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建设国家公园北京有资源优势,而这种优势,既不在于它的自然资源,也不在于它的历史文化资源。北京资源的优势在于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机融合,而北京的风景名胜区正是这种融合的集中体现。多年来,在现有体制下北京风景名胜区的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解决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进而保护利用好自然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那么,在北京如何以风景名胜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建伟 《国土绿化》2019,(10):50-5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零开始并逐步完善,也同样走过70年历程。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组成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短短70年,中国自然保护事业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超过十类的自然保护地。截至2018年,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1.18万处,其中国家级3766处;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以上,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要闻中美开启国家公园领域合作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举行中美国家公园合作第一次视频会议。双方交流了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最新进展,探讨了下一步双方在国家公园方面开展合作的具体领域和活动,并商定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信息报道     
建设部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建设近日,建设部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拟通过组建建设部监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省级建设(园林)主管部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两个层面的子系统,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将综合运用遥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以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依据,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是美国自然文化的珍宝和历史遗产。全美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的有337个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3190万公顷,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3%。国家公园归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其它一些如纪念堂、历史遗迹、纪念碑、娱乐场地、湖滨、公园大道、风景小径、古战场、公墓和风景河流,几乎也都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历史与人类历史的长河相比较,国家公园的出现是短暂的。从所有公民的利益出发修建公共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保护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矛盾突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生态压力剧增,大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则无人问津且疏于管理。而美国的州立公园系统为国家公园有效承担起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州立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下,以适中的成本提供邻近家庭且基于资源型的户外游憩机会,实现公民自然和文化福利。文中介绍了美国州立公园系统概念与定位、规划体系构成、规划编制依据以及规划方法,总结了美国州立公园的规划经验,包括具有完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和多方案比较机制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支持决策等,提出了完善我国保护地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机构改革的安排,自治区林业局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交接工作,逐步将其它部门管理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归属到林业部门统一管理。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认真起草《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广西实施意见。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在各国国家公园维护费用不断上涨的同时, 新公共管理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呼唤政府部门提升管理效率。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的国家公园分别采取了建立企业预算系统、与企业合作筹集资金、推动雇员接管以及加强精细化管理等改革措施, 激励基层公园管理机构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文中介绍和分析美国、加拿大、南非国家公园管理改革措施与经验, 指出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市场化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及服务实施多样与精细化的管理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 提出了加强我国国家公园(内涵上包括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祝亚云  王磊  江浩 《江苏林业科技》2022,49(1):24-27+33
该文以“重叠次数n”与“重叠率r”为指标对江苏风景名胜区和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上的交叉重叠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为江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优化调整提供一定参考。截至2019年底,江苏共批复设立风景名胜区22个,面积1 664.67 km2。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6个,与其他5类共计4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8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476.62 km2。通过整合优化,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的次数和重叠程度都有所降低,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5个,与其他5类共计3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7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360.88 km2。太湖风景名胜区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区域,狼山风景名胜区及茅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举措,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方式。新疆的自然保护地资源独特而丰富,涵盖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遗产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类型。截至2017年,新疆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52处(国家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园林》2022,(1):61-61
《广东园林》编辑部经过多方征集和充分酝酿后确定,除常设栏目“风景园林研究”“风景园林实践”“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历史与艺术”外,2022年专题计划及专栏,专题包含的主题内容公布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起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发展!【专题】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部分风景名胜区等)等。专题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园林科技》2008,(2):49
近日,建设部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拟通过组建建设部监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省级建设(园林)主管部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两个层面的子系统,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处,占国土面积18%以上。其中包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世界自然遗产13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7处,国家地质公园212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71处。自然保护地是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管理局内部机构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8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正在有序展开,稳步推进。2018年3月,党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我国将结束各类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局面,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将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管理成效。本文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根据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绿文 《国土绿化》2019,(11):9-10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在深圳市举办。参加论坛的代表、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与绿色发展”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就共同努力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达成《深圳共识》,认为全球自然保护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携手应对。据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9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9.
绿文 《国土绿化》2020,(4):48-49
记者从3月31日召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国家林草局与青海省共同启动示范省建设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护、管理和建设之路,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职能改革创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了经验。据介绍,自开展示范省建设工作以来,青海省制订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建立由青海省林草局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的统一管理机构,明确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管理机构的级别和管理层级等机构设置问题,为自然保护地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林业》2020,(1):25-25
唐山市自然保护地资源丰富,共有自然保护地4类23处。其中,有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南湖风景名胜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滦州古城风景名胜区等省级风景名胜区10处;清东陵国家森林公园、迁安山叶口省级森林公园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8处;迁安国家地质公园等省级以上地质公园3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