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毒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频数分布的卡方(X~2)检验法,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分布,其中越冬蛹的概率分布适合于负二项分布。对越冬蛹的聚集度指标,用刀切估计方法给出了指标的刀切估计值和估计区间。用Blackith提出的种群聚集均数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证明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聚集现象是由该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通过分布型的测定,提出了数据统计代换的适宜公式,其中幼虫可选用对数代换和Taylor幂法则的代换公式;越冬蛹可选用对数代换、Iwao代换、Taylor幂法则代换公式。对Iwao回归模型参数α、β进行了偏离度的检验,表明越冬蛹的α、β值与0、1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松毒蛾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分布型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分布公式法,Taylor,Iwao、兰星平等回归分析方法和Green以及Willson的序贯分析方法,对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序贯抽样作了分析研究。根据确定的序贯抽样方程,制作了序贯分析表和绘制了序贯分析图。对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量和同一密度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负二项分布公式法和Iwao的m-m分析方法、Gerrard和Chiang的阈限密度估计方法,以及经验曲线拟合方法,对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 llenette越冬蛹种群密度与零频率的关系作了研究。制作了P_0-m相关表,在林间抽样调查中只需记载抽样单位中有虫或无虫的资料,求出样本的零频率,即可从相关表中求出相应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5.
松毒蛾越冬蛹蛹口密度的大小,成活率的高低等,对翌年虫害的发生、危害、测报估计及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1988~1990年间,连续两个冬春在省林科所、龙里林场、惠水滥坝林场等松毒蛾严重发生地区,对松毒蛾越冬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翌年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频次分布 x~2检验法,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及 Taylor 幂法则,Iwao m—m 模型,徐汝梅等改进的Iwao m-m 模型,于秀林等再次改进的 Iwao m-m 模型,马占山 m-m 幂法则,兰星平 m-v 模型,对角倍蚜的春季迁移蚜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最适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7.
松毒蛾越冬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概率分布的公式法,Iwao的m-m分析方法,Gerrard和Chiang的阈限密度估计方法,以及经验曲线拟合方法,对松毒蛾越冬蛹种群密度(m)与零频率(p_0)的关系作了研究,推导了几个用无虫频率估计虫口密度的公式。根据计算得出的零频率(p_0)和平均密度(m)的关系式,制作了p_0-m相关表,并对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量作了讨论。在林间抽样调查中,只需记载抽样单位有虫或无虫的资料,并计算出样本的零频率,即可从预先制备的p_0-m相关表中求出相应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松毒蛾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在野外调查中,可根据实测的蛹重(或体长)来测报未来的产卵量,从而对松毒蛾的种群动态作出预报,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笔者等从1990年至1991年,分别对省林科所试验林场、独山县国营林场(马尾松飞播林区)、省龙里林场的越冬蛹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雌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雌蛹体长与产卵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参数估计原理,提出了昆虫空间分布型: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新模型,推导了不同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方程、最大数量抽样公式,讨论了序贯分析图的绘制方法。新模型具有计算简便、易于应用的优点,能将不同分布型的有关信息应用于抽样过程。在野外调查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昆虫种群密度是否达到防治指标,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本方法也为其它概率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82—1983年在新晃县调查了油桐尺蠖越冬蛹X(39块样地),卵块(30块样地)及小幼虫(30块样地)的分布型资料,用聚集度指标法及频次分布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少数低密度的蛹样地符合泊松(随机)分布外,其余皆符合聚集分布。根据有蛹(卵块)株率与百株蛹(卵块)量的关系,导出了根据有蛹(卵株率查百株蛹(卵块)数的公式,可在实践中试用。对蛹期防治指标亦作了讨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及茶叶的重要害虫。1982—1983年作者在湖南新晃县波洲公社红岩油桐林场及大湾罗公社毛溪大队(两地相距50多公里)研究了1982年越冬蛹,1983年第一代卵、2—3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11.
在了解松毒蛾生活史与各虫态存活率的基础上,应用发育进度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松毒蛾的发生期与发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越冬蛹和第一代蛹羽化进度的系统调查,绘制了累计羽化百分率与时间变化规律的曲线,并以此作为预测卵孵化发育进度的基准曲线,对其它虫态发育进度的预测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越冬蛹林间分布规律及标准地调查中抽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树干东面半径为50cm半圆内、10—30cm深土层中的平均蛹数(x)估算单株平均蛹数(y)的关系式y=6.80+1.57x;在越冬蛹标准地调查中,抽样方法以双对角线法最好,当越冬蛹密度较大时,亦可采用单对角线法抽样。抽样强度以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频数分布法和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iatus Waiker)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大幼虫和蛹的分布型均符合负二项分布。频数分布法比聚集度指标法准确,但较繁琐和困难。不同的抽样方法表明,以棋盘式抽样法最好。不同虫口密度的抽样数量不同,其迥归方程为: log y=2.49224-0.18624x log y=2.46905-1.42615x 序贯抽样节省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害虫防治中起很大作用。老熟幼虫的接受与拒绝方程为: d_0=10.26n-14.90 d_1=10.26n+14.90 蛹的接受与拒绝方程为: d_0=0.23n-2.25 d_1=0.23n+2.25  相似文献   

