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茗饮之事亦始于中国西南一带。各地种植的茶树和茗饮之风,寻本溯源,最初也是从这一地区传播开来的。茶的传播,在人类对茶的利用之前,是靠山川河流将茶子带向下游,茶子着陆后,适者生长成树,逐渐漫延,如此经历漫长的年代。远古采集利用的茶树,则属这种自然传播而长成的野生茶树。当我们的祖先发明茶的种植栽培方法之后,茶的传播,则转而靠采集种子或野生茶苗,乃至其它繁殖材料,进行繁衍扩种,于是就大大加快了茶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1986,(5)
茶类丰富显特色台湾茶叶界称台湾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茶区,若就茶类而言,的确如此。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世界上生产的茶类,在台湾几乎都能生产。台湾最初的制茶方法,是从福建武夷山和安溪引进的,生产乌龙茶,以后进而创制出台湾特有的包种茶。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乌龙茶在美国的市场被爪哇红茶代替,台湾乌龙茶一落千丈,台湾始转向印度引种阿萨姆种,在平镇、鱼池试种,发展红茶生产。五十年代初,由大陆来台的茶业经营者倡导,兴起生产外销绿茶。同时,大陆各省同胞迁台居住者甚多,不少人士喜欢饮用绿茶,遂仿效大陆制法生产多种内销绿茶以及其它内销市场需要的茶类。以致目前台湾茶类众多,但仍以乌龙茶和包种茶为台茶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自动氧化反应在制茶质变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不靠酶或热的催化,称自动氧化,制任何茶类都与此有关。在制红茶的“发酵”过程中,不论酶的特性如何,总有个别类型的多酚类化合物会利用空气中的氧引起自动氧化作用,特别是在水溶液中,从初泡的 相似文献
14.
(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善。茶以其饮用和药用价值逐渐流行,原始的采集野生茶叶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于是人们开始栽种茶树,并认真改进茶叶的加工方法,茶文化也从粗鄙的原始状态逐渐发展和积累,逐趋成熟,而形成独具鲢力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茶由原始茶文化的被神化而转向人格化,从而使茶更广泛地走向人的精神生活,使茶与人的思想和情感更密切结合。传统莱文化时期茶被人格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茶与佛教的结合。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在唐朝盛行,此时种茶已较普遍,饮茶风尚普及,茶… 相似文献
15.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是我国生产量最多、平均卖价最高的名优茶类型。在我国的茶叶机械中,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经历了极为曲折和漫长的研究历程,最终获得成功和普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比利时茶缘与狮王牌茶叶小包装 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下飞机步入机场大厅,就可见到一个显眼的标语:这里是欧洲中心!在机场等候转机去非洲时,曾看到一两分钟就有一班飞机起飞,飞向欧洲各地及世界很多地方,“欧洲中…… 相似文献
18.
科纳克里筷子楼饮茶 1997年9月,笔者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Conakry)时,在一家台湾人开办的中国餐馆中喝到了冻顶乌龙茶。餐馆的名字很有趣,叫筷子楼。来到…… 相似文献
19.
班珠尔茶市及茶餐厅景观 班珠尔(Banjul)是冈比亚的首都,城市很小,好似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南方县城。城市建筑简陋,但市场十分繁荣,主要街道上到处簇拥着黑人妇女,…… 相似文献
20.
四、吃茶去(赵州茶)“吃茶去”,为禅林法语,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之口.从谂(公元778~897年),本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自幼出家,为池阳南泉山普愿禅师法嗣,属清源系,居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人称“赵州古佛”,又称“赵州禅师”.卒谥“真际禅师”.从谂崇茶、爱茶,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有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其曰:“老僧半句也无”,惟认为吃茶能悟性,能消除学人的妄想.未普济《五灯会元》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禅师的三云“吃茶去”,其意就在消除人的妄想,打消人的杂念.为此,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载:“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清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曰:“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