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稻米的品质改良中,利用粘度速测仪测定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一个很重要指标。这种测定具有测定简单快速和用量小的特点。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水稻品质育种中应用。中国在近些年开始应用。对稻米淀粉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稻米淀粉RVA谱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研究利用方向。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品种的食味。RVA与稻米食味、米饭质地以及其它与米饭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均密切相关,已经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育种上应用。RVA谱主要受单基因(Waxy)加性效应控制,可在F4代及其以后种子进行选择。不同地点环境对RVA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及其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四川地区种植的124个水稻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及各项理化品质指标, 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 及其与各项理化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并分析了不同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差异, 结果表明, RVA谱6个特征值之间, 最高黏度(PKV)与冷胶黏度(CPV)、回复值(CSV)相关不显著, 热浆黏度(HPV)与崩解值(BDV)相关显著, 其余均相关极显著。AC、胶稠度(GC)与RVA谱6个特征值均极显著相关, 而碱消值(ASV)与RVA谱6个特征值相关均不显著, 说明AC和GC是影响RVA谱特征值的两个重要理化品质指标。不同AC品种间的RVA谱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 AC越高的品种崩解值越小, 而消减值和回复值越大。  相似文献   

3.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优质粳型糯稻苏御糯为供体,品质较差的籼稻桂朝2号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2F4群体,通过发展分子标记,研究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Wx、Sbe1、Sbe3、Isa、Pul、SssⅠ等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x基因对RVA谱8个特征值的表现均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4.
生态条件及栽培方式对稻米RVA谱特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明确稻米淀粉及蛋白质品质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其互作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两者互作效应均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影响。海拔高度与峰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显著负相关;随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显著降低。秧龄和移栽方式的改变,均导致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秧龄不同,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等7项RVA谱特征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峰值黏度和冷胶黏度均随秧龄的减小而降低。移栽方式不同,淀粉RVA谱特性也存在差异,单苗优化定抛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低于双苗手插处理。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等7项特征值的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可看出,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对崩解值的影响最大,消减值次之,对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小。此外,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样受生态条件影响,其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胚乳淀粉RVA谱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AMMI模型对18个水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征值——最高黏度、热浆黏性、冷胶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6个性状的表型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6项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G×E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项特征值的  相似文献   

6.
RVA辅助稻米食用品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nricequalityimprovement programs,starchpastingviscosityservesasanimportantindexinesti matingtheeatingqualityofrice .Ithasbeenconsid eredtobeaveryimportantparameterinqualityeval uationofstarch basedfood .IntheUnitedStates ,itisestablishedthattheintermediateamylosecontentisagoodindicatorofanintermediateamylographvis cosityprofilewhenevaluatingcrossesofSouthernU nitedStateslonggrainriceswithlowamylographviscosityprofilehighamylosecontentlonggrainricecultivars.InAustralian ,ricebreedershaveused…  相似文献   

7.
薛菁芳  蔡永盛  陈书强 《作物杂志》2021,37(4):86-16409
为节约水资源,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耐旱水稻品种,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以黑龙江省主栽的1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节水灌溉(WI)和常规灌溉(TI),研究2种灌溉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WI处理使10个品种的糙米率提高0.56%~6.94%;8个品种的精米率提高0.88%~8.09%;11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0.81%~8.15%;9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34%~5.21%;8个品种的食味评分提高1.33%~13.06%。对稻米淀粉RVA谱分析表明,WI处理使11个品种的峰值黏度升高,5个品种的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降低,9个品种的崩解值升高,10个品种消减值降低。以精米率和食味评分为主要衡量指标,并综合其他品质指标来看,WI处理稻米品质改善的品种有绥粳4号、绥粳15、绥粳17、龙粳39、龙粳47、龙粳1525和龙粳1437。  相似文献   

