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微粒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斌 《水利渔业》2005,25(6):82-83,99
介绍了微粒饲料的发展历史、特点、种类、加工工艺及配方.微粒饲料按加工工艺及性状不同分为微粘饲料、微胶囊饲料和微膜饲料.苗种摄食习性、消化生理特征及营养需求不同,对微粒饲料的要求也不同.指出了微粒饲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包膜微粒饲料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膜微粒饲料进行部分和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幼体的对比试验。混合投喂包膜微粒饲料、轮虫、卤虫、鱼糜组罗氏沼虾出苗率最高,为75%;全部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4%;不投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7%。试验表明包膜微粒饲料在仔虾培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适宜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4种n-3HUFA含量基本相等、卵磷脂含量分别为0、2.5%、5.0%、7.5%的实验微粒饲料,探讨了卵磷脂的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真鲷仔稚鱼的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不超过5.0%时,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相应增加。养殖试验结束后,对仔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卵磷脂含量从5.0%增加到7.5%时,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以及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因此,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腊的适宜需要量应为5.0%左右。活力测试结果表明,当真鲷仔稚鱼的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含量不超过5.0%时,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真鲷仔稚鱼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增强,但是当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含量从5.0%增加到7.5%时,真鲷仔稚鱼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并没有继续增强,从而进一步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应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适宜饲料提高泥鳅苗期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泥鳅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放养均重为0.19g的泥鳅180尾,分别投喂水蚯蚓、微粒饲料和鱼糜,在常温下饲养2周.结果:泥鳅外形均正常,色泽亮丽,体态均匀,活动能力强,成活率达到97%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个体均匀度好,与微粒饲料、鱼糜组差异较大;水蚯蚓组特定生长率为8.43%±0.166,显著高于鱼糜与微粒饲料(P<0.05),微粒饲料组特定生长率为5.84%±0.237,显著高于鱼糜组,低于水蚯蚓组(P<0.05),鱼糜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水蚯蚓与微粒饲料(P<0.05);全长增长,水蚯蚓组的终末全长也显著长于微粒饲料组、鱼糜组(P<0.05),而微粒饲料组和鱼糜组终末全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泥鳅苗饲料适宜可获得较佳生长速度,微粒配合饲料仅次于水蚯蚓喂养鳅苗能获得较佳生长性能,单纯投喂鱼糜效果不够理想,水蚯蚓为泥鳅苗期最佳饵料.  相似文献   

5.
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在池塘中应用的试验结果。用鲤鱼微粒开口饲料培育鲤鱼苗的效果明显好干豆浆。鲤鱼种饲料获平均亩产1137.4公斤;饵料系数为1.44。其中,产量最高池塘亩产2095.6公斤。鲤成鱼饲料获平均亩净产1085.3公斤;饵料系数为1.72。  相似文献   

6.
微粒饲料主要适用于饲喂开食期的仔稚鱼、甲壳类及贝类幼体。目前已经在我国的对虾育苗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应广大生产者的要求,现将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日配牌B.P.微粒饲料的主要特性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特性稚虾人工微粒饲料必需具备颗粒大小稚虾容易摄食、含有必需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酵母饲料添加剂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虾育苗生产中试验了啤酒酵母饲料添加剂对育苗效果和防治发光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对虾幼体饵料添加剂或是作为水质改良剂,啤酒酵母饲料添加剂具有抑制病菌生长繁殖,提高对虾育苗存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微粒饲料的发展历史、应用特点和性状、种类和加工工艺,以及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上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微粒饲料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微粒饲料的发展历史、应用特点和性状、种类和加工工艺,以及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上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微粒饲料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对虾配合饲料发展概况世界上研究虾用配合饲料的历史不长,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对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的营养研究。目前已有成虾养殖配合饲料和幼体的配合饲料—悬浮性微粒饲料。这些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有力推动了养虾业的发展。美国1973年养虾产量900吨,由于配合饲料研制成功,1983年养虾产量增至11000吨,计划1990年达到  相似文献   

11.
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成玉 《水产科学》2005,24(1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参人工育苗与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参用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特别在目前,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又十分短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海参饲料开始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生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此,笔者将综合叙述海参用饲料研究的发展过程、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供广大从事海参研究、教学、生产者参考。1海参用饲料的发展过程1.1国外海参饲料的研究工作始于刺参人工育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克佳 《淡水渔业》1988,(5):45-47,6
简要介绍渔用人工微粒饲料的类型、组成原料和制作。叙述国内外研究该饲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粘合破碎、相分离—复凝聚和蛋白交联4种方法,制备出4种类型的沉性微粒饲料(粒径50~500μm),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从结果看,蛋白交联法制备的微粒饲料性能最好,为白色圆球形微粒,在水中不膨胀,沉降速度为7.0mm/s,分散性和抗水性能都很好,成膜率为99%,24h溶出率为0.406%,致腐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大银鱼混合营养期投喂小球藻,金藻,裸藻以及微粒仿生饲料的实验结果,其效果依次为金藻〉微粒仿生饲料〉小球藻〉裸藻。并观察了混合营养期仔鱼的形态变化,为大水面移植和小水体养殖大银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配合饲料的加工是根据不同饲养对象所需要的营养和对饲料性状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方,经过粉碎、混合、造粒等工序,制成大小形状各异的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有:微粒饲料、软颗粒、硬颗粒、膨化颗粒饲料等。按其比重有沉性和浮性之分。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 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鳙鱼生物饲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鳙鱼实用饲料有些特殊要求:①微粒饲料具悬浮性状;②饲料的全价性能;③饲料的易消化性④合理的投饵设施。我们知道鳙鱼是吃浮游动物为主的上层滤食性鱼类,它依靠特有的消化器官—海绵状鳃耙滤食50~120微米的浮游动物。它不摄食沉性的颗粒饲料,也不能大量捕获小型浮游植物,但可以吞食人工提供的细颗粒状的悬浮物,如米糠之类食物根据这一原理,制作高蛋白、易消化的粉状料作为鳙鱼饲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饲料2中n-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饲料3中n—3HUFA的含量同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相等,但是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9.
微粒胶囊饲料是国外研制多年、国内开始起步的用以饲喂鱼虾幼苗的新品种专用饲料。近几年来,国内对于对虾养殖中根据虾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的要求愈益迫切。据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了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出微粒胶囊颗粒饲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东方对虾从蚤状幼体到幼虾的饲喂对比试验,初试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每年放流鲑鳟鱼类20亿尾,而真鲷、香鱼等及其他种苗生产数合计不超过2亿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真鲷等孵化的仔鱼比鲑鳟鱼仔鱼还小,很难摄食配合饲料。所以依赖于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但是,为了确保充足的生物饵料,需要花费相当的设备、经费及劳力,故仔稚鱼种苗生产数量受限制。为了达到提高这些鱼种种苗生产的目的,必须考虑到代替生物饵料所用的水产微粒人工饲料的开发。有关以微粒饲料饲育水产动物幼体方面的文献,甲壳类、贝类、鱼类及综述都有发表,现就目前研究、开发及种苗生产水平的微粒饲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