14.
回归分析法在检验马尾松球果害虫空间分布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黄平横坡林场马尾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球果害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系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回归分析检验中,La—m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根据分布型的测定结果,计算出了用于林间调查的序贯抽样方程和最适抽样单元数的确定公式,制作了用于指导抽样调查的序贯抽样表和序贯分析图.  相似文献   

15.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6.
松毒蛾越冬蛹种群密度简易序贯抽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毒蛾(Dasychirc axutha Collenett)是我省近年來为害松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987年至1989年,在贵阳市、省龙里林场、惠水县国营林场,被该虫蚕食致死的松林面积达28余公顷。松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老熟幼虫群集于地表枯枝落叶层、岩石裂缝、土洞、杂草和灌木基部等隐蔽场所化蛹越冬。越冬期长达6个月以上,是开展虫情调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枸杞瘿蚊的越冬蛹进行了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1.枸杞瘿蚊蛹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度较大的负二项分布;2.确定了蛹的序贯抽样方案;3.在五点式、棋盘式、平行线、对角线“Z”字式抽样方法中,宜采用平行线和棋盘式等距抽样方法,尤以平行线抽样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于秀林等(1986)再次改进了Iwao m-m模型,更为准确地描述了m-m关系。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的研究中,推导出一组抽样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模型分析法对梅州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2代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5种常用抽样方法进行了模拟取样、测定,且编制了最佳抽样株数参数表。结果表明:梅州市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抽样调查时,采用对角线法、平行线法、“Z”字形法效果好,抽样株数一般为20株。  相似文献   

20.
松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系统观察研究表明:(1)松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老熟幼虫于枯枝落叶层、杂草灌木基部、石板下、裂缝等干燥隐蔽的场所结茧越冬。在季节延迟,冬季暖和的年份,可见到少量第二代老熟幼虫在针叶丛中吐丝作茧的现象,但随着天气变冷,树上的幼虫最终迁移到地面化蛹越冬。(2)各虫态的历期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幼虫期为55~70天,第一代蛹为20~30天,第二代蛹为190~210天。(3)幼虫对寄主的为害程度,一般华山松大于马尾松,猖獗之年,可导致成片松林的死亡。(4)松毒蛾各虫态的天敌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据初步统计有黑卵蜂、跳小蜂、茧蜂、姬蜂、寄蝇、螳螂、真菌、细菌、病毒等30余种。(5)人工清除越冬蛹宜于12月至次年3月进行;摘除夏蛹(第一代)于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幼虫的时间为6月份,防治第二代幼虫的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旬。(6)防治工作中,可采取治点保面,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确保第二代有虫不成灾的策略,采取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协调除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大面积化学防治中可采取喷洒菊酯类化学农药、灭幼脲仿生农药以及菊酯农药与灭幼脲混合施放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