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加气渗灌模式下灌水定额和秸秆还田深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文以“新陆中88号”为研究对象,探究灌水定额和秸秆还田深度对棉花株高、茎粗、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相对量的调控效应,棉花受灌水定额影响较大,植株株高、茎粗、植株干物质量和叶片叶绿素相对量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D2处理的叶绿素相对量大于D1和D3处理,且在灌水定额相同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为25cm时,棉花株高、茎粗以及单株棉花籽棉产量均为最佳,为南疆棉秆还田和水气渗灌技术提供了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灌溉定额对西红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灌溉定额试验,设置6000、5500、5000、4500、4000、3500 m3/hm2共6个灌溉定额。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减少,西红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及积累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当灌溉定额6000与5500 m3/hm2下西红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多少对西红柿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影响显著,与6000m3/hm2灌溉定额相比,其他处理西红柿果实纵茎、横径、单果鲜重分别降低5.71%~27.08%、1.49%~25.93%和1.32%~60.55%,其中5500m3/hm2灌溉定额下降低幅度小,与6000m3/hm2灌溉定额处理无显著差异。西红柿产量随灌水量降低呈现降低趋势,与6000m3/hm2灌溉定额相比,其他处理降低了0.91%~28.78%。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随灌水量降低呈增加趋势,其中3500m2/hm2灌溉定额下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为11.19kg/m3,而6000m3/hm2灌溉定额下最低,仅有8.85kg/m3。综合考虑灌溉水利用效率、西红柿产量及生长等因素,在5500m3/hm2灌溉定额下有利于作物生长,并能维持西红柿产量,还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适宜在景电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棉花沟灌试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沟灌棉花株高和各器官含水率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较高,为弱变异,其余生长和产量指标受个体差异或栽培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稍差,为弱变异~中等变异。沟灌水氮管理措施主要对棉花根系含水率、茎粗、茎叶干物质量和伏前桃沿灌水沟分布均匀性产生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施氮量、高灌水量处理根系含水率、茎粗和茎叶干物质质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较高,沟灌水氮管理措施提高了伏前桃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但对产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以充分灌水处理的灌水定额W为基准,设置0.6W、0.8W、1.0W和1.2W 4个灌水梯度,分别记为GS0.6、GS0.8、GS1.0和GS1.2共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对温室番茄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减小。GS0.6处理较GS1.0处理番茄产量显著减少,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增加,而GS0.8和GS1.2处理较GS1.0处理对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可见,适度亏缺灌溉或适度过量灌溉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过度水分亏缺将明显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微喷灌技术应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畦灌为对照,设置3个微喷灌灌水定额,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微喷灌能够显著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显著增加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微喷灌显著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灌水定额为40mm/次时,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微喷灌显著提高玉米千粒重、行粒数和产量,在灌水定额为40mm/次时,玉米产量最好。【结论】综合比较,微喷灌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产量及产量因素在灌水定额为40mm/次时,玉米长势最好,产量最高,是较为合理的微喷灌灌水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桶栽的方法,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深度[3 cm(T3)、5 cm(T5)、7 cm(T7)、9 cm(T9)、11 cm(T11)]对玉米苗期根系数量、根体积、根干质量、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研究氮肥施用深度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玉米苗期施用氮肥的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氮肥深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干质量、株高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叶片中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促进养分吸收;玉米根干质量、根体积均在7 cm深度处理达到最大值;玉米苗期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各处理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7T9T5T11T3;随着氮肥施用深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叶片中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片和茎中氮、磷、钾含量最高的均为T9处理。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氮肥的不同施用深度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影响,氮肥深施在土层厚度为7~9 cm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番茄高产的常规灌水量(T)为对照,研究了常规灌水量下浮25%(T1)和50%(T2)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果质量呈下降趋势;T1处理番茄产量最高,而T2处理与对照相比其番茄产量下降;植株单株结果数、番茄果实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Vc、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均随灌水量降低呈增加趋势,番茄果实品质提高。