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在于彻底消除城中村与周边城区之间物质性和制度性障碍,涉及人口身份、土地产权和建筑规划的全面改造。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农村违法建筑的拆除和补偿,这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有关违法建筑处理的规定不能适应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需求。对城中村改造违法建筑的补偿,宜在遵循法律的大原则下,区分违法建筑的形成时间、形成原因和违法性质,区别对待。《土地管理法》颁布前的一律按合法建筑补偿,城中村改造公告出台后建成的违法建筑不予补偿。《土地管理法》出台之后的违法建筑,根据形成原因区别对待:用地供需严重失衡形成的违法建筑应给予适当的补偿;政府行为违法导致的,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具体补偿标准;对程序性违法建筑,可在罚款处罚后参照合法建筑的标准进行补偿,实质性违法建筑原则上不予补偿。  相似文献   

2.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市33933.33公顷耕地红线,就需要对违章用地现状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恢复耕作提出科学的验收标准,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公开查处了一批典型违法案件。但查处的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用地面积大幅上升的事实也说明,曾一度被遏制的土地违法势头在一些地方有所反弹,地方政府主导、‘以租代征’仍是当前主要的违法形式。矿产资源方面,随着整顿和规范工作的开展,全国矿产违法案件继续呈下降趋势。”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在通报2006年全国国土资源执法情况时说。  相似文献   

4.
量化指标     
舒圣祥 《百姓》2006,(7):5-5
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9月以来的用地进行检查发现,严重的土地违法问题几乎都与地方政府有关.国土资源部为此紧急要求各级国土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下决心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追究一批责任人的责任.国土资源部甚至对各地下达了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量化指标: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今年6月份公开、依法、严肃查处3起以上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年底前要达到8起以上.  相似文献   

5.
借鉴违法决策模型,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180份各类食品生产者的问卷调查,研究了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违法成本的认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法》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比较低;生产者认知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违法被发现的概率低,同时惩罚严重程度低是法律威慑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通过设问调查方法发现,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和提高违法惩罚额度,能够提高法律威慑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行政立法程序违法责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按照行政立法程序分析各阶段可能出现的违法情况,区分程序违法的责任类型,构建有针对性的行政程序违法的责任体系,使行政立法过程中违法责任得以追究。  相似文献   

7.
引入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通过对浙江Y县农地违法供给的多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违法供给中农民可行能力状况,探讨农民可行能力与地方政府农地违法供给的关系及其对耕地流失的影响,以期为耕地保护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形式下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该查处与预防相结合,控制违法用地;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加强对存量建设用地与闲置土地的清理和盘活、降低违法用地;宣传与执法相结合,营造良好执法氛围;查人与查事相结合,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全面提高基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释当前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减少这种行为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构建了地方政府是否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单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从违法占用耕地中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行为的成本及所受到的处罚,"违法"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这也是其违法占用耕地的主要原因。要想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应该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收益及增加其违法占用耕地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在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背景下,污染环境罪在惩治和预防环境污染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种典型行政犯,该罪在入罪评价机制上体现出的行政从属性近来被屡屡质疑,理论交锋的根源在于对环境污染行为刑事违法性和行政违法性关系的不同理解。违法多元论的设想虽与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目标契合,但实践中很难操作,且会破坏环境法律体系的统一秩序,其对违法相对论提出的质疑并不成立。事实上,违法相对论完全可以满足刑事政策从严治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国土部将开展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计划9月中旬完成执法检查验收工作,随后将组织开展警示约谈和启动违法责任追究。根据有关通知,国土部将开展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目的是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  相似文献   

13.
农药管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药管理执法中依据《农药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等开展农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条例》中某些条款设置前后不呼应,对一些违法现象无法作出处罚,现有法律法规不能震慑和阻挡违法者继续违法,某些条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状况,农药管理行政成本加大,效率不高,受害者维权难、环境和食品安全受到的威胁日重等。并提出对策,包括:建议修改法规,设置较大的处罚底线,增加违法成本,增设容器回收、食品混置、违法推荐、赔偿裁定和强制赔偿等处罚条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杜绝罚款返还、随意执法、选择执法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在通报2011年第一季度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和信访受理情况时透露,今年一季度,国土资源部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共接听举报电话4556个。其中,举报土地领域违法违规的1322个线索中,反映非法占地的869个,约占66%。通过对这些举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未批先用违法行为呈不断增加趋势,甚至有失控的苗头。未批先用、边批边用违法用地的问题是当前困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难题。分析产生未批先用违法用地的原因,首先要看到未批先用违法用地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地方政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资源部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10起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案件。这10起案件是:河北省保定市九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生态园案,上海保利建工房产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堆料停车案,江西阳旭新能源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光伏项目案,山东省济宁市梁山通翔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停车场案,河南省长葛市李某违法占地建庄园饭店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2,(31):3
<正>本报讯近日,从安徽省物价局获悉,为维护抗旱期间农资市场价格稳定,该局将开展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对查出的价格违法问题将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农民朋友如果发现农资价格违法现象,可拨打12358举报。近期以来,安徽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减少2-3成,部分地区出现旱情。为确保抗旱期间农资价格及收费稳定,该省物价局将重点查处在农资产品经营中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跟风涨价、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令第629号)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接上期)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保险机构未经批准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保险机构以外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非法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存在公益育种职责缺失,种子审定和引种规定不科学,种子执法职责不明确,执法机关对种子违法经营责任处罚过轻等弊端。必须修改其相关规定,明确执法机关的职责权限,放宽品种引种、推广规定,加大种子违法经营处罚力度,强化对种子执法机关及其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据权威部门统计,2009~2013年全国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业内人士认为,征占用林地成本低、对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处罚偏轻、片面的政绩导向与部分地方官员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让林地成了不法分子的"唐僧肉"。与"耕地红线"类似,"林地红线"也亟须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