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青 《森林公安》2013,(3):44-45
一、"谋攻篇第三"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白保而全胜也."可见攻与守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两种作战形式,它们既是一对矛盾.又互相转化和依存.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可见攻与守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两种作战形式,它们既是一对矛盾,又互相转化和依存。在公安工作的侦查讯问中,如何正确把握好攻与守的策略,圆满完成审讯任务是侦查人员必须掌握的技巧。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对象和同一案件、同一对象的不同时期,侦查人员在审讯中所采取的技术和策略都是不同的。防守不等于退却,进攻不等于蛮干,攻与守只是形式,其目的是要让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违法事实。笔者拟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审讯中攻与守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只有构建动态的竞争能力,获取动态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先为不可胜",才能寻找"待敌之可胜",并通过学习创新动态应对环境的挑战,持续地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夏青 《森林公安》2012,(6):45-46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相似文献   

6.
侃点     
《绿色天府》2019,(3):70-70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正如心愿能够激发梦想,梦想也能够激发心愿。——佚名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遭殃;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其实识人不仅对于国家重要,对于企业、集体也很重要。如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呢?刘邦识人不拘形色、楚庄王  相似文献   

8.
榆树演义     
诗曰: 时转境迁志难移, 岂效花水两由之? 酷风恶雨等闲看, 凶灾苛政势与敌。功德长存天地间, 品才永耀青竹里。吞云吐雾洗浊尘, 河清海晏会有时。话说中华汉字,字中寓意者多矣。这“榆”字从木从俞,木言其质,乃树木之属也;木中空为舟日俞,俞状其性,如舟飘零;其音谐“愉”, 赋意于乐。此其一。其二,榆树隐退后,驾舟车泛荡九州,任飘零纵横八极,逸乐自在其中,此乃性、意使之然也。其三,有志者常乐,榆树虽乐于安闲之中,但乐中有志,志在千里。它深知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把赤诚忠勇视为最大之乐,信守而不殆。能聚族训示,正是志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游山玩水,缘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子张问:“仁者何乐于山也?”答:山可以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财用增殖,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无所束,所以仁者都喜欢“比德”于山。某日,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答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它滋润分物而无所私,似德;它所到之处给方物带来生机,似仁;它由高向低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似义;宦奔腾澎湃,冲过千山方壑之间,似勇;它有深有浅,浅可以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它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它至量必…  相似文献   

10.
连翘味苦,能清热解毒透邪,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还可泻火解毒,能消痛散结,被前人称为疮家圣药。连翘也是山西省主要的木本中药材树种之一。连翘枝条还是优质牧草,还是上好的编织林料。连翘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逐渐上升,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山西省林科所对连翘的适生立地条件的研究表明,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此,运用一些技术措施来保护开发、扩大连翘的生长范围和增加结果量可作为平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1.技术措施:种苗培育。海拔、坡向影响着结果产量,是温度、光照的差异引起结果量的减少,可利用充足的育…  相似文献   