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目前常规灌水量下浮25%,即每次灌水39 mm能够获得番茄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选择棉花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棉花种植模式设单作、间作1行绿豆、间作2行绿豆,每种模式的行距均设2个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模式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5 cm+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90 cm+60 cm宽窄行单作种植能显著增加蕾期和花铃期的棉花叶面积以及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光合效率,显著增加单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棉花宽窄行单作处理相比,采用100 cm+50 cm行距、在棉花宽行间作1行绿豆处理的棉花单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下降均不明显,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提高,还可以增加绿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为宽窄行90 cm+60 cm单作或100 cm+50 cm间作1行绿豆。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其中种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26万株/hm~2(D_1,当地种植密度,株距10 cm)和32万株/hm~2(D_2,株距8 cm);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80%ET_C(W_1,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100%ET_C(W_2);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hm~2(N_1)、300 kg/hm~2(N_2)和400 kg/hm~2(N_3)。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生长指标,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种植密度和水氮交互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在高种植密度(D_2)下,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种植密度(D_1)下,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絮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在低密度高水中氮(D_1W_2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3 cm和11.16 mm,较D_1W_2N_1、D_1W_2N_3处理分别提高了10.10%,6.40%和6.69%,3.65%;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增长量均于铃期达到最大值,D_1W_2N_2和D_2W_2N_3处理的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较大,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D_1W_2N_2处理较大,分别为7 421.0 kg/hm~2和1.50 kg/m~3。在相同种植密度和灌水量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D_2W_2N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为0.77 kg/kg,较产量最高的D_1W_2N_2处理高4.05%,但其产量较D_1W_2N_2下降约7.0%。【结论】综合高产、节肥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种植密度26万株/hm~2、生育期灌水100%ET_C(311.98 mm)和施氮量300 kg/hm~2是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管理的最优栽培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水上限对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03”番茄为供试品种,采用128孔标准穴盘,进行了番茄夏季穴盘育苗不同灌水上限试验。测定了番茄幼苗株高、子叶长宽度、茎粗、单叶叶面积、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当灌水上限为基质相对含水量的85%时,茎粗增长量、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活力等生长和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在番茄穴盘育苗中推荐基质相对含水量85%作为最佳灌水上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瓜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的灌溉频率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率灌水显著增加了株高,增加了黄瓜单株果实重量,平均单瓜重以及产量,但减少了的茎粗,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率。适宜的灌溉频率也即是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为6天对于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16年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进行的不同灌水定额(30.0、37.5、45.0、52.5、60.0 mm)和施氮水平(110、179、248kg/hm~2)的双因素小麦大田滴灌实验资料,分析了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小麦灌水定额在45~60 mm有利于小麦株高增长和干物质积累,在灌浆期至成熟期灌水定额可减少至37.5mm。在一定施肥条件下,产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呈先增加而后减小趋势,灌水定额超过52.5mm的小麦产量都相对减少。施氮量在179~248kg/hm~2有利于小麦株高增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施氮生产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灌水定额大于45.0mm的处理,灌水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水量是由于深层渗漏而损失。在此试验条件下,灌水定额为45.0mm和施氮量为179kg/hm~2水氮处理的小麦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氮生产率都相对较高,是产量和效益兼优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北连作棉田秸秆炭化还田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提炼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为西北棉花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置为田间试验,6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移除(CK);2、秸秆还田(S);3、有机肥还田(M);4、炭化还田(1.5Bc);5、有机肥+棉秆炭(MBc);6、炭化还田(3.0Bc)。在棉花生长后期测定棉花的生长指标、生物量、产量,并采集土样,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与秸秆移除(CK)相比, 棉花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以有机肥还田及其与炭化还田的配合施用最大,分别增加了8.89%、11.86%、11.82%、11.39%。产量则以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还田与炭化还田的结合两个处理对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 分别为43.06%、37.01%,其次是1.5Bc和3.0Bc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棉花产量,分别达到了18.15%、30.2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3.0 t炭化还田处理提高幅度最大, 达到了34.94%,地下部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提高幅度最大,为62.92%;土壤性质则以3.0tBc处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增加幅度以及对土壤容重的降低幅度最大, 分别达到了11.03%、10.02%、4.77%。【结论】有机肥还田、炭化还田及其配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3”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通过测定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研究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距为32cm的处理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干重、株高、茎粗、叶绿素作用效果明显;株距为20cm的处理对马铃薯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有利。