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棉壳为杏鲍菇的主栽配料,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麸皮有助于发菌,能促进前期出菇,显著增加产量,并可提高生物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但当麸皮含量达到30%时,杂菌污染提早并较严重,影响了后期产量,增加了防病工本。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6种梨皮渣为主料的配方,采用袋栽方式培养杏鲍菇,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杏鲍菇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料中梨皮渣比例的增加(55%~80%),6种配方栽培出菇的杏鲍菇子实体中水分含量区别不显著;子实体中粗蛋白、还原糖、VC、粗纤维的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在65%和70%配方处理时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CK;还原糖含量在处理D和处理E时均有最大值但与CK差异不显著;VC含量在处理D时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和CK.杏鲍菇的常规栽培料部分添加梨皮渣可有效改善杏鲍菇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波处理后杏鲍菇品质指标的变化,为杏鲍菇的杀菌、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不同方法测定微波处理后杏鲍菇的失重率、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杏鲍菇品质的变化。[结果]微波功率为280W,微波处理时间为0.5 min,粉碎目数为60目处理条件下,杏鲍菇品质变化最小,最适宜杏鲍菇的保存。[结论]研究可为杏鲍菇生产及深加工工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庆市某超市购买的杏鲍菇为原料,经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进行原种、栽培种的制作,经出菇试验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并测定杏鲍菇的产量、蛋白质、粗多糖、Vc、脂肪、灰分等.结果表明,配方1(玉米芯为主料)的子实体脂肪、蛋白、Vc、多糖含量都较高,品质最佳,C/N最高.  相似文献   

