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露茶”群体种茶树资源进行表型性状调查与多样性分析。调查样本的1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28.90%,多样性指数均值0.867。其中调查样本中叶身、叶缘、叶质、叶齿锐度及叶齿密度5种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芽叶色泽、叶型、叶片大小、叶质及叶缘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感官审评15个样品茶树嫩芽制作的红茶,发现“高露茶”适合作为加工红茶原料。  相似文献   

2.
以紫荆全分布区的7个天然群体为研究试材,另取2个栽培群体为对照,对当年生枝的叶片、荚果、种子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紫荆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32.30%,群体内的变异贡献大于群体间的。紫荆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和种子逐渐变大;随着经纬度的增加,荚果形状从窄条形向宽条形变异,种子形状从近圆形向椭圆形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对8个群体进行了排序、归类(其中P6群体性状值缺失比较多,故未进行排序),分析表明8个群体大致可以划为天然和栽培两类,天然群体又可分为两亚类。天然紫荆与栽培紫荆在表型上已经产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3.
在山核桃天然分布区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居群,对当年生山核桃的果长、果宽、果形比、壳厚及单果重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山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广泛变异。5个性状在居群内F值介于0.39~1.97,居群间F值为38.54~73.18,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实表型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壳厚,最小的为果形比。  相似文献   

4.
以分别取自当地茶园的天台、龙山、木禾及鸠坑群体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对共330份材料的16项表型性状进行对比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雌雄蕊相对高度在4个群体中均无显著性差异(雌高雄低)外,其余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性状参数变异系数在4.46%~44.90%,平均为25.28%,其中叶片着生状态平均变异系数最大,达41.43%;以茶花为研究对象,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群体为天台群体,且其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下展现出较高的分子多态性;以叶为研究对象,鸠坑群体是更为理想的材料;花叶兼用则木禾群体是较优的材料,其拥有遗传多样性高的表型性状最多。此外,不同地理条件对龙山群体影响较大。总的来说,4个茶树群体表型多样性丰富且各具特异性,均具有较高的定向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5.
大丽花花型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4个花型群体84个优良大丽花品种为试材,对大丽花7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丽花不同花型群体间在茎粗、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长性状上差异显著,在株高和叶柄长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巨大花型的在叶长、叶宽和叶柄长性状上分化明显,其它花型的叶分化不明显,4个花型群体间在花径和花梗长性状上分化均明显;花径在大花型中与株高、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小花型中与叶柄长显著正相关;4个花型群体内叶长与叶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花型群体内,不同性状相关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茶树品种与针形茶的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中叶种、浙江龙井种、南江大叶种为试材,研究了加工针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3品种均为针形茶适制品种。其中,四川中叶种的针形茶品质最好,龙井种次之,南江大叶种更次。其品质差异主要由品种鲜叶理化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对荷花56个品种的18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荷花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雄蕊数,为59.13%,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的是叶柄粗和雄蕊长,均为4.007,辛普森指数最大的是立叶数等性状,均为0.981;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最大的均是花药颜色,分别为4.025、0.982,18个质量性状共有57个变异类型,平均每个性状的变异类型为3个。对荷花品种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4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部分信息。从荷花的表型性状中选择花色系、花型、花态及花冠直径对荷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荷花品种被分为5个大类,第Ⅰ大类包含11个品种,占19.64%;第Ⅱ大类包含10个品种,占17.86%;第Ⅲ大类包含8个品种,占14.29%;第Ⅳ大类包含10个品种,占17.86%;第Ⅴ大类包含17个品种,占30.36%。  相似文献   

8.
9.
以山桐子全分布区的12个天然群体采集材料为试材,对当年生的叶、果、果穗等15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山桐子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山桐子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只有叶长、叶宽,果形指数,单果出籽率和千粒重与生态因子有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山桐子群体可划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5份番茄品种资源的15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番茄品种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成熟时果皮颜色(1.235);数量性状中较高的是复叶长度(2.087)和株高(2.079),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128.6%);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71%,包含了全部性状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5处将供试的95份资源划分为5个群组,第1群组包含35份资源,主要特点为株高较高,单果质量大,生长习性为无限生长;第4群组包含44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果形指数大。  相似文献   

