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酚和脂肪酸含量及油脂氧化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欧盟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初榨橄榄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在(56.12±0.24)%(豆果)和(71.45±0.42)%(科拉蒂)之间,亚油酸质量分数在(5.73±0.06)%(皮瓜尔)和(15.80±0.05)%(阿斯)之间,棕榈酸质量分数在(12.67±0.12)%(科拉蒂)和(18.76±0.04)%(豆果)之间。裂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酚类成分,总酚质量分数最高为奇迹,为(471.35±29.34)mg/kg;最低为豆果,仅(165.65±8.08)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富含橄榄苦苷苷元、女贞子苷元、橄榄裂环烯醚萜、油酸、芹菜素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高,而富含棕榈酸、亚油酸、...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亚热带13个主要城市的1667条主要道路行道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101种(含种以下单位)乔木用作行道树。它们分别隶属于32科68属,其中乡土树种占53.47%,常绿乔木占75.25%,其中87.13%的乔木生长良好。研究认为:海南蒲桃(Syzgium cumini)、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木棉(Bombax ceiba)、芒果(Mangifera indic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垂叶榕(Ficus bengjamin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凤凰木(Delonix regia)、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紫檀(Pterocar pusindicus)、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蒲桃(Syzgium jambos)等24种乔木适宜作为南亚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骨干树种;大叶榕(Ficus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槐(Cassia suffurtiosa)等31种乔木可作为行道树一般树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核桃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清香’核桃为研究对象,施用核桃专用肥后,对收获期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和坚果经济性状进行检测,坚果经济性状指标包括表型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含油率、脂肪酸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核桃坚果成熟采收时,施肥组土壤中N、P、K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铵态氮含量高出(0.10±0.02)~(0.14±0.01) mg/kg,硝态氮含量高出(0.55±0.04)~(0.86±0.07) mg/kg,有效磷含量高出(0.35±0.08)~(1.86±0.24) mg/kg,速效钾含量高出(4.80±0.07)~(6.18±0.52) mg/kg。核桃坚果表型特征变化显著(P 0.05),施肥组坚果纵径增加了(0.40±0.01)~(0.61±0.28) cm,横径增加了(0.40±0.04)~(0.47±0.01) cm,侧径增加了(0.29±0.01)~(0.48±0.10) cm,单果质量增加了(0.56±0.04)~(0.69±0.10) g。核桃仁质量增加了(0.66±0.01)~(0.91±0.10) g,出仁率增加了(1.33±0.76)~(1.84±0.01)个百分点。核桃仁风味物质含量增加显著(P 0.05)。施肥组核桃仁蛋白质含量增加了(55.49±4.58)~(64.49±3.74) mg/g(P 0.05),其中天冬氨酸含量增加了(0.44±0.02)~(1.53±0.07) mg/g,谷氨酸含量增加了(0.70±0.12)~(1.23±0.05) mg/g,亮氨酸含量增加了(0.50±0.01)~(0.74±0.03) mg/g,精氨酸含量增加了(0.62±0.05)~(1.67±0.90) mg/g。与对照相比较,施肥组核桃仁含油率增加了(3.22±0.02)~(7.90±0.42)个百分点(P 0.05),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C16:0)、硬酯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其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施用核桃专用肥能够提升核桃坚果品质,主要体现在坚果表型特征和核桃仁风味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特别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及含油率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区域,利用1999-2010年的森林蓄积量和林业总产值数据,采用改进的生态经济弹性模型,对不同尺度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进行测度和分析,以反映森林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全国尺度上,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为0.255,处于生态滞后状态,且在研究区间内上升趋势不明显;2)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的区域排列为东部(1.271)>中部(-0.277)>西部(-0.394);3)省域尺度上,天津(2.195)、辽宁(1.621)、广西(1.579)、广东(1.472)、福建(1.471)、西藏(1.344)、河北(1.337)、浙江(1.264)、海南(1.217)、北京(1.165)10个省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较高;山东(0.983)和江苏(0.969)处在生态滞后临界值附近;四川(0.409)和云南(0.337)则步入了生态滞后状态;黑龙江(0.046)、陕西(0.016)、上海(0.003)和内蒙古(0.002)几乎处于无弹性状态;其余13个省份均处于重度生态滞后状态,宁夏(-2.488)和青海(-2.714)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谢映平  薛皎亮  郑乐怡 《林业科学》2005,41(3):206-211,i002
山西杉苞蚧 (Physokermesshanxiensis)属蚧总科 (Coccoidea) ,蚧科 (Coccidae) ,坚蚧亚科 (Eulecaniinae)的杉苞蚧属 (又称云杉球蚧属 ) (PhysokermesTargioni_Tozzetti) (Hodgson ,1 994 ) ,该属在世界上已经记录 1 1种 ,其中新北区 4种 ,古北区 7种 ,均寄生在松科 (Pinaceae)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将乐林场,采用标准样地法调查栲类次生林标准地(P_1~P_(10)号样地)天然更新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分布状况、生长状况方面构建栲类次生林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栲类次生林林分更新状况及栲类树种苗木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各标准地林分更新层更新综合值大小排序为P_(10)(0.732)>P_1(0.714)>P_3(0.678)>P_8(0.638)>P_4(0.614)>P_5(0.564)>P_2(0.557)>P_7(0.556)>P_6(0.541)>P_9(0.474);栲类树种幼苗更新综合值排序为P_3(0.904)>P_8(0.854)>P_2(0.799)>P_7(0.782)>P_6(0.725)>P_(10)(0.697)>P_5(0.669)>P_9(0.650)>P_4(0.497)>P_1(0.411)。综合分析,栲类幼苗的更新综合值最大的为P_3标准地,而在更新层的总体水平中处于中上水平,若加强辅助经营管护措施,最有可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栲类次生林群落。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对白千层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染木素(1)、白桦脂酸(2)、木犀草素(3)、芦丁(4)、柠檬酸(5)、反式肉桂醛(6)、反式肉桂酸(7)、香草醛(8)、香草酸(9)、水杨酸(10)、苯甲酸(11)、熊果酸(12).