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水氮耦合和灌水施肥深度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机理,为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陕北地区普遍种植的玉米品种‘天赐19’为供试材料,设置灌水量(W3:2 650 m·hm-2;W2:2 180 m·hm-2;W1:1 715 m·hm-2)、施氮量(N3:960 kg·hm-2;N2:600 kg·hm-2;N1: 240 kg·hm-2;N0:不施氮)和灌水施肥深度(H3:0 cm;H2:5 cm;H1:10 cm;H0:15 cm)3因素,根据复因素不完全实施方案设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及灌水深度对玉米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在N1H1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盆栽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量和净光合速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W1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盆栽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干物质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函数法得出W3N1H1处理隶属值最高。因此,推荐灌水量为2 650 m·hm-2、施氮量为240 kg·hm-2、灌水施肥深度10 cm为该地区玉米种植的最佳灌水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菌糠配比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采用菌糠制备育苗复合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效果,以金针菇菌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比例替代草炭土和蛭石进行育苗试验,测定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干物质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2和处理3育苗效果均优于CK,处理3育苗效果最好,菌糠:草炭土:蛭石比例分别为:50∶30∶20,株高、茎粗、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株高、茎粗、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0.6%、8.5%和8.7%,且差异显著(P0.05)。菌糠可以以一定比例替代草炭土和蛭石作为番茄育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17.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无膜棉生长的重要因素。为确定不同灌水量和栽植密度对南疆地区无膜棉生长的影响,以中棉619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灌水量水平[低水量(60%棉花需水量)、中水量(80%棉花需水量)、高水量(100%棉花需水量)]和3个种植密度水平[低密度(21万株/hm2)、中密度(26万株/hm2)、高密度(32万株/hm2)]进行了试验,并测定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和蕾期时棉花果枝始节高度及果枝台数。结果表明,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粗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株高和茎粗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棉花果枝始节高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由此说明,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生长发育水平,节约灌溉用水,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合理,会导致灌溉供给与棉花耗水失衡,造成灌溉水资源的浪费,还会抑制棉花生长,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控释氮肥及减量施肥对辣椒生长、光合、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辣椒高效生产、控释氮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陇椒5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普通化肥处理(CF)、控释肥处理(CRF,N、P、K含量与CF相同)、N减量10%控释肥处理(CRF10)、N减量20%控释肥处理(CRF20).【结果】CRF处理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以及Gs、Tr、Pn、ΦPSⅡ、qP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相比,CRF的Pn、ΦPSⅡ、qP、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11.32%、9.6%、5.25%、23.37%.减量施肥处理CRF10和CRF20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均低于CRF处理,CRF10的Pn、ΦPSⅡ、qP、叶绿素含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株高、茎粗、以及果实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CF处理.【结论】控施肥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替代普通化肥,同时提高辣椒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改善果实品质;减氮10%以上会减弱辣椒生长势,降低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泥沙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分析不同黄河泥沙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水平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泥沙施用量均大于灌水量对其的影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均以泥沙施用量为6 cm、灌水量为150 mm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为20 460 kg/hm~2,夏玉米产量最大为11 2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加气灌溉滴头埋深和加气灌水频率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温室小区对照试验,设置滴头埋深水平(10,15,20cm)和加气灌水频率(3d1次、6d1次),均以对应的不加气灌溉为对照,共组成12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加气灌溉可以提高番茄的生长量、产量及品质,使番茄株高增加36.54%,茎粗增加6.81%,产量增加44.96%,有机酸含量增加2.5%,Vc含量增加11.9%,硬度增加4.3%,糖酸比降低5.4%。6d1次加气灌溉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均大于3d1次加气灌溉处理;其中,番茄株高增加32.76%,茎粗增加5.87%,产量增加13.76%,有机酸含量增加9.8%,Vc含量增加11.7%,硬度增加3%,糖酸比降低12.8%。在灌水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滴头埋深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不大,但相对而言,15cm的滴头埋深更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结论】番茄全生育期单株总灌水量为18.28L的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植株生长量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显优于不加气处理;灌水频率为6d1次且滴头埋深为15cm的处理,最有利于番茄生长量的增加、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