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何花榕,杨惠杰(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体细胞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在几种主要禾本科农作物中,小麦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成功虽然比玉米和水稻略晚,但据近几年的报道,用小麦未成熟胚、幼穗...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比较试验,对微茎尖的长度、初始培养基、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将长度为0.4~0.5 mm的木薯微茎尖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 0.01 mg/L+NAA 0.02 mg/L+GA31.0 mg/L上培养30 d后,SC5和SC8成活率均达60.0%以上;初代培养的小苗在继代和生根培养基MS+NAA 0.02 mg/L上培养35 d后,SC5和SC8增值系数均达4.0以上,生根率达100%。建立了SC5和SC8木薯微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下一步木薯脱毒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初步研究刘思衡,康水英,连秀叶,巫升鑫,郭玉春(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福州350002)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小麦以幼胚、幼穗和成熟胚离体培养筛选拉赤霉病细胞突变体的研究日益增多,并逐渐形成生物技术育种的新体系(欧阳闻俊1990,吴志风等19...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育种试验,结果表明,烟台地区适宜外植体(幼胚)的有效胚龄期14~20d最适胚龄期16d,培养历期为120~150d;幼胚盾片应向上放置2,4-D浓度大小随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1~4mg/L时分化率最高,选择分化率高的优良基因型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的关键,采用本技术能够创造较多的再生群体,并能较常见育种提高3~5年选育出优良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5.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技术进行育种试验。结果表明,烟台地区适宜外植体(幼胚)的有效胚龄期为 14~20 d,最适胚龄期 16 d,培养历期为 120~150 d ;幼胚盾片应向上放置;2,4- D 浓度大小随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 1~4 m g / L 时分化率最高;选择分化率高的优良基因型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的关键。采用本技术能够创造较多的再生群体,并能较常规育种提前 3~5 年选育出优良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4种培养基,六种激素,在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对离体的花生原胚分裂期胚珠进行培养。结果表明:MS培养基更适宜胚珠离体生长;生长素类激素有利于离体胚珠膨大,细胞分裂素类激素能诱发胚珠壁产生愈伤组织,两者混合使用可促使形成幼苗。光照和活性炭对胚珠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9.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一步再生全苗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陈平 《麦类作物》1999,19(2):21-24
以京花1号、晋2148、西安8号、豫麦35号、豫麦18号、豫麦25号和Alondvas7个不同麦品种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与培养环境共分4种组合:①MS+KT1mg/L+2,4-D0.5mg/L,照光11h/d;②N6+KT1mg/LK+2,4-D0.5mg/L,照光11h/d;③MS+KT0.2mg/L+2,4-D2mg/L,照光11h/d;④MS+KT1mg/L+2,4-D0.5mg/L,  相似文献   

10.
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野生稻由于结实率低、落粒性强,难以利用种子保存繁殖。为了进一步在育种中有效地利用药用野生稻抗虫、抗病、抗旱、分蘖力强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利用药用野生稻幼穗,通过离体培养方法获得植株再生苗。实验设计了10种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的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出N6+2,4-D 2.0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30 g/L、pH值5.8是最适合愈伤诱导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分化培养基,筛选出N6+6-BA 0.3 mg/L+NAA 0.3 mg/L+ZT 2.0mg/L+KT 3.0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30.0 g/L、pH值5.8最适合作分化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生根培养基,1/2N6+NAA 0.2 mg/L+植物凝胶2.8 g/L+蔗糖15.0 g/L、pH值5.8最适合作生根培养基。研究发现用4℃低温对幼穗前处理,然后使用强弱光照交替进行预培养后再进行愈伤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11.
以11个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的单芽茎段为组培材料,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Basta对木薯组培苗发根、茎伸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asta浓度的升高,木薯发根数、生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浓度为0.9 mg/L时,华南124的发根数为1.06条/株,株高为1.3 cm,存活率为7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优于其他品种(品系)的耐Basta能力;Basta对国内几个常见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筛选浓度为0.6~0.9 mg/L.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2010年,对广西、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进行病害普查.结果发现,至今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病害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6种[褐斑病(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离孺孢叶斑病(Bipolaris setariae)、棒孢...  相似文献   

13.