化合物1、3~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苦豆草总生物碱对树木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有毒灌草类植物 ,其中野生资源量产量最大的为苦豆草 (Sophoraalopecu roides)、骆驼蓬 (Peganumharmala)、骆驼蒿 (Peganumniigellastrum)、披针叶黄华 (Thermopsislanceolata)、牛心朴(Cynanchumauriculatum)、沙冬青 (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等 (周立华 ,1 979;赵博光 ,2 0 0 1b)。研究表明苦豆草含有 1 5 %~ 2 %的生物碱 ,分离得到 7种生物碱结晶。经鉴定分别是 :槐果碱 (sophocarpine)、苦参碱 (ma trine)、槐胺碱 (sophoramine)槐定碱 (sophoridine)、苦豆碱 (aloperine)、野靛碱 (cytisine)、N 甲基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四川省广汉市行道树的现状,该市行道树主要以黄葛树(Ficus lacor)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为主,种类单调,道路绿化覆盖率极低。因此,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时,提出了行道树种的选择原则,并规划了桢楠(Phoebe zhenna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等8种为基调树种,雪松(Cedrus deodar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蓝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峨眉含笑(Magnolia wilsonii)、银杏(Ginkgo biloba)、金丝垂柳(Salixsp.)等19种为骨干树种。根据行道树种的主导功能目标,提出了行道树的配置模式,如观赏型、环保型和文化休闲型等,以体现城市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润楠属(Machilus)的短序润楠(M.breviflora)、浙江润楠(M.chekiangensis)、红楠(M.thunbergii)、凤凰润楠(M.phoenicis)4种植物的鲜叶精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108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中均出现的成分是香橙烯、δ-杜松烯、蓝桉醇、α-古芸烯、a-葎草烯、芳樟醇、匙叶桉油烯醇、反式石竹烯,其中芳樟醇、匙叶桉油烯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2 km×2 km的UTM网格取样法及相邻样方法对东莞市樟科林木资源进行调查,统计每个样地乔木树种植株数量、胸高断面积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樟科林木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在东莞市的天然森林里,樟科林木以润楠属、樟属和木姜子属为主,常见树种多为阳生性先锋树种,如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山苍子(L. cubeba)、潺槁树(L. glutinosa)等,以及中性长寿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其他树种均为零星分布.浙江润楠、黄樟、山苍子、豺皮樟等种类海拔区间分布较宽,各样地几乎都有分布,而潺槁树明显更多地集中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地中;(2)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仅有樟树(C. camphora )1种,属我国栽培的常绿硬木类珍贵树种有黄樟、浙江润楠和樟树3种;(3)樟科林木种数与群落所有林木植株数量、群落丰富度及香侬韦纳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4)樟科林木的植株密度与海拔显著相关,高海拔森林群落中明显比低海拔地区的大;(5)樟科林木胸高断面积与海拔、樟科林木植株数量及优势种种类等相关性显著;(6)浙江润楠具有集群分布、且树木径级较大等特点,且其海拔分布区间较宽,其木材资源在东莞市天然森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学调查为基础,对其天然种群的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天然种群分布不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都极其有限;群落层次性较强;闽楠、浙江楠和刨花楠在各自群落的乔木层中都占有优势;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庆元县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仁寿山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开化、庆元的闽楠群落,建德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理安寺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红楠是我国重要的优良珍稀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用材价值和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文章介绍了红楠的容器育苗、造林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于2013年,在浙东沿海三个生境类似地方,即舟山衢山、宁波象山、台州温岭,研究了保水剂对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普陀樟(Cinnamomun japonicum var.chen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3树种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舟山衢山,T20处理能显著提高3树种的造林保存率,较CK提高17.2%;而在宁波象山、台州温岭,则没有显著变化。在舟山衢山,T20处理的全缘冬青和普陀樟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高增幅和地径增幅显著高于CK(P0.01);而在台州温岭和宁波象山,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3处试验地,红楠经过T20处理后苗高增量、地径增量、高增幅和地径增幅显著高于CK(P0.01),而宁波象山与台州温岭两地,该4项指标在P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红楠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点-四分法对尤溪县境内的红楠群落进行样地群落调查,对群落的主要18种树种测定了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楠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旺盛期。并对其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两种润楠属植物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0%、0.1%、0.2%、0.3%NaCl溶液共4个水平对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薄叶润楠(M.leptophylla)进行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0.1%~0.2%)盐分胁迫下,浙江润楠苗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受害迹象,而薄叶润楠在0.1%的盐分胁迫下一段时间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受害迹象。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苗木出现胁迫症状的时间缩短,苗高增长和地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Fv/Fm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可知,浙江润楠能在盐碱量中等(不大于0.2%)的土地上正常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相对于浙江润楠而言,薄叶润楠的抗盐性则较差。  相似文献   

18.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下的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红楠幼苗储备丰富,可以维持种群的更新;不论是从径级结构还是从高度结构来看,其更新都处于增长状态.由于红楠的种子较大,种子雨通常在母树树冠的下方,使得红楠种群在水平结构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红楠的天然更新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绝对种子数多且幼苗对光照的适应性广,是红楠种群在群落中处于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连南县板洞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属常绿阔叶林类型,分布6个群落,优势种及建群种为红锥和白锥、红楠和华润楠、木荷、木莲和毛桃木莲、枫香和大果马蹄荷等,并调查了群落主要树种的生长情况,分析和阐述了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