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陆地棉F_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本研究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10个杂交亲本和20个F1五个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预测了不同年份F2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各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3个性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两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后代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和纤维细度间可进行同步改良,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同步改良较为困难。杂种早代皮棉产量高的组合其纤维强度也较好。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均值一般较小。此外还分析了组合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8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在不同环境下的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估算遗传方差分量、遗传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预测F1和F2的杂种优势,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表明,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相关系数值较大,利用杂种优势在早期世代可以得到协同改良,纤维品质性状间易实现协同改良。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和F2的皮棉产量均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冯义军  张天真 《种子》1992,(2):8-13
用我国发现的4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核雄性不育系和6个常规品种配制了24个杂交组合,对19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阆A在皮棉产量方面,81A在纤维品质和早熟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为较理想的亲本。与常规品种相比,不育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小。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表明,多数产量因素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杂种一代表现为部分显性;而多数纤维品质性状则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次之,这与常规品种×常规品种的遗传效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彩色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选用了5个产量、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彩色棉品种以及1个白絮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6×5/2)产生杂交一代15个组合以及6个自交亲本,考查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朱军,1997)分析了以上资料。结果表明:彩色棉纤维长度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纤维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和细度的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相当。彩色棉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变幅为9.58%(伸长率)~87.01%(纤维长度)。紫絮棉和彩8在纤维长度、强度以及伸长率上都具有正的GCA效应,以它们作亲本可以明显改善后代的纤维品质,是彩色棉品质育种的有效亲本,对优质白棉的利用则会大大改善杂交彩色棉的产量和品质。组合紫絮棉×彩9-1、红叶棕絮×彩8、红叶棕絮×白棉、彩8×彩9-1、彩8×白棉等5个组合在品质上具有较强的SCA效应。上述亲本和组合在彩色棉育种以及杂交棉选育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彩色棉与白色棉杂交后代的纤维强度具强的杂种优势,甚至有的组合超过纤维强度好的白色棉亲本。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 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8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在不同环境下的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估算遗传方差分量、遗传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预测F1和F2的杂种优势,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表明,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相关系数值较大,利用杂种优势在早期世代可以得到协同改良,纤维品质性状间易实现协同改良。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和F2的皮棉产量均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以9个陆地棉品种(系)配置16个杂交组合,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亲本和F1在2013年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望江、九江2个环境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分析了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性和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农艺和产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铃重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衣分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子指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铃重和衣分呈显性正相关;铃重与衣分呈显性正相关,衣分与子指的加性和显性均为负相关。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中棉所63的铃重、衣分、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其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可以利用至F3。  相似文献   

7.
棉花三系杂交种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3个核背景不同的恢复系材料和7个不同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材料作为亲本,根据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置了21个杂交组合,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黄淮流域棉区河南西华和长江流域棉区安徽无为3个生态区试点种植,通过性状调查与室内考种,采用朱军的AD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子棉和皮棉产量主要受到加性、显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衣分和铃数主要受加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而铃重则只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对于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比强度和整齐度受到加性效应的影响,同时,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还与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遗传率分析与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现一致;产量及产量性状之间有一定的遗传相关,而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则较小,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之间也存在着较少的遗传相关;杂交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为安阳试点西华试点无为试点,说明与生态环境有关。在3个不同的生态区,研究了21个杂交组合的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研究结果对三系杂交组合选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9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代20个组合皮棉产量和9个株型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9个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表型贡献率分布在0.1%~11.1%之间。主茎节距、始果枝高、果节数对皮棉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8%、6.2%和5.7%,果枝夹角对皮棉产量的加性遗传方差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39.9%);果节数对皮棉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57.8%);主茎节距对皮棉产量有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17.7%),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小或不显著。亲本2和4的果节数、亲本3、5和6的始果枝高、亲本7的主茎节距对其皮棉产量有最大的加性贡献,表明对皮棉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株型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果节数的影响,因此,果节数可作为间接选择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杂种F2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以高产抗病推广品种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 进行随机 区组试验, 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性方差达5%显著水平, 显性方差达10%显著水平 。 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性效应值以苏棉4号和中棉所19为高, 它们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皮棉产量显性效应值最高的是泗331, 因此它也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三系杂交种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 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3个核背景不同的恢复系材料和7个不同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材料作为亲本,根据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置了21个杂交组合,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黄淮流域棉区河南西华和长江流域棉区安徽无为3个生态区试点种植,通过性状调查与室内考种,采用朱军的AD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子棉和皮棉产量主要受到加性、显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衣分和铃数主要受加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而铃重则只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对于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比强度和整齐度受到加性效应的影响,同时,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还与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遗传率分析与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现一致;产量及产量性状之间有一定的遗传相关,而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则较小,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之间也存在着较少的遗传相关;杂交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为安阳试点>西华试点>无为试点,说明与生态环境有关。在3个不同的生态区,研究了21个杂交组合的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研究结果对三系杂交组合选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衣分不同陆地棉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成奇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09,35(11):1990-1999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至少在1个组合中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说明产量性状主基因存在的普遍性。