11.
一、原料充足,成本低.效益好生产非木材人造板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的秆茎和废杂物,废杂物主要指废塑料、废纸张、纸壳等。在我国种玉米、棉花、麻类、水稻、花生、小麦等不下20多个品种.比较集中在18个省(区)。这些秆茎平均年产量为3亿多吨,如要利用这些秆茎的10%,经破碎、拌胶、热压或贴面等一系列工序加工成的非木材人造板,每年可生产出3800多万立方米。这种板材因其原料充足,如果能通过技术攻关,使人造板性能更加改进,在耐用上延长时间,这实质上也体现了成本的降低。二、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在逐年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对人造板材的需求量必将逐年加大。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我国人造板材产量最多可达500万立方米。目前我国年产量仅在260万立方米之多,而那时实际需要将达到800万立方米以上,如此之大的缺口仅靠木材加工已无法满足。由于市场容量大,发展非木材人造板生产前景广阔,再者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不仅家具需用板材.建筑、房屋、包装、船舶、车辆广告、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也需大量板材.目前,我国每千人平均拥有2.6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消耗量的1/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我国森林干扰频繁、干扰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方法进行森林干扰监测,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15期Landsat时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Land Trendr)方法,对时序轨迹进行适当分段和线性拟合以识别干扰变化,获取长汀县森林干扰信息。结合Google影像和全球30 m分辨率GDEM数字高程产品等辅助信息分析监测结果,并基于实地调查和像元2种方法进行精度评估和验证。【结果】2000—2016年长汀县森林干扰总面积192. 49 km~2,平均每年受扰动森林12. 83 km~2; 2001年干扰量最小,不足1 km~2; 2004、2008和2009年森林受干扰较为严重,均在30 km~2以上,约占当年森林面积的1. 3%,共占干扰总面积的50%,其中2004年干扰面积高达32. 85 km~2; 2003、2006、2007和2010—2011年干扰面积略大于10 km~2,但均小于当年森林面积的0. 6%,其余各年干扰面积远小于10 km~2。森林干扰面积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森林干扰持续时间主要为1~3年,发生在1年的干扰面积比例最大,达82%;森林干扰主要集中在长汀县东部非森林区域附近,随海拔升高干扰呈明显下降趋势,超过60%的干扰发生在中低海拔地区。结合Google影像目视解译,长汀县森林干扰主要是由森林火灾和人工砍伐造成的急剧干扰事件,且主要发生在非森林区域附近的低海拔地区。【结论】基于目视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与研究得到的干扰监测结果一致,干扰斑块可被完整提出,且边界准确清晰,细小干扰也能逐一识别。基于像元尺度精度验证的总体精度达96. 26%,Kappa系数为0. 92,各年份用户精度均在80%以上,除个别年份外,生产者精度均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气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应用先进技术和最新栽培理论来延长橡胶树经济寿命的可行性。胶树的主要缺点是非生产期长。由于胶树非生产期为5—7年,其经济寿命约占通常30年寿命的75—80%。在一个更新周期中,大约25%土地总是不生产胶,这是主要不足之处。 延长胶树经济寿命引人注目的主要好处是:(1)非投产树的占地面积较小;(2)更新费用低;(3)橡胶木材潜在利用价值增加。在理论上论证了应用针刺采股与常规割胶制度相结合延长寿命到53—69年的设想。 由于延长胶树经济寿命,非投产胶园占地可以从25%减到10%.在马来西亚全国范围内,将可增加割胶面积大约:300,000公顷,使之能满足即将面临的对天然股需求量的增加. 延长胶树经济寿命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油棕更新三次橡胶只需更新一次。在理论上油棕的非生产期就要长些,总共为7年半,而胶树是5年,每公顷油棕更新费用约13,500马元,而橡胶是5,500马元.在一些边缘地区,如坡度陡、雨量少、土层浅的地区,即使油棕的更新周期缩短,产量仍然较低,种植油棕和橡胶的收益差距就显著缩小. 除上述外,出售较粗茎固的胶树木材也可能得到颠外收益.  相似文献   

