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 为1993年配组、2002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优质、高产、食味好、熟期适宜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苏粳优2号(原名T优011,组合为8006A/湘晴)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宜,适宜于江苏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宽行稀植,定量控苗,合理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制种要安排好播种期,采取辅助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防杂保纯,确保繁种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熟晚粳糯太湖糯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糯2号曾用品系名苏2-52,组合为农垦57/L鉴9//太湖糯,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高产、糯性好、茎秆较粗、耐肥抗倒、较抗稻瘟病、移栽和直播稻兼用,适宜在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早播,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水浆管理,加强病虫草害治理等。  相似文献   

5.
武育粳18号为中熟晚粳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培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11),适宜在江苏省太湖稻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武育粳18号全生育期162 d左右,5月20日左右落谷,9月5~8日抽穗;叶色淡绿,株型集散适中  相似文献   

6.
"武育粳18号"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育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逆等优点,适宜在江苏太湖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广高产晚粳新品种宣粳9397。[方法]介绍宣粳939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宣粳9397系宣城市农科所用香粳9325与晚粳97杂交并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粳9397各方面的表现优异,在栽培中要严格遵守其栽培技术规程。[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作双季晚粳种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江苏省沿江、太湖中与北部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苏南沿江及太湖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迟播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苏10-868"、"宁8006"、"盐粳11052"和"宁0145"4个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稳产高产特性,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7,(3):26-26
宁粳1号以高产、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8号为母本,以优质软米、早熟晚粳新品系W3668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等肥力偏上的地区种植。宁粳1号由盐城市种子公司独占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康圣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3-24,27
华粳40是以晚粳M1148为母本、自育的粳稻中间材料M1(武运粳8号/镇稻9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该品种的株叶形态协调、稻米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且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稻瘟病、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比较适宜在安徽省双季稻区作晚粳推广种植。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大面积推广该品种。  相似文献   

13.
早熟晚粳"苏香粳1号"适宜播栽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1号"是本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1997年通过审定.该品种米质优,吃口好,具有清香味,深受广大群众好评.本研究旨在探索"苏香粳1号"在本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栽期和秧龄,完善和充实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扩大种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粳13由武进稻麦育种场以701为母本,RS21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2002年在江苏省单季晚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突出:生产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472.5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3.23%;区域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578.4kg/hm^2,尽管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减产1.2%,但仍居该届优质米品种之首位,整精米为7222.1kg/hm^2,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1.1%。  相似文献   

15.
宣粳9397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香粳9325和晚粳9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分析常规粳稻原种繁育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混合株行冷藏法,应用"掌握品种特征特性、选用非稻茬繁殖田、严格隔离、适时播种、加强单株选择和株行鉴定、优化栽培措施、防混杂、冷藏"等举措,并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实现宣粳9397原种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等。  相似文献   

17.
“青角307”系青浦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选育的香型晚粳新品种,2009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食味好,生长清秀,熟期适宜,适宜在上海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其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适度密植,适量用肥,浅水勤灌,防好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8.
晚粳稻“武育粳2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20号"原名"武2401",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苏南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丽粳314是丽江市农科所以合系35号/合系40//鹤16中间材料为母本,丽粳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广适的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2100-2500m的高寒稻区种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晚粳稻扬粳4038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规范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着重规范了品种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太湖稻区扬粳4038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及其栽培技术,为扬粳4038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