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密云水库以上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流域1961—2005年的还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水土保持措施(水平梯田和造林)面积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基于降水—水土保持—径流之间关系的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分别为2.54%,3.52%,28.71%,6.87%和48.02%;198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比较显著为22.96%。2001—2005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大,1981—199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次之,1991—200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小。水土保持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庄头流域位于榆社县城东北部10 km处的郝北镇,流域总面积60.2 km~2,水土流失面积51.95 km~2,占86.3%。201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域,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优化配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研究,根据当地实际与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布局了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自然修复及沟道打谷坊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治理程度将达到76.3%,林草覆盖率将提高到29.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的配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总结和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配置存在的多个问题的基础上,就科学配置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措施科学选择、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生态安全与整地以及苗木管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为今后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根源,给出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成果,并以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治理前、后洪水平均过程线及其特征量的对比分析可知,尽管治理后的过程平均降水量稍大于治理前,但其洪峰流量和洪量呈减小趋势,沙量较治理前减小20%以上,且呈现出涨势减缓、退水变慢的特点;降雨与洪峰流量、沙量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发生中小洪水或较大洪水时,现状水保措施有一定的削峰减沙作用,若遇大洪水,则可能因部分库、坝(塘)工程水毁而加大洪峰流量,使沙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依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时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组合的时序变化,详细分析了1955年以来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措施组合比例以及治理措施配置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特征,总体趋势是基本农田面积大幅度增加,人工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各项治理措施配置比例变化趋于合理,农林牧用地结构比例适合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家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沟流域是晋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型样板之一。利用生态经济评价中经典的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该流域的坡改梯和筑坝淤地等工程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工程措施使谷子、马铃薯、高粱、黄豆和玉米等粮食增产价值27万多元;保水和保肥的价值为19万多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煤化工项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及土石方量、水土流失特点的分析与调查研究,提出风沙区、山地区、平地区三个类型区煤化工项目厂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认为三个类型区厂区除了注重防洪排导、降水蓄渗、植被建设的措施配置,还要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风沙区应加强沙障、防风固沙林等防风固沙措施的配置,并以工程措施为主,临时措施应注重防风挡护、洒水降尘;山地区应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为原则,斜坡防护、降水蓄渗等工程措施应结合植物措施进行配置;平地区更侧重于植物措施的配置,因占用耕地而造成大量临时堆土,故临时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土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不注重场地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分析郧西县30Mw光伏发电场建设中引发的水土流失入手,根据工程实际存在的扰动面积大、太阳能电池方阵下部阴暗场地绿化条件限制多、施工期土壤侵蚀严重等问题,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光伏电场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并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富  余新晓  陈丽华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2):195-198,210
系统地论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根源.阐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成果,并以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密云水库以上集水流域面积31%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径流泥沙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南方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应,通过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5a的定位观测资料,对3种耕作措施(横坡间作,纵坡间作和果园清耕)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碳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和保土减沙效应,其减流率在21.16%~75.32%,减沙率在38.08%~80.57%,红壤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从优至劣排序为:横坡间作〉纵坡间作〉果园清耕;(2)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增加土壤碳库的作用,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为37.24%~66.34%,土壤碳储量增加幅度为35.23%~55.34%,红壤坡地各项耕作措施实施5a后的表层土壤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储量大小排序均为:纵坡间作〉横坡间作〉果园清耕;(3)间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益优于清耕措施,适宜在红壤坡地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配置体系的滞洪减沙效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主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为例,依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类型配置体系下的滞洪减沙效应。提出了"措施配置比"和"流域治理效应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类型配置方案有关"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中,若单项措施的配置比不同,措施体系的滞洪减沙作用是不同的;当淤地坝配置比<2%时,流域治理的减沙效益很低;若坝库控制面积小于总流域面积的10%,尽管其它措施的治理度达45%左右,但对于面平均降水量>35mm、最大日降水量>50mm的暴雨洪水,流域治理措施体系的控制作用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在治淮中的重要作用周虹,袁学勤,(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农水处,蚌埠233001)一、水土保持工作在淮河流域治理中的战略地位淮河是中原腹地的一条大河,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南北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地跨豫、皖、苏、鲁、鄂五省的35个地(市)、18...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NewAdvanc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intheYellowRiverBasin¥HuangZiqiang(YellowRiverC...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黄河流域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期要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 ,搞好封育保护 ,加大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力度 ,搞好大示范区建设 ,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调查郭玉梅,张庆伟(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县718000)寇俊峰,武哲(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榆林沟流域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65.8km2,其中沟谷地占51.13%,沟间地占48.87%,主沟道长1...  相似文献   

18.
十大孔兑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大孔兑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梁其春,骆鸿固,王英顺(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内蒙古黄河流域十大孔兑(蒙语意为山洪沟)位于黄河河套内,地处东经108°47′~110°58′、北纬39°47′~40°30之间。行政上隶属于伊克昭盟的...  相似文献   

19.
大通江、平洛河水保措施减水减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长治”工程首批治理的四大片区中,嘉陵江上游的陕南陇南地区和中下游土石山区两大片区名列其中。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水土保持治理以来,对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起到了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选择了分别位于两大片区的大通江和平洛河两条典型河流,以实测水沙资料为依据,采用水文学方法,着重分析研究两个典型流域水保措施实施以来的水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