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2年用10%苯醚甲环唑WG等7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00 g/L氟硅唑EC、40%腈菌唑WP、430 g/L戊唑醇SC、5%己唑醇ME等5种药剂对梨黑星病有显著防治效果,50%醚菌酯WG和80%代森锰锌WP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县梨黑星病、黑斑病发病严重。降雨过于集中,连续阴雨时间长,果园湿度大,是造成两种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处于阴坡、河沟沿地带的梨园田间湿度可达80%以上,导致梨黑星病、黑斑病尤其严重。以往农药防治效果甚微,梨果品质差,农民损失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果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笔者于2006年进行了烯唑醇(含量12.5%,可湿性粉剂,西安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药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梨黑星病(Pear scab)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鳞片、叶片、叶柄、新梢、花器、果实等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很象一层煤烟。叶片染病后,先在正面发生多角形或近圆形的退色黄斑,在叶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病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新梢染病初生梭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的疮痂;  相似文献   

4.
砀山酥梨在砀山县面积约3.4万公顷,系白梨系统中品质上乘的优良品种,特别是贮后风味更佳。但因该品种对梨黑星病高度感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早落,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发育,果实感病失去食用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提高砀山酥梨的商品价值,探索40%信生可湿性粉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03年进行了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5.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克/升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12.5%烯唑醇WP、5%己唑醇ME和40%腈菌唑SC对梨黑星病菌的EC50值小于或接近1毫克/升,毒力最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2010—2011年进行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叶片的防效为81.44%~95.61%,对果实的防效为83.32%~96.11%;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为71.24%~85.13%。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400 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发病初期推荐使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可控制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常用的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由于抗性,药效差,持效短;代森类药剂治疗作用差,且易产生药害。近年推广应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特普唑(烯唑醇)、腈菌唑等属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药剂,但其主要剂型均为可湿性粉剂。由于其药液展着、润  相似文献   

8.
以金坠子梨为对象,施用35%多菌灵·烯唑醇悬浮剂进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000倍和1500倍液对叶片的防效为98.0%和97.3%,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果实的防效为98.6%和94.3%,1000倍液的防效显著优于50%多菌灵800倍液,1500倍液的防效与50%多菌灵800倍液及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差异不显著。生产中若两周喷1次药,建议使用1000~1500倍液。  相似文献   

9.
<正>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梨黑霉病,其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广,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流行年份如果防治不当,常造成大量叶片早期脱落,多数果实丧失商品价值。为寻求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新药剂,我们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了70%甲硫·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试验条件供试品种为白酥梨.防治对象为梨黑星病。试验地点设在孙楼镇张李园村梨园.土壤为砂质壤土,pH值为8.2左右。树龄8年生.株行距4m×5m.管理水平一般,树势中强。2试验设计和安排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10%己唑醇乳油3000倍液、②10%己唑醇乳油4000倍液、③10%己唑醇乳油5000倍液、④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⑤空白对照为喷清水。小区排列为随机区组排列,2株1个小区.重复4次。施药时问分别为8月20日和9月1日.处理前后均为常规用药。施药采用手板式高压喷雾器,喷液量12.5kg/株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8个梨黑星菌单孢分离物与10个梨品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品种中至少含有6个抗梨黑星病基因。其中,鸭梨不含抗病基因,菊水梨只含1个抗病基因,金川梨、金花梨、苍溪梨可能分别含1~2、1~3、1~4个抗病基因,其余品种可能分别含有1~5或1~6个抗病基因;根据分离物与梨品种相互作用的抗感表现,可把8个梨黑星菌划分为5~6个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哈尔滨梨木虱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6~2007年进行了该试验,通过生活史的观察,梨木虱的有效防治时期为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即4月末5月初(花芽膨大期);其次为第1代卵孵化期,5月上、中旬(谢花后),可结合梨大转果进行防治.防治效果以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和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较好,田间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25%果病克星乳油对梨树苗期发生的白纹羽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并明显优于敌克松、甲基托布津、代森锌。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谷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苹果黑星病的分布情况,初次侵染来源及病害循环、症状特点、品种抗病性、防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伊犁河谷已普遍发生,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野苹果类型的抗病性比主栽苹果抗病性好,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此外,发现了病害的一种新的表现症状-散点型.  相似文献   

16.
金都尔除草剂应用于纸筒育苗甜菜和直播甜菜的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93.62%,对其它杂草防治效果不佳,防效低于35.71%。  相似文献   

17.
10种杀虫剂防治甘蓝田甜菜夜蛾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胡延萍  刘永强  王伟  慕卫 《长江蔬菜》2010,(18):109-111
采用9类不同作用方式的10种化学和生物杀虫剂作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甘蓝田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甲维盐、茚虫威、溴虫腈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1000倍液施药后3d防效达到最高,防效为84%~90%;多杀菌素、虫酰肼、甲氧虫酰肼速效性较差,药后1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为64.26%,43.25%,40.16%,施药后7d防效达到最高,为78%~83%;灭多威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氟啶脲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施药后7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达到71%;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1000倍液处理防效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18.
1-MCP对不同成熟度南果梨贮后货架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经1-MCP处理贮藏60 d后常温货架保鲜效果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是影响1-MCP对南果梨贮后货架保鲜效果的关键因素,1-MCP对适时采收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果皮转色指数的上升,具有显著的果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Ether extracts were made of samples of black currant berries (var. Seabrook’s Black) collected at weekly intervals from 18 days prior to fertilization until maturity. The extracts were shown to contain two acid auxins (a1 and a2), one neutral auxin (a3), and one acid growth inhibitor (l1), which could be separated by paper chromatography and assayed in biological tests. The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of the three auxins throughout the season were studied in relation to seed and fruit development, fruit growth and fruit drop (“ running off ” and pre-harvest drop).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uxins are produced as by-products of either protein synthesis or hydrolysis taking place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organs in a pre-determined order during the growth of the fruit. The rate of fruit growth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uxins I and 3, whereas fruit dro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auxin 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历年的气象资料和发病记录为依据,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起了柑桔春梢疮痂病的长期和中期预报模型:Y1=75.2 1.6T^-12f-6.5(T^-12m∨T^-121)-1.3T^-12m-0.5T^-121;Ym=68.3 1.5T^-12f-6.5(T^-12m∨T^-121)-2.7|T^-3f-7.1|这两个预报模型的历史拟合率均达100%,经4年的应用验证,结果均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