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碱地芦笋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盐碱地芦笋育苗效率,以芦笋品种冠军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苗龄、地膜覆盖对盐碱地芦笋育苗及定植后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原土营养钵育苗、移栽苗龄≥90 d、定植后在笋田行间覆盖地膜等措施,可提高芦笋幼苗对盐碱的适应能力,定植后秧苗成活率达90%以上,且缓苗期短,植株健壮,生长指数高。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越冬定植对洋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境内三个黄皮洋葱品种在南京进行了播期和越冬定植对洋葱生长发育及鳞茎商品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播种越冬前定植的植株,越冬时生长速率随播期延迟递减;对鳞茎生长期无影响,但与品种特性有关,与越冬前植株大小无关;对洋葱抽薹率、小区产量和平均鳞茎重均有明显影响。据此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早熟品种“阳春黄”适宜于9月10日前后播种;中晚熟品种“84.5”和“9866”适宜于9月20日前后播种。9月20日、9月30日播种的“84.5”和“9866”,冬后定植比冬前定植的抽薹率明显升高,小区产量和平均鳞茎重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春油菜区早春播种出苗困难并解决生育后期干热风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以春油菜品种‘新油17号’为材料,采用春油菜冬前播方法,分析了不同冬播期对春油菜越冬成苗与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年后出苗的各处理(10月25日—11月14日)越冬成苗率在73.5%~91.5%,10月15日之前播种,越冬成苗率最低,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临冬封冻前播种)寄籽入土,冬前不出苗,则能安全越冬,越冬成苗率可达90%。在10月30日播种,参试品种的主要光合特性指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翌年4月8日播种,且产量增加幅度达40%以上。由此可见,适时冬播是提高新疆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石刁柏即芦笋,为名贵蔬菜。一般当年播种育苗,次年定植,第三年采笋。该研究采用塑料大棚和露地育苗、定植对比试验,探索了芦笋当年育苗定植,提早采笋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育苗的出苗期比露地提前10天左右,大棚内的幼苗不论是平畦或高畦播种,其株高、分枝数、肉质根长和根数、生育指数、鳞芽数和吸收根均高于露地育  相似文献   

5.
油菜冬前管理通常包括冬前生育期和越冬期田间管理。油菜自移栽(或定苗)到“冬至”这段生育时间,称为油菜的冬前生育期,一般40-60天之间,在这段时期内,日平均气温在5℃至15℃之间,有利于油菜生长。因此,把这段时期称为有效生长期。有效生长期俞大,次年高产的可能性也俞大。从“冬至”到“立春”是我省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其中元月份日平均气温在3℃至5℃之间.油菜生育通过最低气温这段时期,称为越冬期。历时月45天。此期是油菜孕育高产架子,奠定春发基础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8个越冬春甘蓝品种在4个播期下先期抽薹和产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品种和播期是影响越冬春甘蓝先期抽薹和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冠王等3个越冬春甘蓝品种在同一播期不同苗龄定植条件下先期抽薹和产量的比较分析,提出苗龄也是影响越冬春甘蓝产量的因子之一。结合杭州地区的气候条件,认为冬性强的品种,播种期在10月10日左右为宜,定植期以12月10日左右为宜,可以避免越冬春甘蓝先期抽薹,实现稳产高产,而弱冬性或偏春性的甘蓝品种,不适宜作为越冬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7.
芦笋盐碱地原土育苗与移栽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春季盐碱地土表盐分高、芦笋育苗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特点,进行了原土直接育苗、适宜苗龄、移栽培土高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沟侧法育苗,出苗成活率达到93%,较对照高17%;120d龄苗,苗壮、苗齐,成活率高,生育指数高,为盐碱地最佳适宜龄苗。土层过厚,影响出笋质量,盐碱黏土地移栽春季所留土垄高度以5cm为宜,不可超过10cm,否则,初笋时间延后,劣质笋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芦笋为多年生植物,在北方寒地通过选择品种、育苗、二次移栽定植及其科学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得芦笋在寒地可以安全越冬,并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影响棉茬麦产量最大障碍因子是播种推迟,越冬前生长期短,活动积温少而达不到生理对热量的需求,故不能以壮苗越冬.小麦适宜的播期是形成冬前壮苗、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一般10月20日左右为拔棉柴腾茬的最佳日期,同时拟定10月22日为棉茬麦丰产栽培最适宜播期的下限日. 一、适时腾茬 围绕促进棉花生育进程稳定发展,提高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是越冬作物,其生长盛期主要在冬前和春后,越冬期间生长缓慢。越冬时麦苗的壮弱与年后产量的高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弱苗越冬产最不高,旺苗越冬产量不稳,只有壮苗越冬才能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高产稳产。因此,小麦冬前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越冬,打好丰产基础。冬前壮苗是指越冬前植株生育正常,能长到一定的营养体,使其春后不旺长,不脱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扦插繁殖实现龙须菜的的快繁,可以提高繁殖系数,降低育苗成本,对于龙须菜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通过不同生根剂处理、不同土壤基质、不同季节扦插的田间单因素区组试验,对龙须菜扦插繁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可以进行扦插繁殖。初步确定300 mg/L IAA能较好地促进龙须菜生根;供试的几种基质中,以厦门银农种苗公司生产的土壤基质最有利于龙须菜的扦插成活;而扦插时间以清明前后为好。  相似文献   