6.
对糖度为24%,26%,28%的样品发酵过程中的酒精度、pH值、糖度值和发酵结束后的色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和感官评定对产品酒精度、口感、风味、色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终酒精含量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pH值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色度中CIE a*值、CIE b*值和CIE L*值都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感官评定结果,糖添加量为28%的山草莓果酒好于其它处理.从理化特性、感官特性的角度来看,山草莓糖添加量以28%为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黏度测定、脱水收缩敏感性测定和感官评价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冻力和添加量的明胶对搅拌型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明胶冻力和添加量,会使酸乳的黏度明显增大,乳清析出量减少,脱水收缩敏感性降低,胶体感增强。结合成本因素综合考虑,明胶冻力控制在180~200 g、明胶添加量控制在0.3%~0.4%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合适的即食杏鲍菇片干燥方法,以新鲜杏鲍菇为原料,研究了热风、微波、热风微波和真空冷冻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即食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速率依次为微波干燥热风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对色泽影响不大,产品硬度脆度较差,复水率较低,为150%,边缘皱缩严重;微波干燥的速率快,能耗低,为2.07(kw·h)/kg,但产品有焦糊现象,色泽和风味较差,多糖保留率低,为2.80mg/g;真空冷冻干燥色泽较好,多糖保留率和复水率较高,分别为4.92mg/g和570%,但产品硬度差,能耗高,为37.09(kw·h)/kg;热风微波干燥对色泽影响不大,多糖保留率和复水率分别为3.60mg/g和271%,硬度脆度适中,能耗较低,为2.23(kw·h)/kg,是较适合生产即食杏鲍菇脆片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料不同装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培养料装量是影响杏鲍菇转化率的因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装量在200-350g,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后处理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后不同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杏鲍菇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鲜采收的杏鲍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03 mm的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包装、0.05 mm的PE薄膜袋封口包装和1.5%壳聚糖涂膜3种处理,以0.05 mm PE保鲜袋不封口为对照,于4℃、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色差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研究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PE不封口处理相比,两种厚度的PE保鲜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杏鲍菇子实体失重率(P<0.01),在贮藏18 d时,两种处理的失重率仅为0.35%和0.20%;两种PE处理的菇体硬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在贮藏期间两种处理均分别在第3天和第12天出现了两个硬度峰值;PE处理不易发生褐变,但在贮藏末期,0.03 mm PE处理的褐变程度显著增加(P<0.05)。两种PE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间TSS和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减缓还原糖的消耗。1.5%壳聚糖涂膜处理在0-9 d菇体硬度显著增加(P<0.05),随后硬度快速下降;其失重率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贮藏期间褐变指数低,但在贮藏末期的褐变程度显著(P<0.05);贮藏的中期与后期,TSS、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3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杏鲍菇的抗氧化能力,与对照处理相比,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膜透性和脂膜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5),但在贮藏中、后期,壳聚糖处理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两种PE处理。0.03 mm PE和1.5%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0.05 mm PE处理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但其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则在3-12 d内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贮藏前期与末期,3种处理均具有较高的POD活性和CAT活性(P<0.05),但在整个贮藏期间,SOD的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PE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其中0.05 mm PE包装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有效保持了杏鲍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LED光照对秀珍菇菌丝降解代谢硒强化麦麸中的促进作用,开发LED在食用菌营养转化代谢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富硒秀珍菇液体种为供试菌株,通过LED间歇照射和遮光2种不同培养方式,研究秀珍菇菌丝对降解代谢硒强化麦麸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LED间歇照射培养,秀珍菇富硒培养组(Se-L)和秀珍菇培养组(CK-L),其麦角固醇含量分别比对应的遮光组(Se、CK)提高14.2%和8.8%;秀珍菇富硒培养组(Se-L)的硒转化效率比遮光组(Se)提高34.3%,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率达42.6%;LED光照间歇照射培养降低了培养产物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而使柚皮苷和川皮陈素等酚类物质的含量提高。研究表明LED间歇照射培养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生长,并能提高对硒强化麦麸的降解代谢与硒营养转化作用,是影响培养产物营养品质指标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连合  王随心 《农技服务》2010,27(4):514-515
传统杏鲍菇的栽培采用熟料栽培,通过多年实践,用棉籽壳、阔叶木屑加促酵剂发酵,加克霉灵(或多菌灵)进行生料栽培杏鲍菇取得了成功,用生料栽培杏鲍菇,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麦麸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为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山农优麦2号小麦面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4个粒度(0.16—0.43、0.43—1.0、1.5—2.0、2.0—2.5 mm),4个添加量(5%、10%、15%、20%)的麦麸,研究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中线峰值高度、中线峰值宽度、8 min中线高度、8 min中线积分面积、中线曲线尾高度和中线曲线尾积分面积显著降低,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度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显著增加;添加量处理间对中线峰值时间、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中线峰值左侧切线斜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斜率显著增加,但麸皮粒度处理间对其它揉混特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麸纤维显著降低面团的中线峰值高度、8 min中线高度、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8 min中线积分面积;而显著增加中线峰值时间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面团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粉、豆粕、尿素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最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豆粕5.0%,尿素0.2%。此条件下,单盆繁殖数为19条,单盆增重为17.35 g。[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菌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提取麦麸膳食纤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麦麸中的膳食纤维,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来得出3种方法各自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着重比较了3种提取方法对麦麸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优方法,为从事膳食纤维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麦麸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麦麸膳食纤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麦麸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性质及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性质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超过30g/kg的添加量使面包品质变差,但可通过添加复合品质改良剂来弥补;另外,添加持水性很强的麦麸膳食纤维并不能明显延缓面包的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加水量对中国白面条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加水量是影响面条制作的关键因子,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对制定标准化面条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试验I选用来自山东和河南的24个小麦品种的面粉,采用3种不同加水量(34%、35%和36%)。试验II选购商业面粉5种,采用5种不同加水量(34%、35%、36%、37%和38%),分别研究不同加水量对中国白面条品质的影响,目的是明确实验室面条制作的最适加水量。【结果】随着加水量的增加,0h鲜面片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黄度b*值显著提高。对于品种面粉,当加水量从34%增加到36%时,24h鲜面片的亮度L*值先降低后升高,黄度b*值先升高后降低,红度a*值显著降低;当加水量为35%时,亮度L*值最低,黄度b*值最高。对于商业面粉,当加水量从34%增加到38%时,24h鲜面片的亮度L*值先降低后升高,黄度b*值先升高后降低,红度a*值变化不显著;当加水量为36%时,亮度L*值最低,黄度b*值最高,但加水量对煮熟面条的颜色值和颜色感官评价影响均不显著。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面条的硬度、黏弹性、光滑性和总分显著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加水量可以显著改善面条品质。【结论】用软质和混合小麦制作中国白面条的最适加水量为35%,用硬质小麦制作中国白面条的最适加水量为36%。1BL/1RS易位使面粉吸水量增加,持水力降低,导致面团黏性增大,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面团发黏现象更为明显,不利于实际操作。对于1BL/1RS易位品种,加水量应在最适加水量的基础上减少1%。商业面粉中国白面条实验室制作的最适加水量为37%。  相似文献   

18.
罗丽疆  苏伟  刘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13-11113,11161
以测定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麸皮中霉菌总数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出霉菌总数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0.2810。由于霉菌总数各批之间测量结果散发极大,因此,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麸皮霉菌总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供95%的置信概率,取值区间为2.3×10^2≤x≤8.4×10^2。  相似文献   

19.
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NaOH处理麦麸膳食纤维的效果,并用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改性,探讨碱处理的合理性以及挤压蒸煮的改性效果、原因。结果表明;碱浓度越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损失越大,碱味越重,色泽越深,产品得率越低。双螺杆挤压蒸煮可使水溶性纤维转化率达10.98%,转化成份主要是半纤维素,同时挤压还影响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