由2个组合各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比较得出,产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比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组合间趋势变化相对较稳定;各性状在2个组合中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量不完全相同。衣分、铃重和籽指在2个组合中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和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衣指在组合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II中属于典型的多基因遗传;单株铃数在组合I中属于典型的主基因遗传,在组合I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双列杂交结果表明,陆地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有较高的遗传主效应方差,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衣指以加性效应为主;子棉产量、铃重和籽指以显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衣分和衣指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和普通狭义遗传率均最高,与联合世代分析两性状的总遗传率平均值结果趋势一致。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核不育系杂交组合F1经济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究利用陆地棉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优势及遗传特点,采用3个陆地棉核不育亲本与4个陆地棉可育亲本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2个F1杂交组合及对照经济性状进行表型方差分析,利用加性-显性(AD)模型,对其亲本及12个F1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同时对经济性状进行遗传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性状方面,F1组合竞争优势不明显。不育系2、可育亲本48784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均较高,可选作优良杂交亲本;经济性状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比值较大,单铃重、衣分的狭义遗传率在70%以上,早代选择有效;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的狭义遗传率在25%以上、显性方差占表现总方差的比值达到极显著水平,这3个性状宜在偏晚世代选择,并且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利用潜力;除衣分与籽棉产量加性遗传相关不显著、单铃重与衣分加性遗传负向极显著相关外,其他成对性状加性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正向显著水平以上;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之间及单铃重与衣分的显性相关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育系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机采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加性-显性-加加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AA模型),对8个陆地棉亲本(其中有6个机采棉品种)及其F1和F2的28个组合5个机采性状和单株皮棉产量的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2试点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5个机采性状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范围为-20%~-14%;在显性贡献中,第一果枝高度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最大(CRD=10%),其次是节间长度的贡献(CRD=8%),而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CRD=-25%);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的加加上位贡献率最大(CRAA=86%),其次是第一果枝节位(CRAA=24%)。霜前花率在特殊的环境中对皮棉产量表现为很大的显性正向贡献(CRDE=78%)和加加上位效应抑制作用。不同亲本5个机采性状对其皮棉产量的显性和加加上位效应贡献不同。5个机采性状对不同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贡献较小,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的贡献在2个地点的表现往往和单株皮棉产量在不同地点表现显性效应的性质(正或负)相一致,并且在5个机采性状中对皮棉产量的显性贡献是最大的。加加上位效应在皮棉产量的遗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8个亲本及其后代各组合的5个机采性状中,霜前花率可作为选择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效应的主选性状。在不同的环境中,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效应的主选机采性状随组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Improving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of cotton is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textiles, including enhancing yarn quality and spinning performan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we could identify valuable cotton cultivars to use as parents in breeding program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fiber properties. Seven parents were combined in a diallel design and selfed to obtain 21 F2 populations. Positive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were observed for all traits.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tended to be larger than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indicating these traits are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additive genetic effects. Correlations among traits were generally positive except for lint yield correlations with fiber strength and length. For improving the fiber quality measures of strength and length, line 7235 shows excellent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SG125 would provide elite germplasm to increase agronomic measures of lint yield and lint percent. The MD51 genotype has the highest potential among the genotypes tested here to provide germplasm combining both improved yield and fiber strength. These parents, or their selected progeny, should be useful in a breeding program to generate variability from which selec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lines with improved fiber and/or agronom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10个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置了45个组合,计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杂种优势,并结合SSR标记研究了陆地棉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配合力分析发现,10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分析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发现,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遗传距离相关均不显著。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均为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育种实践中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性状可能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不同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纤维强度有显著的负优势,但彩色棉群体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因而,在品种改良上,可以利用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利用彩色棉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F2 hybrid cultivars continue to occup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production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production area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Sixty-four F2 hybrids resulting from crosses of four commercial cultivars and 16 pest-resistant germplasm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five fiber and four yield traits in four environments at Mississippi State, MS. An additive-dominance genetic model was employed for these traits. The 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ion (MINQUE) method was used with a mixed model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genetic variance and covariance components and for predicting genetic correl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genetic variances, heritabilities, and genet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between agronomic and fiber traits among these 64 F2 hybrid populations and discussed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populations for use as hybrids or for selections for pure lines.Dominance variance accounted for the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s for lint yield, lint percentage, and boll size indicating that hybrids should have an advantage for these traits compared to pure lines. A low proportion of additive variance for fiber traits and the significant additive x environment variance components indicated a lack of substantial useful additive genetic variability for fiber traits. This suggests that selections for pure lines within these F2 populations would have limited success in improving fiber traits. Genet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of comparable magnitude for most pairs of characters. Fiber strength showed a positive additive genetic correlation with boll weight. Dominance genetic correlations of fiber strength with elongation and 2.5% span length were also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however, the additive genetic correlation of length and strength was zero.Contribution of the USDA-AR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Mississippi Agric. and Forestry Exp. St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