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升平  罗宁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2):384-393
针对数学表征行星变速机构换挡变胞过程及自动识别各挡位构态属性较难的问题,首先,解析了行星变速机构变胞理论,基于机构转换法定义相对转速意义下行星排构件间运动副约束函数的转换规则,构建以约束函数为元素的行星变速机构构件和关联关系的邻接矩阵;然后,根据换挡逻辑分析了操纵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换挡变胞过程,基于邻接矩阵分别推导这两种换挡构态演变的变胞方程,建立包含行星排空转和整体回转等特殊构态的判别准则,结合实例分析揭示换挡变胞机理;最后,通过建立相对转速方程和行星变速机构特性参数识别,结合行星变速机构等效拓扑模型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构态变胞方程的行星变速机构传动比和转矩自动建模和求解方法,实现了行星变速机构各挡位构态属性的自动识别。以某拖拉机行星变速器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变速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转矩和转速的数值和方向;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传动比的变换,即实现换挡,以达到变速变矩.机械式变速器主要是利用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汽车行驶时的换挡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器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机械式变速器故障不是换挡方面的故障就是噪音方面的.这里我们主要谈一谈机械式变速器换挡困难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型号机械式手动变速器,设计了该变速器变速与离合操纵机构的测试系统,并进行了输入电动机、离合器及变速器的联合操纵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到各挡位的换挡作用力和操纵手柄作用力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到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行程和离合踏板作用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换挡后不能行驶 一台ZL50型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换挡后不能行驶的故障。机手对液压油箱的油量及变速操纵机构各拉杆的联接等进行了仔细检查,但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后经维修人员与机手根据液压变速原理,对各挡油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变速操纵阀刹车间杆卡死在油路切断位置,致使变速泵的压力油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选换挡吸入感,变速箱在设计时会增加吸入力,吸入力增加后,在换挡时造成换挡冲击、手感舒适度降低、驾驶室内换挡噪音明显增大,严重影响驾驶感受。为降低选换挡时噪音并改善选换挡手感,通过对拉丝进行优化提高选换挡手感,降低选换挡噪音计选换挡力。为改善该车换挡噪声、手感及选换挡力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车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存在的切断动力换挡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换挡特性.分析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干式单片离合器和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换挡控制、离合器控制等关键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作业时,地面状况复杂,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承受载荷较大,提高变速器的可靠性、延长变速器无故障工作时间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以某组合式动力换挡变速器手动变速模块为研究对象,通过Romax建立手动变速模块模型,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变速器寿命的影响,对零部件设计参数及通用件和标准件选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气动换挡执行机构压力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动换挡执行机构的响应高度滞后与强非线性特点,给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选型和设计带来难点,常规的稳态分析存在较大误差。针对开关阀控制的气动选换挡执行机构气腔中压力形成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电、磁、机械和流体传动原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气动执行机构的动态耦合特性。通过仿真,对阀控压力腔容积、电磁阀进排气口的有效面积等影响气腔中压力形成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可直接用于换挡执行机构的参数优化或者自动控制,为解决气动换挡过程中的换挡力控制问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变速挡拖拉机在地头转弯时,其燃油经济性不佳且容易发生频繁换挡的问题,本文从换挡规律制定本身出发,归纳一般换挡规律局限性的原因,提出一种智能修正型换挡规律,对换挡控制参数和挡位进行共同修正。基于提出的修正型换挡规律,以东方红1804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犁耕工况换挡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拖拉机犁耕工况地头转弯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了3.26%,且减少了频繁换挡。该研究为拖拉机换挡规律的理论完善和实车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乘用车换挡性能较差问题,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故障树分析,其根本原因为变速器内部选换挡机构和拨叉轴结构存在设计缺陷。经过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通过优化选换挡机构上拨头长度及选挡定位销结构,优化拨叉轴上定位凹槽角度,结合齿改为不对称齿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整车换挡性能,并为后期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言目前,国内农用车联体后桥变速箱变速操纵机构基本都采用多个拨叉轴分别连接齿轮拨叉,左右拉动拨叉轴带动齿轮拨叉左右移动,齿轮拨叉再左右拨动滑移齿轮,实现换挡变速。该机构挡位不准确,换挡过位,易掉挡,且外部操纵件换向复杂。变速挡位不清晰、手感差,影响行车安全。本文介绍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使变速操纵轻便、挡位清晰,不掉挡、不乱挡、结构简单,更为可靠安全的农用车联体后桥变速操纵机构。1结构内容农用车联体后桥变速箱变速操纵机构适用于农用三轮、四轮车的变速箱变速操纵。具体结构特征如图1。齿轮拨叉(6)(9)分别叉在滑移齿轮(…  相似文献   

