态分布,F_2群体平均结实率28%,大多数植株不育。广亲和基因的引进,对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常规杂交育种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粳43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粳48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26.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03.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9.5%。龙粳4311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9.
垦啤麦12(红09-818)属春性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由黑龙江省红兴隆农科所用春系03017做母本,北育39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1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164.1 kg/hm~2,比垦啤麦7号增产8.4%。2014年进行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668.0 kg/hm~2,平均增产11.3%。经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2012—2013年化验,其籽粒和麦芽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0.
通育257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独立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在吉林省为晚熟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半弯曲穗型,谷粒椭圆,无芒,千粒重23.3 g,灌浆速度快、籽粒转色快。2015~2016年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18.6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365.4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8.0%。稻瘟病抗性表现中感苗瘟、穗瘟,中抗叶瘟,中抗纹枯病。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吉育108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的适合做纳豆和芽豆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抗逆性强、早熟、稳产,品质好。2013—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142.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0.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75.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2.2%。适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 100℃以上地区种植。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垦育88是利用中花8号、冀粳13号、冀粳14号复合杂交,通过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国家区试2 a平均产量606.8 kg/667 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4.8%,达极显著水平。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垦育88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条纹叶枯病、耐盐碱等特性,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垦育38是从盐丰47中经过系谱法选育获得的中早熟粳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58 d,糙米率83.6%,精米率74.70%,整精米率56.2%,粗蛋白质含量9.10%,直链淀粉含量15.74%,胶稠度94 mm,碱消值7。2 a区试平均产量610.53 kg/667 m2,居第1位,比对照垦育20增产6.96%,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早熟、节水、产量高,具有单产750 kg/667 m2生产潜力。适于在河北省长城以南唐山、秦皇岛稻区作一季稻多种栽培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4.
誉粳899是辽宁营口鹏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场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58 d,在辽宁省属于中晚熟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73.8 kg/667 m2,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增产4.7%。生产上应注意稀播育壮秧、合理稀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16.
通育413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远缘杂交材料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在吉林省为中早熟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半弯曲穗型,谷粒椭圆、无芒,千粒重23.7 g,灌浆速度快、籽粒转色快,米质符合二等优质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6~2017年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640.7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8.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7.5%。中抗苗瘟、叶瘟、穗瘟,中抗纹枯病。栽培要求氮、磷、钾配方施肥,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中育9398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麦18做父本、以改良的矮败小麦做母本,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可育单株,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5。已申请品种保护,申请号:20110595.4。1特征特性中育9398属大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平均晚0.8d,全生育期23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莲稻1号是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和虎林市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成的早熟、高产、长粒型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审定。生育日数131 d左右,比空育131晚1 d,需活动积温2 375℃。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43.6 kg/hm2,较对照品种空育131增产5.4%。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地表水灌溉区旱育稀植插秧栽培。  相似文献   

19.
GKZ-23F1为转基因核不育两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国审棉2005016),属大铃丰产型品种。2008年在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松林村进行了2hm2集中示范种植,平均子棉单产达6430.5kg/hm2,并同步参加了与当地4个当家品种进行的对比试验,单产排名第1,子棉理论单产达6844.5kg/hm2。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紫两优3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紫392S×福恢673选育的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在大田县均溪镇翰林村洋面单季稻田试种紫两优3号1.2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2 kg,比对照金农3优3号增产2.3%。总结了紫两优3号在大田县种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