木薯4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华南8号、9号、10号、1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选育推广的新品种。利用去壁低渗法研究华南8号、9号、10号、11号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华南8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4SAT)+6sm(2SAT),华南9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6SAT)+6sm,华南10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2m+4sm,华南11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AT)+2sm,其中华南8号、9号和10号的核型类型为1A型,华南11号的核型类型为1B型。该研究可为木薯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甲醇溶液提取2个木薯品种SC124和SC5叶片的极性代谢组分,再用MSTFA衍生化,通过GC-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30多种代谢产物,与数据库比对鉴定出31种成分,包括糖类和少量的次生代谢物;多数产物为2个品种共有,而且含量基本一致;少数产物具有品种特异性,其中只在SC124中检测到的代谢物有2-hydroxy-Cyclohexanecarbonitrile、 L-rhamnose、 2-(hydroxymethyl)-6-methoxytetrahydropyran-3, 4, 5-triol和3种未知代谢物,而只在SC5中检测到的有methyl dihydrogen phosphate、Malonic acid、palmitic acid、a-Lyxopyranose和2种未知代谢物。本研究结果说明GC-MS技术不仅可分离鉴定木薯的代谢产物,而且还可发现木薯品种间代谢组的差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木薯叶面积快速准确的非破坏性测定方法,以E25、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华南9号、华南101、华南124、华南8013共9个木薯品种为材料,计测叶片的裂叶数、叶长、叶宽、裂叶长、裂叶宽等叶片特征指标和叶片面积。分析叶片特征指标之间以及叶片特征指标和叶面积之间的关系,确定对叶面积影响较大的裂叶数(N)、最大裂叶长(L)、最大裂叶宽(W)和叶宽系数ρ(L/W)4个变量。通过模型拟合和优选,得到预测木薯叶面积的数学模型S=1.078L·W■+3.931ρ-17.78。模型拟合结果,决定系数R2为0.966 3、均方根误差RMSE为9.846 9。模型外部验证结果,相关系数r为0.982 5、均方根误差RMSE为9.389 9。在模型中导入反映缺刻的特征变量,可以提高叶面积预测的准确度,增加了模型的适应性。该模型预测准确度高,观测方法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对木薯品种(系)SC8、南植199、C869、D346和E632在6~11个月生长期的块根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的含粉量随生长期的延长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品种的变化拐点各不相同;直链淀粉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和生长期差异性;峰值粘度在生长期为8个月后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其值与鲜薯含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木薯淀粉糊化温度的生长期差异性显著,且变化趋势因品种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它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木薯淀粉恩氏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木薯花叶病对非洲国家每年的木薯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获得耐花叶病木薯品种,对17个木薯栽培种(包括6个华南系列品种)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K-265的产量最高,为42.15 t/hm2,8个月后发病率较轻,为12%,属于耐花叶病的高产木薯品种,适宜在刚果(布)大面积推广种植。I93产量中等,为25.95 t/hm2,但叶片的花叶病发病率最低,是1个高耐花叶病毒病的木薯品种,在刚果(布)花叶病高发地区可推广种植。华南系列木薯品种除SC101外,其他5个品种均属高感花叶病品种,产量在7.90~13.26 t/hm2,不适合在刚果(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其比例是木薯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双波长法对30个木薯株系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碘分别与直链和支链淀粉反应生成复合物的吸收光谱,我们最后确定了直链淀粉的和支链淀粉的参比波长和测定波长分别是609和469.5 nm、542和721 nm。根据回归方程得到了30个木薯株系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本实验中用于测定木薯的直链淀粉浓度在0~26μg/m L,支链淀粉浓度在0~100μg/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果表明:SC8不同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14.879%~21.905%,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47.864%~56.955%;SC6不同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15.494%~24.726%,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44.292%~57.465%。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效率高,工作量小,适于批量木薯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木薯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斑病是中国木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叶部真菌性病害.采用多种分离方法,经致病性评价后获得该病的病原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亨宁氏钉孢(Passalora henningsii).比较光照、菌丝打断、紫外线和菌丝打断-紫外等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只有菌丝打断-紫外诱导法能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CME(麦芽木薯叶)培养基、28℃、pH6.0~7.0、紫外线连续诱导、25 mL/皿、14~21 d为产孢最适条件.对菌株CPHHN0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A培养基、26~28℃、pH6.0、连续黑暗、碳氮源分别为D-葡萄糖、D-甘露醇、D-乳糖和胰蛋白胨为菌株最适培养条件.大型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对不同木薯品种盆栽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成熟叶片4个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mmol)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个参试品种木薯叶片的Pn值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升高,但不同品种对光强的响应不一致,其中SC205的Pn值在200和400μmol/(cm2·s)的光强条件下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SC8和SC205在800μmol/(cm2·s)时达最高值;15℃低温条件下,SC8叶片的Pn值最高,达到1.505μmol CO2/(m2·s),分别是SC205和SC9的2.0和2.9倍;30℃条件下,SC9光合特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在45℃高温条件下,由于存在显著的环境胁迫,即高温伤害,SC8和SC205对高温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