11.
以328份来源不同区域的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5个籽粒表型性状(长均值、宽均值、长/宽、直径和千粒重)和4个品质性状(总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和β-葡聚糖)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定的9个性状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青稞籽粒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6.23%~17.22%,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0.60%~27.34%。9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1.8,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区域上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外、西藏山南、国内其他地区、西藏昌都、西藏日喀则、西藏拉萨、西藏林芝、西藏阿里。  相似文献   

12.
山桐子天然群体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桐子全分布区的12个天然群体采集材料为试材.对当年生的叶、果、果穗等15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山桐子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山桐子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只有叶长、叶宽,果形指数,单果出籽率和千粒重与生态因子有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山桐子群体可划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3.
对收集的43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10个质量性状表型丰富;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在4.88%~28.05%之间,3种类型叶用莴苣叶片相关数量性状中,单株(球)重变异系数在12.91%以上,株幅的变异系数较小.散叶莴苣单株重与株高、叶宽、叶柄长、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麦菜叶长与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表型性状的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577-1581
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对类型多样的225份辣椒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475~2.068,表明辣椒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应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水平以上的有42对性状,表明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提出3个反映辣椒表型的主成分;经系统聚类,当欧氏距离为9.0时将225份辣椒资源分为5个组群。综合多个表型性状来判断辣椒资源遗传差异的大小会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5.
对吉林省2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9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s(H′)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薯形(1.70),其次为肉色、皮色、茎色、株形;数量性状中,大中薯率的H′值最大(1.56),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66.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眼数与花冠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冠越大,芽眼数越多;单株薯数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单株薯数随着茎粗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薯重与顶小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株薯重随着顶小叶宽的增大而减小;大中薯率与茎粗和开花繁茂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越粗,开花越繁茂,单株薯数越少,大中薯率越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943%,能反映23份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联接法,在遗传距离为3.75时,23份马铃薯品种被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共12份材料,第2组群共8份材料,第3组群共3份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为田间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72份蝴蝶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花梗和花器官相关的34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通过表型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2份蝴蝶兰品种的绝大多数性状呈现变异丰富、类型多样的特性,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变异范围为16.39%~157.36%,质量性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8~1.32,其中叶片的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低,但其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R型聚类分析将34个性状分为3个大类,第I类群包含了花部和叶部性状,表明花与叶的表型联系较紧密,第II类群和第III类群包含花序长、最长叶长、植株大小和花序梗长,表明这4个表型性状呈独自进化关系; Q型聚类分析将72份蝴蝶兰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其中第II类可细分为7个亚类群,II−1、II−2亚类群可作为大花和中花育种的亲本,II−3、II−4、II−5和II−7亚类群可作为小花育种的亲本,II−4亚类群可作为香花育种的亲本,同时蝴蝶兰‘JB5342’‘JB5184’‘JB5541’‘JB3697’‘安娜’和‘JB5725’等品种与多数供试蝴蝶兰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重要亲本参考。主成分分析表明,花宽、花瓣长、花瓣宽、萼片长、花长和萼片宽的特征向量绝对值较高,是造成蝴蝶兰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明甘肃地区油橄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旨在为当地油橄榄种质资源选育、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的11个特征进行描述,对1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种质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变幅较大,介于8.64%~55.87%,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果核重和果肉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16个表型性状可被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1.633%。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分成5类,可作为5个不同育种方向,其中切姆拉里因其干鲜果含油率最高单独聚为一类,可作为特异种质进行挖掘利用;M1果实水分最少,干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切姆拉里,划分为油用类;贝拉和绿源小苹果果实水分最多,鲜果含油率低,划分为果用类;其余2类种质可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挖掘利用。综上所述,不同油橄榄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小尼、绿源小苹果、M1、切姆拉里等种质表型...  相似文献   

18.
温州山药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州山药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3个栽培群体16个表型性状进行观察或测定。结果表明,温州山药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且变异主要是由群体内不同的栽培类型引起,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1.9567%,群体间的变异不显著。6个测量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13.46%~72.15%,块茎重变异最大(72.17%),叶面积其次(49.77%),叶长宽比最小(3.46%)。10个观测的表型性状表明温州山药群体内在块茎形状、颜色特征方面存在丰富的差异。按照UPGMA聚类可分为3类,Ⅰ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白色,Ⅱ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紫红色或紫白色,Ⅲ类为地上茎呈圆柱形。表明温州山药具有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以162份斑茅(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通过5个数量性状和21个质量性状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7624)最高,广西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2942)最低;②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 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为资源采集、杂交利用和优异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