12.
车辆质量参数对最佳换挡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解析法求解了不同质量参数条件下的车辆动态三参数换挡规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车辆最佳换挡点差异的动力学基础,指出自动变速系统换挡规律应能够自动适应车辆使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将质量参数作为换挡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一拖 《农业机械》2023,(2):54-56+59
对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与无级变速传动系两种传动原理及分类分别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动力换挡传动系与无级变速传动系两种传动系各自的技术特点,并对两种传动系从使用舒适性、作业特点、核心技术和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对动力换挡传动系与无级变速传动系两种传动系各自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功率内分流分动方式,提出一种复合式静压-机械双流传动系统方案,该系统兼具机械传动效率高与静压传动无级调速特点,并可实现双离合器变速换挡功能。分析了功率内分流双流传动系统的分动过程,复合式系统的工作和换挡过程。以某拖拉机为应用搭载车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模型。仿真分析表明,复合式双流传动系统能够满足完成车辆启动、加速、稳定行驶和变速换挡等所有工况,并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车辆负荷度的换挡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针对货车自动变速器载荷变化幅度大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反映载货质量、道路坡度及路面状况的车辆负荷度概念,并利用车辆负荷度,根据动力性换挡规律的最佳换挡点对货车制定了相应的换挡规律;同时对影响换挡规律的载货质量、道路坡度及路面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解决了货车自动变速器不同于轿车自动变速器的一些关键问题。在轻型货车上实验表明,利用车辆负荷度方法来建立换挡规律对车辆载荷及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力换挡拖拉机和无级变速拖拉机兴起较早,且各拖拉机巨头对油品的研究相对靠前,分析对比迪尔、凯斯等国外拖拉机传动系主流润滑油油品特性,为国内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拖拉机传动系的油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变速换挡是拖拉机行驶中经常用到的,能否及时、准确、迅速地换挡,对延长拖拉机寿命,减少油料消耗有重要的意义。对轮式拖拉机变速换挡操作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2013,(5):64
时风SF-800B/804B型拖拉机,是以4缸柴油机为发动机的农业动力机械,适用于农田悬挂、牵引作业和短途运输作业。主要特点:采用全啮合套变挡机构,设置行星爬行挡副变速,换挡方便;采用碟形弹簧离合器,离合性能稳定、离合操作轻便;采用加强型底盘,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采用双作用离合器,操作可靠;采用全液压转向机构,转向操纵力  相似文献   

19.
拖拉机在农业耕作上用时,行驶速度(最低)Vmin≥2km/h。但当拖拉机用作工程机械时,有的需要速度V≤0.5km/h,我们称之为爬行挡,这时就需要对变速结构部分作进一步的调整。实现这一调整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有双副变速换挡机构和行星减速机构。虽然前者机构简单,但  相似文献   

20.
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动力性换挡控制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发动机试验测试,分析了机械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动力性换挡控制规律的求取过程,着重研究了降挡控制规律的获取方法,提出在求取降挡规律时要注意各挡最小车速,以免造成发动机熄火的观点。对所求得的换挡控制规律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并将其应用于实车的控制器开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