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犊牛和羔羊腹泻大肠杆菌F_(17)抗原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告用因子血清玻板凝集反应和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从我国分离的68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鉴定出4株,51株羔羊腹泻大肠杆菌中鉴定出1株F_(17)纤毛抗原菌株。菌株产热稳定肠毒素性和部分动物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测定的结果表明:5株F_(17)抗原菌均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对兔红细胞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而对绵羊和豚鼠红细胞不具有该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由日本几个不同地区患有腹泻或未患腹泻犊牛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K_(99)抗原,血凝反应,O群别和产肠毒素性。共检查了473个经IMV_iC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其中306株分离自103头腹泻犊牛的粪样、肠内容物和/或脏器,其余菌株则分离自40头健康犊牛粪样。所有犊牛均不足30日令。用Guinée等人报告的方法及K_(99)抗  相似文献   

3.
应用转化法:将带有K_99纤毛抗原的重组质粒PHK_99分别转化到具有K_88纤毛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B_6(O_149K_91K_(68)ac)“和不具K_88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O_14K_85),获得了35株抗氨苄青霉素的转化子。在这35个转化子中,有32个能同时表达K_(88)、K_(99)两种纤毛抗原,有3株能表达K_(99)纤毛抗原。这些转化子仍具有产肠毒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用因子血清玻板凝集反应首次从国内分离的54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检出5株新表面抗原菌株,并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这种表面抗原为纤毛抗原。用玻板凝集反应、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源试验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5个菌株产生二种纤毛形态相同,但抗原性完全相别的纤毛抗原。其中2个菌株产生242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42纤毛抗原;3个菌株产生293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93纤毛抗原。二种新纤毛抗原菌株产耐热肠毒素(ST)性和部分动物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测定表明:3株F293抗原菌产生ST,对豚鼠和兔红细胞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而对绵羊红细胞不具有该特性;2株F242抗原菌对不产生ST,对豚鼠、兔和绵羊红细胞均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STa、STb)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试验以已发表的猪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保守区为目的片段设计合成了2对可扩增182bp和108bp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EDL933、猪链球菌、鼠伤寒沙门杆菌和猪肺疫巴氏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11株分离自广东佛山地区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结果STa+5株、STb+2株,其中STa+STb+1株。  相似文献   

6.
定居在人和幼畜小肠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enterotoxin),是引起腹泻的直接原因。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二种肠毒素,一种是热稳定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另一种是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在产肠毒素的菌株中,有的菌株只产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其中某些菌株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这些菌株称为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按其致病机理不同分成三类:(1)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2)致病性大  相似文献   

8.
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重PCR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tic E.coli,ETEC)的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肠毒素的编码基因来检测和鉴定ETEC。试验中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Mg^2+、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此建立同时检测ETEC多个毒力因子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分离于犊牛腹泻和犊牛肠毒血症的7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株为F41、K99和STa阳性,4株为F41、STa阳性,1株为K99STa阳性。这与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菌毛的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鉴定和检测牛ETEC菌株。  相似文献   

9.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的致病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肠毒素,有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可促使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二是粘着素(定居因子).粘着素抗原是细菌细胞膜上长出的菌毛状结构,它们是由蛋白亚单位经装配而成,不同的菌株产生不同的粘着素抗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氨基酸的组成把大肠艾希氏菌的耐热性肠毒素分成两种类型一型是ST_(1a),由犊牛、猪和人分离出的菌株产生;一型是ST_(1b),由人分离的菌株产生。为了诊断犊牛的大肠杆菌,用DNA—DNA杂交作了尝试,将犊牛小肠近端内容物培养在麦康盖肉汤中获得的培养物放在硝化纤维素滤器中以固定细菌的DNA,然后与ST_(1a)和ST_(1b)杂交,获得的接合体的活性经乳鼠试验加以比较,结果检测出由13头犊牛的每一头分离的三株发酵乳糖的菌株产生的耐热性肠毒素。初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1.
以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可扩增336 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的PCR方法.该方法对987p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猪肺疫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15株分离自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有3株LT基因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用于ETEC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新生犊牛腹泻的一种主要病原。大多数 ETEC 菌体带有 K_(99)吸着抗原,能促进该菌在犊牛肠道定位繁殖,产生耐热的肠毒素(STa),引起急性腹泻和脱水。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查吸着抗原,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用于诊断会拖延时间,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Whittaker 等(1958)发现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人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O_(127),:B_8),非常实用。Hadad 等(1978)曾描述过一种问接荧光抗体技术筛选犊牛粪便 ETEC。由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春天,滋贺县三个奶牛场爆发了犊牛腹泻病。在纯培养中分离到产生热稳定肠毒素(ST)的大肠埃希氏菌株,而且在死亡犊牛的肠内容物和实质脏器中检出率较高。这些菌株多数属于O101—K99型。所有的菌株都是非运动性的和生物B型。它们对四环素(Tc)和氯霉素(Cm)两种药或者对Tc、Cm、链霉素(Sin)、Sulfadimethoxine(Su(?)、卡那霉素(Km)氨苄青霉素(Ap)6种药有抗药性,并且含有R质粒。以这些产生ST(ST~+)的菌  相似文献   