8.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颗粒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1(SBE1)和淀粉分支酶3(SBE3)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这3个酶主要由耽、Sbel、She3 3个基因控制.设计这3个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检测了183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分析了3个基因对稻米理化品质和RVA谱特征的效应.结果表明:3个分子标记均能很好的区分3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籼梗来源,根据3个位点的基因型可将183个品种分为8种类型;单个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淀粉的理化特性(AC、GC、RV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个基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Wx基因对大多数品质性状效应显著,Sbe3效应次之,Sbel效应较小;Sbel和Sbe3基因在不同的Wx等位基因背景下,对稻米的品质的理化特征的效应不同.3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Wx与Sbe3的互作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54个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RVA谱特征值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食味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直链淀粉含量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粘度、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选用6个穗型不同的粳稻品种,采用7个氮肥处理,研究了精米中脂肪含量和组分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的影响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精米中脂肪含量及组分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小穗型品种宁粳1号、早丰9号和武育粳3号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和淀粉脂(SL)含量分别大于或等于与之对应的大穗型品种宁粳2号、徐稻4号和9522; 精米中非淀粉脂(NSL)含量小穗型品种宁粳1号、早丰9号和武育粳3号均小于或相近于与之对应的大穗型品种宁粳2号、徐稻4号和9522。氮素对精米脂肪含量及组分的影响小于基因型,而且对于不同的基因型水稻氮素对脂肪的调控作用不同。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及各脂肪组分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AC)及RVA特征值关系密切。精米中粗脂肪含量与脱脂前后的崩解值(BDV)呈极显著负相关,SL与直链淀粉含量(AC)、脱脂前后的消减值(SBV)和回复值(CS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精米中脂肪含量尤其是SL含量对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影响,提高精米中SL含量能够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RVA快速鉴定稻米蒸煮及食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71份粳稻和68份籼稻RVA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的相关分析表明,RVA谱特征值与AC、GC均有较高相关系数,其中最高粘度(PKV)、崩解值(BDV)与AC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60和-0.73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GC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和0.715,呈极显著正相关。但通过分析AC、GC和RVA谱6个参数的三维曲面图,揭示出BDV  相似文献   

12.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作物学报》2005,31(11):1443-1448
以旱稻品种IRAT109的116个株系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选用以IR64为受体的抗旱基因聚合杂交后代的147个新品系为材料,以水作为对照,研究了旱作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旱作处理下抗旱新品系的胶稠度比水作处理下低,胶稠度越高的品系,旱作胶稠度降低越大;旱作处理下的碱消值比水作的高,碱消值越高的品系,旱作和水作处理下的差别越小;旱作处理下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水作处理下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旱作和水作的差别越大,但在AC较低时,旱作条件下比水作条件下稍高。在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两性状上,旱作对改善品质是有利的,对胶稠度不利,不过胶稠度较高的品系中也有个别品系旱作处理的胶稠度比水作的相近或稍高,这些品系有望育成抗旱新品种作为旱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 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陵水、合肥和怀远)对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起浆温度和回复值)的8个特征性状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57个QTL, 单个性状QTL数目在1~14个之间, 说明RVA谱特征值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3个QTL在3个不同环境中被2次或3次检测到, 其中qCPV-3、qCPV-10b、qSBV-10b、qCSV-3b、qCSV-10b(贡献率分别为, 26.9%、29.5%、29.7%、25.2%、28.3%)被3次检测到, 稳定性较高。16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 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一般在2~6个之间, 第10染色体RM25032~RM1375区段控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回复值等6个性状。  相似文献   

15.
攀西地区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子及其垂直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两年在攀西地区不同海拔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稻米淀粉RVA谱各特征参数中以消减值(SBV)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大。栽培地点不同,稻米淀粉的RVA谱有较大差异,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呈三维凸型曲面关系,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PKV和BDV先升后降,因此存在高值区域即“最优区”不尽相同,粳型品种“最优区”的海拔高度较籼型品种高。RKV与播种期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但BDV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SBV则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应适时播种。在气候因子中,PKV、BDV与齐穗后20d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正相关,而SBV则相反,不同品种的RVA谱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米质性状及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汕优63、武育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移栽后的施氮量对主要米质性状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对供氮水平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胶稠度随施氮量的提高两者都变软;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对氮素反应不敏感,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稻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