15.
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隐头果内的瘿花在雄花前期分层明显,根据花梗长度的不同,可分为3层:靠近果腔的内层(花梗长度为5.13±0.65 mm),中层(花梗长度为3.60±0.47 mm)以及靠近果壁的外层(花梗长度为1.32±0.15 mm).3个层次的瘿花子房大小明显不同,内层瘿花子房显著大于中层和外层子房.各种小蜂所占据的瘿花子房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Platyneura testacea显著大于其它各类小蜂所在子房的大小,P.mayri的瘿花子房大小与Apocrypta. westwoodi和Apocrypta sp.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P. agraensis与传粉榕小蜂.传粉榕小蜂所在的瘿花子房倾向于分布在内层以及中层,而非传粉小蜂则多居于外层瘿花子房中,造瘿者P. testacea所在的瘿花分布格局与其它非传粉小蜂的不同,而与传粉榕小蜂的相似.无论是造瘿类还是寄生类非传粉小蜂对榕树种子和传粉榕小蜂种群发展均不利.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尾松林下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准确量化马尾松林下降水分配过程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5—9月,在1个马尾松林下布设16个截面面积为3 000 cm~2的雨量收集器来观测穿透雨,选择27株马尾松标准木研究树干茎流的空间变异特征,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冠层结构参数与穿透雨、树干茎流之间的关系,并用Monte Carlo抽样方法确定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估测穿透雨所需雨量收集器的数量。【结果】研究期间林外总降雨量1 008. 4 mm,林下总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829. 8和14. 4 mm,各占总降雨量的82. 3%和1. 4%;树干茎流量和茎流率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茎流量变异系数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减小,且茎流量变异系数达到60%后趋于稳定,树干茎流量与树木的冠幅面积和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 01);穿透雨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穿透雨率达到87%后趋于稳定,用"S"曲线函数可较好地拟合穿透雨率与降雨量的关系(P0. 01);在测定样地中,穿透雨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其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增加先显著降低而后稳定,两者用倒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P0. 01);冠层结构是影响穿透雨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其作用因降雨量的大小而不同;叶面积指数、冠层厚度、测点距树干的距离以及冠层覆盖度均能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其中以叶面积指数对穿透雨量的影响最大;不同雨量级在相同置信区间达到相同的误差水平,所用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不同,随着雨量级增大,用较少雨量收集器就可以达到相同的误差水平,当雨量级在0~10mm时,所用穿透雨收集器数量最多,即95%置信区间下,5%误差范围内,所需最少的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为13个;雨量级在大于40 mm时,达到相同误差水平所用集水槽数量最少,即95%置信区间下,测的穿透雨值在5%误差范围内,所需最少的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为6个。【结论】马尾松林下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空间变异特征同时受降雨特征和冠层结构特征的影响,且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的空间异质性均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减小,而后趋于稳定,但树干茎流量的空间变异系数稳定值大于穿透雨,冠层结构决定了林内穿透雨量空间分布的总格局,其中以叶面积指数与穿透雨率相关性最强,而胸径对树干茎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在参考降雨量级0~10 mm时,在95%或90%的置信区间下,若将穿透雨数值控制在5%误差范围内,在50 m×50 m样地内至少需布设13或11个3 000 cm~2收集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油桐种仁中产出的桐油经济利用价值极高。桐油中α-桐酸的含量高达70%,然而植物体内α-桐酸代谢通路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这对直接筛选油桐α-桐酸代谢通路相关酶基因造成一定的困难。α-亚麻酸作为α-桐酸的同分异构体,其代谢通路的研究则较为深入,能为α-桐酸代谢通路的解析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期望在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解析油桐的α-亚麻酸代谢途径,为油桐α-桐酸代谢机理的阐明提供理论参考。此外,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开发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大大加快油桐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的进程。【方法】采用 RNA-Seq技术对油桐种仁3个不同油脂合成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获得大量差异表达的Unigene,并将这些Unigene归类于128个代谢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GO分类和Pathway富集性分析,解析油桐α-亚麻酸代谢通路并分析通路中相关酶基因在油脂合成期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通过对Ⅰ,Ⅱ,Ⅲ期的油桐种仁RNA测序,共获得长度为200~3000个核苷酸的非冗余Unigene序列58439条,其中能够比对到公共数据库中已知基因序列的 Unigene共有41059条,占所有非冗余基因的70.3%。不同长度的非冗余 Unigene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匹配的效率不同,越长的序列匹配效率越高。序列长度大于2000 bp的序列匹配效率达到98.28%,而500~1000 bp和100~500 bp的序列分别只有78.86%和48.99%的匹配效率。3个种仁油脂合成期的转录组数据中共有105个 Unigene可被富集于α-亚麻酸代谢途径,占所有非冗余 Unigene的0.47%。从3个转录组数据的两两比较中鉴别出一些差异表达Unigene,其中也有一些可被富集于α-亚麻酸代谢途径。通过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后发现,105个 Unigene序列分别对应于14个α-亚麻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这些基因在其他物种中都有同源基因与之对应。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整体上与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在油脂合成期呈现上调的表达模式,而与分解代谢相关的基因则呈现下调的表达模式。【结论】在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解析油桐α-亚麻酸代谢途径,获得与α-亚麻酸代谢相关的重要酶基因并分析它们在油脂合成期的表达模式,这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柱头平台,雄花迟熟.细叶榕常年挂果,每年的4--8月为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4次.细叶榕榕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在较为干冷的10月至翌年3月,细叶榕榕果发育较慢,一个发育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在较为湿热的4-9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一个发育周期仅需1-2个月.榕果的发育呈现株间、株内异步,花序发育周期交叠的现象频繁发生.细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2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榕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保证了传粉小蜂在榕果狭小空间内的有效传粉,也保证了榕树自身的正常结实,是榕-蜂协同进化的结果.福州细叶榕榕果内有1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Eupristina verticillata是细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在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细叶榕种子产出率明显较低,仅为13.64%,可能是其柱头未形成联合柱头平台,以及非传粉小蜂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缘故.细叶榕可能通过增加年花期数(结果批次)来增加种子的产出,以确保自身的繁衍.本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冠缝榕小蜂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其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首次发现姬小蜂寄生于榕果的现象。大叶榕花序果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春季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和Sycophila sp.小蜂是优势种,此期榕果结实率极低,对大叶榕的繁殖利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