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耐密植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对小区产量及单株产量影响显著。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463.33 kg/hm2(三门峡)。研究为芝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豫芝八号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白芝麻新品种。在1990~1992年的河南省区试中,亩产60kg,比对照增产19.4%,居参试品种首位。1991年在许昌进行的超高产示范中,亩产达252.8kg,1994年在太康进行的超高产试验中,0.4亩折亩产225kg。该品种种皮较白、千粒重较高,含油率55.59%,商品品质优良,又具有抗病、耐涝、抗倒、适应性广等优点,是当前我省芝麻品种利用中较为理想的良种之一。加速其繁殖利用对改变我省芝麻低产面貌,推动芝麻  相似文献   

3.
4.
芝麻杂交种豫芝九号制种技术明顺利,柳家荣(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2)豫芝九号是我国第一个用于大田生产的芝麻杂交种。该品种选育单位在选育品种的同时,根据芝麻生物学特性、花器构造特点,研制出雄性不育两系法制种技术。并在以往小面积制种试验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6.
高产优质芝麻品种豫芝六号栽培技术探讨肖斌(湖北省襄樊市农牧业局,襄樊441021)豫芝六号是高产优质单秆型芝麻新品种。1992年在襄樊市试种,1993年又从河南省平舆县农科所引进种子,示范种植2500亩,经省、市、县、乡、村各级考察验收,平均亩产7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鲁黄1号不同密度的分析可知,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域,只有适宜的密度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充分发挥鲁黄1号的增产潜力.单位面积鲁黄1号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来表达.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趋于降低(减少).鲁黄1号株型收敛,有效分枝3~4个.适宜密度为15万~21万株/hm2,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产量3148.3 kg/hm2.  相似文献   

8.
豫芝八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芝八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分析卫双玲,卫文星,张红,张定选(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2)豫芝八号是一个丰产、稳产的芝麻新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本文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栽培中的主攻方向和合理的栽...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豫玉33号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玉33号超高产栽培的最佳密度范围为67500-75000株/hm^2,75000株/hm^2以下,产量随蜜度增加而增加。75000株/hm^2时,产量高达13195kg/hm^2,密度超过75000株/hm^2,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豫芝10号高产、稳产、籽粒洁白,千粒重2.61g,含油量较高,且抗逆性强。生育期90天左右,属中熟偏早品种  相似文献   

11.
驻芝20号(试验名称:驻06J3)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驻97077"为母本、"驻7801优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2年4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单产可达1 551.0 kg/hm2,驻芝20号脂肪含量53.34%,蛋白质含量为19.94%,抗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此外,研究了驻芝20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试验观察了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及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单垄单行覆膜种植时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较对照增加,折合产量达1425.0 kg/hm2,较对照增产200.0%;且相对简单,较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以鲁黄1号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鲁黄1号大豆在泰兴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3 000株/亩,其产量最高,各个农艺及经济性状最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8~2009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旱田试验地进行。以辽芝1号芝麻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设6个密度:18.0、16.5、15.0、13.5、12.0、10.5万株.hm-2,其中10.5万株.hm-2为对照。底肥施N、P、K复合肥225 kg.hm-2。结果表明:密度对株高的影响:13.510.516.512.018.015.0,12.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株高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10.515.016.513.5和18.012.0,在密度为12.0和13.5万株.hm-2的处理下,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茎干重的影响:13.512.010.515.0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茎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干重的影响:13.512.015.010.5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10.515.016.518.013.512.0,15.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面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0.513.516.515.012.018.0;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初花期叶绿素的含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12.013.516.518.015.010.5,密度为12.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增长率最大,其次是密度为13.5万株.hm-2的处理。从总体看,芝麻的种植密度在12.0~13.5万株.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正> 豫麦18号属弱春性,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早熟、质优,落黄好。1989—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王一雪 《农技服务》2010,27(4):436-436
阐述了芝麻新品种航芝一号的特征特性与效益表现,并从茬口与播期选择、整地、播种、间定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化控打顶、及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驻芝16号(试验名称:驻02J13,下同)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044”为母本,“驻9106优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平均单产1090.2kg/hm^2。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15.64%,达极显著水平,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脂肪含量为58.40%,蛋白质含量为17.18%。并对驻芝16号高产栽培技术,如:适时早播、适宜密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81%。2007-2009年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7.81%~59.70%。[结论]该研究对于加快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栽培密度对大豆高原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高原1号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下,高海拔冷凉地区大豆高原1号早熟品种以每公顷41.25万株栽培蜜度的生育时期适中,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均有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栽培密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平均公顷产量最高,达3999kg。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与其它的两种密度产量差异达1%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芝麻新品种驻芝15号为材料进行分期打顶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苗期打顶,保留2对真叶;初花后20天打顶;初花后25天打顶;初花后30天打顶;苗期打顶+初花后20天打顶;不打顶(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打顶有利于驻芝15号高产、优质,以苗期打顶+初花后20天打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