12.
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绿芦笋,可有效解决芦笋茎枯病问题,获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性强、色泽浓绿、生长势旺盛的芦笋品种,种子催芽后于育苗床育苗,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5cm以上、地上茎3根以上、肉质贮藏根4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预防病虫害;第一年起产的芦笋留2~3根母茎后起产;每年冬季当芦笋茎秆枯黄后应及时清园,并重施腊肥,为翌年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干旱地区葡萄迟栽成活、生长和越冬的因素。[方法]采取葡萄连片栽培,分户管理的实施措施。[结果]葡萄苗栽的太迟又保存不良,易造成发芽过长,严重影响其成活和越冬。栽前浸泡1~3 d最有利于葡萄苗的成活、生长和越冬。栽植深度在20cm以下的种苗,成活率和长势均高于栽的较深的,但越冬存活率又低于栽植较深的。栽后及时灌水,铺地膜的种苗成活率比未铺膜的要高,长势也明显好于未铺膜的。[结论]在推迟了葡萄正常定植期的情况下,采用嫁接苗、铺膜、及时灌水和加强栽后管理等措施,仍可挽救,但最好还是前1年开沟,施肥,填土,翌年按时适时定栽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塑料大棚缩短牛蛙冬眠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地区,将牛蛙的幼蛙及蝌蚪放养在塑料大棚内的池塘里与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幼蛙生长期延长了82d,成活率提高了17.5%,整个越冬期内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74%;蝌蚪的生长期延长了95d,成活率提高了8.9%,净增重差异也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30%;有12.6%的蝌蚪在越冬后期发生了变态。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多年生芦笋"井冈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采摘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在0~15.4kg/667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绿芦笋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产量在纯氮用量为11.93kg/667m2时最高,最高产量为1 321.14kg/667m2。在芦笋采摘过程中,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采摘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组培文竹生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竹组织培养的新茎为材料,进行了文竹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4%,较基质扦插高48%;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18d;移植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提高35%和82%。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并可促进冬油菜的冬前生长,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在冬前施肥的基础上配合返青追肥可显著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提高越冬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越冬条件下,以一年生金叶女贞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冬前田间喷施及喷施+灌根试验,应用质膜透性-电导法测定金叶女贞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各浓度梯度在不同应用时期、不同施用方法对金叶女贞苗木抗寒性及越冬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增强金叶女贞抗寒性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冬前1个月,最佳浓度为100mg·kg-1,最佳施用方法是单纯灌根。  相似文献   

19.
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习性及返青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含水量及低温交叉逆境下两个材料的生长习性及返青情况。结果表明,生长习性与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无关,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农冬麦1号植株均匍匐于地面生长,济麦22均直立于地面生长;返青率与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直接相关,含水量在25%左右最适于返青,随着经历低温时间的延长及温度的降低,返青率略有下降,幅度在60%~100%。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温度与返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水量与返青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田冬小麦封冻前及春季返青前浇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疆冬小麦晚秋播种生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冬小麦晚播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而造成其内部各种生理机理的变化,从而形成与适期播种不同的生育特点:(1)出苗、分蘖发生晚,成熟期相近,生育期缩短;(2)苗体小,植株矮,前期灌浆速度慢,后期灌浆速度快;(3)冬前叶片数少,叶片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高;(4)穗部性状中后期发育快,单穗株率大.根据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调控技术,做到适当增大密度,肥水早促,使晚秋播种冬小麦少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