14.
对FC株猪源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88和K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本菌的O抗原属于O101。K88和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99和F41抗血清均可凝集。对纯化的FC株菌粘着素抗原作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粘着素是由等电点分别为4.61和9.78,分子量分别为29500和17500的两种蛋白质抗原所组成。此外,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肠结扎试验证明,该菌只产生热稳定肠毒素。总之,本菌是一株能产生ST的K99,F41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5.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987P抗原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987P阳性菌株,在胰酶大豆肉汤培养基中于37℃生长18—20小时,离心收集细菌。通过高速搅拌使987P纤毛从菌体上脱落。用差速离心除去菌体和大的细胞碎片后,以硫酸铵盐析法初步纯化上清液中的987P纤毛。再经制备电泳进一步分离纯化即可得纯化的987P抗原。纯化的987P抗原在电镜下是均质的,强烈地聚集成束。显示出刚硬、中空的纤毛结构。在10%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出单一的蛋白带,测出其蛋白质亚单位的分子量为20128。以初步纯化的抗原高免兔子制得高效价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16.
评价了用处理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431K99纤毛的热提取抗原接种的母鸡产下的蛋制作的蛋黄粉对饲喂初乳的犊牛由异种大杆菌引起腹泻的预防效果。用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盐沉淀和除去脂类。用喷雾干燥蛋黄中水溶性蛋白质成分制作抗体粉。给16头饲喂初乳的犊牛口服,测定抗体粉能否预防预病力强的ETEC引引起的致命性牛大肠杆菌病。监视每头牛的临床反应:粪便的硬稠度,小肠内移生,体重降低和死亡率。用赋形剂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确定新疆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致病性及毒力因子特征。采用细菌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新疆呼图壁、石河子、奎屯3个主要奶牛生产基地14个规模化奶牛场10日龄内腹泻犊牛直肠棉拭子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O血清群、黏附素及肠毒素的测定。结果从302份样品中分离并经生化鉴定获得180株呈β溶血的大肠埃希菌,其中94株对小鼠有致病性;对其中53株代表菌株的O血清型、黏附素及肠毒素测定,结果为8株携带K99菌毛及STa毒素基因,6株携带F41茵毛基因,6株产生LT毒素;28株分离株分布于16个O血清型,其中O101,O6,O114,O78为优势血清型,占被测菌株的50%。结果表明,新疆北疆主要奶牛养殖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是以携带K99、F41和产ST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为主,其研究结果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免疫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通过免疫母猪,新生仔猪通常可以从初乳和乳汁得到有效保护,但在断奶阶段,母乳的保护消失。有关研究发现,引起断奶仔猪腹泻常见的ETEC菌株均有菌毛F4或F18。这些菌毛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它们使细菌结合到宿主易感肠上皮细胞,在肠内定植繁殖,随后分泌肠毒素引起腹泻。文章针对由菌毛F4和/或F18产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概括了在养猪生产中其相关免疫接种途径,包括口服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胶囊疫苗和注射免疫接种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表达不耐热肠毒素突变体(mLT)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突变菌株黏膜免疫原性以及作为口服疫苗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电镜观察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了已构建的mLT突变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和人工胃肠环境下的生长曲线、菌毛生长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能,结果显示E.coli mLT-S63K、E.coli ...  相似文献   

20.
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等)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具有两类致病因子:一种为肠毒素,即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另一种为粘着素(定居因子),已知的粘着素抗原有K88、K99、987P、F41和F42等。ETEC借助这些粘着素定居于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上,在那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幼畜发病。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在腹泻中的比例,猪为35%,牛为26%,羊为17%,其死亡率在10~30%左右,流行面广,死亡率高,即便幸免于死的幼畜亦常生长滞缓,难以育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家畜饲养业危害甚大。加上近几年抗药菌株大量增加,致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