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88年8月14-25日,西北水保所作物生态室山仑和陈培元赴美国得克萨斯州阿玛里勒市参加了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科研处等单位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旱农会议.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2)
吴发启教授,男,生于1957年9月,陕西省黄陵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土壤学博士学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原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环境学院以及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至今,任系副主任、副院长等职,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发启教授1993-1994年赴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访问,1996年被遴选为杨凌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科技新星,1997年经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生导师。
吴发启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为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
究生讲授了《地质地貌学》、《风沙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水上保持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设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流域管理学》和《土壤侵蚀力学》等9门课程。《水土保持原理》、《沙漠学》1997年被评为原西北林学院优秀课程。对该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有独到见解,一些观点已被21世纪生态环境类教改课题组采
用。编著和参编出版教材4部。
1982年以来,吴发启教授先后参加、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推广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先后主持的主要项目有"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淳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持续发展研究""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示范综合研究"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应研究"等,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其代表性专著及论文有《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组成与分级特征","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的产沙特征及其作用"和"SoilErosion Prediction on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in theSouthern Loess Plateau in China"。经过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对黄土高原南部缓坡耕地侵蚀环境与动力机制、小流域水上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一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配置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1)得出缓坡耕地侵蚀产沙量较少的降雨区域特征;(2)建立了缓坡耕地径流能量计算方程,并依据降雨量、雨强和平均径流深对降雨动能、径流能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和命名;(3)研究了侧向水平风对降雨动能的作用。得出降雨动能随风速而增大,迎风坡单位面积的降雨动能最大,背风坡、侧风坡单位面积的降雨动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4)研究了表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容重、作物根量等。前者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后两者均为线性关系;(5)将泥沙输移引入缓坡耕地的侵蚀研究中;(6)系统地研究了缓坡耕地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和生产力衰退的机理。得出土壤养分衰减是通过径流与泥沙流失2个方面来实现的;(7)依据黄土高原南部土壤侵蚀规律、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需求,参与组织创建的小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模式,解决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难题,"八五"至"九五"累计创经济效益5.0×108余元,社会效益显著。
在新千年的开始,吴发启教授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身到"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建设的历史性工程之中。他经常参加考察,撰写论文,提交报告,为有关管理、决策部门献计献策;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集成成果。并正在精心编撰《黄土高原农林复合配置》和《水土保持规划》2部专著,为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他主持的国家西部科技专项"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沙产业技术开发示范"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专题"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建没与示范"等项目,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必将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综合办公室,陕西杨凌712100) 相似文献
5.
以pEGFP-N1质粒为基础载体,切除gfp基因的编码序列后,在多克隆位点依次插入动物肌肉α-actin启动子和棉花ω-6脂肪酸脱氢酶编码基因fad2(fatty acid desaturase-2)的cDNA序列,构建成fad2cDNA真核表达载体.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的载体DNA注入KM ×B6D2F1小鼠受精卵的的原核内部,然后将胚胎移植到输卵管内,13只受体怀孕产仔.合计移植了286枚受精卵,最后获得34只健康的成年小鼠,PCR方法检测确认5只为阳性小鼠,Southernblot证明只有1只阳性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6.
犬白细胞介素-2 基因(IL-2 )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Canis familiaris)IL-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以ConA刺激的犬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从总RNA中扩增出犬IL-2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片段约为550bp。分离纯化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犬IL-2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一致,生物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牛、羊和鹿的亲源性更近。构建表达质粒pET28-CaIL-2,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21.8kD左右的表达条带。MTT比色法测定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犬IL-2蛋白具有极显著的体外增殖活化淋巴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14)CO_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穗中的比活度于14d达最大值(271.9Bq/g)后又呈下降趋势;茎杆下部由于直接浸于水中,表现出对14CO32-离子的快速吸收、吸附,此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根部表现出上升过程迟后于茎杆下部,其14C比活度也低于茎杆下部。上部组织(穗、叶和茎杆上部)中14C的百分含量随时间上升,而下部组织(茎杆下部和根)则相反,至试验后期(21~35d),其百分含量基本持平(约各占50%),14C从下部组织向上部组织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11.
12.
14.
15.
16.
17.
19.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3):32+37+49
<正>松辽委加大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认真履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执行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要求,针对流域内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滞后的问题,松辽委加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