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国内外薄壳山核桃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以及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针对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育种研究现状提出建议。概述了薄壳山核桃的起源与分布、品种类型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花期相遇、挂果早、早熟性和抗病性六个方面的育种目标;分析了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育种方法;介绍了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等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2.
桤木属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桤木种类与分布、遗传育种、光合特性、固氮特性、材性、抗性、繁殖技术以及造林方法与幼林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桤木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榆树是我国北方的常见树种。结合国内外情况主要对榆树种质资源概况、繁殖技术、种质资源收集与育种、诱变育种与良种选育、应用价值及其展望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榆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前景,讨论了榆树种质资源研究、收集、保存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5.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蓝靛果忍冬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蓝靛果忍冬的起源及分类地位、所合营养成分、天然色素含量和医疗保健价值;分析了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评价的现状、当前育种目标、引种驯化的进展以及人工栽培、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指出了目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蓝靛果忍冬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广阔前景;明确了今后研究任务和目标。旨在实现蓝靛果忍冬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对推动其功能性饮品、保健品及药品的产业化发展,均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佳静  陈亮明 《绿色科技》2022,(7):110-112,115
简述了杜鹃花种质资源和品种分类现状,对其常规育种技术与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对杜鹃花花色、抗性两个方面的育种研究,传统育种技术与基因工程的结合,将使杜鹃育种领域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目前,针对我国杜鹃花育种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自主品种少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保护濒危杜鹃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积极...  相似文献   

8.
枸杞属(Lycium L.)物种在全球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文中综述了我国枸杞的栽培历史、应用价值,以及国内外枸杞属物种资源的分布、种类、研究进展和成果,分析了我国在枸杞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枸杞育种工作和物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柽柳属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抗盐碱、耐水湿等特性,作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大面积沙荒地和盐碱化土地上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灌木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和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相关抗逆基因研究、育种技术以及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柽柳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品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柽柳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旨在为包括柽柳在内的干旱区主要植物资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2010年已从滇东南、滇南、滇西南热区收集和种植保存了野生香蕉种质131份,并进行了农艺性状和育种方面的初步研究,为野生香蕉的创新利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我国杨树育种科学发展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我国杨树良种选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及策略.具体策略:(1)加强外来种质资源引进,推动杨树自主创新;(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种程序,保证新品种质量和增益的真实可靠;(3)推进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降低集约人工林经营成本;(4)重视亲本群体...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约占云南省森林分布面积的70%,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及用材树种.掌握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弄清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规律,是完善林木资源、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我国近年来学者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云南松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与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新的成果,揭示了云南松丰富的遗传资源及多样的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14.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主要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了解及已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评价工作的良好基础与咖啡碱合成酶基因本身的研究成果成为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以茶树再生体系为重点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开发这种高科技育种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茶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人心果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人心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热带果树,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的科学家在人心果种质资源保存、优育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技术及生理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心果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人心果在我国属稀有水果,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文章从人心果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分类、优良品种选育、生理特性、苗木繁育技术、整形修剪技术、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胶的研究7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人心果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并提出我国人心果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应放在基础研究、苗木的快繁技术研究、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榛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坚果,也是国际四大坚果之一,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在汲取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榛子坚果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驯化、良种选育、杂交育种、无性繁殖及遗传改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我国榛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浅析了资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总结近30年来我国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遗传改良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改良过程中红锥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栽培技术、遗传资源收集、加工利用、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木麻黄科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在木麻黄遗传改良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从引种和种源试验、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抗性育种、共生微生物研究、营养遗传改良研究、材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木麻黄遗传改良研究中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