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6的6月底开始,我市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规模化猪场主要呼吸道病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已上升为规模化猪场的主导疾病,发病率30%~80%,死亡率在5%~30%或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2].PRDC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因为在典型的病例中可以检出多种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H)、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副猪嗜血杆菌(HP)等是PRDC最常见几种病原[3].  相似文献   

3.
1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1.1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PRV)、猪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多重感染,正是许多猪场暴发猪"高热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疾病[1]。该菌常作为继发性病原菌,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感染后继发感染,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正>"混感高热病"也叫免疫抑制性疾病综合症,包括免疫性抑制性病毒传染病(Isvs),如兰耳病(PRRs)、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sF)、流感病毒(sI)、伪狂犬病毒(PR)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免疫抑制后容易引起的常见继发病,如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传染病,除了自身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外,  相似文献   

7.
苏建骋 《兽医导刊》2017,(22):155-156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猪场的迅速崛起,部分中小型猪场的生物安全和管理不到位,疫苗使用不合理,免疫程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有些疾病在猪场泛滥,久治不愈.猪圆环病毒2型、支原体、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对猪场危害较大.其中副猪嗜血杆菌这种细菌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他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常被认为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近年来,继发于圆环病毒的比例越来越大,从患圆环病毒的猪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圆环病毒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副猪嗜血杆菌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正>一、2011年疫情前瞻1.当前对猪场生产威胁最大的依然是病毒性疾病。猪瘟(CSF):非典型猪瘟、散发、免疫不合格率高、猪群带毒、"高热病"。伪狂犬(PR):猪群特别是种群带毒问题、"高热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呼吸道病、繁殖障碍、免疫抑制,猪群不稳定、"高热病"。圆环病毒2型(PCV2):PMWS、PDNS、呼吸道病、免疫抑制、"高热病"。口蹄疫(FMD):外来侵入性疫病。流感(SI):外来侵入性疫病、"高热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知道“高热病”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多病原、多病因的一类疾病。其原发病原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I菏毒、流感病毒等,继发病原有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及附红细胞体等,其他如运输、高温等应激条件及诱因也不容忽视。虽然每个地区、每个猪场病原、病因不尽相同,但高死亡率是大家最不愿面对的现实,本文对高死亡率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策略,与广大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知道“高热病”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多病原、多病因的一类疾病。其原发病原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继发病原有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及附红细胞体等,其他如运输、高温等等应激条件及诱因也不容忽视。虽然每个地区、每个猪场病原、病因不尽相同,但高死亡率是大家最不愿面对的现实,本文对高死亡率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策略与广大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部分猪场保温措施做的不到位,导致猪场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猪流感(或猪感冒)与猪呼吸道疾病(包括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等)的混合感染(笔者称二者为"兄弟病")发病率最高。笔者现将该病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特点猪流感和猪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秋冬季和初春,尤其在冬季发病率最高。2临床特征2.1猪流感(猪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本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  相似文献   

13.
冯迎春  黄攀  颜其贵 《养猪》2010,(5):71-72
近几年来,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特别是2010年四川部分地区发生的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的“高热病”中,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极高,猪乙型脑炎和细小病毒病也时有发生。而这几种病的病原不仅能水平传播,还能通过母猪胎盘和公猪精液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今,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猪场不同程度地受到猪"高热病"的危害,其中以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猪"高热病"疫情尤为严重。2007年5月份入夏以来,东南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本病是"猪高热病"的凶手之一,近年来,已造成很多规模化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危害2~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分析猪肺炎支原体(MHP)、猪鼻支原体(MHR)与猪蓝耳病病毒(PRRSV)在临床感染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从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收集的213份疑似病料进行PRRSV、MHP和MHR的检测,结合猪场的免疫背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猪场,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比例显著降低,而在猪肺炎支原体非免疫猪场,猪鼻支原体与猪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率极高。无论在肺炎支原体免疫场还是非免疫场,猪蓝耳病病毒与猪鼻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都超过了猪蓝耳病病毒与猪肺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结论]PRRSV与MHP和MHR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猪肺炎支原体外,猪鼻支原体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对贵州省贵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情况,从贵阳市6个区(市、县)55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病死猪组织共287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CV2核酸检出率总体为21.95%(63/287);按照不同地区分类,白云区核酸检出率最高为40.00%(...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俗称"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特征为高热不退(体温40~42℃)、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多发于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发病率达50%以上,高者达80%~90%,死亡率为20%~100%,可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19.
1猪场情况位于波兰地区的猪场基础母猪250头,每年大约饲养6200头的断奶仔猪。在此环境下动物的饲养水平和健康状况都很高。整个猪群猪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钩端螺旋体均为阴性,仅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胞内劳森。观察不到断奶后多系统综合征的病例。在育种群进行了常规预防性的疫苗接种(如猪丹毒、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0.
猪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疾病是威胁规模化猪场最为突出的问题,通常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MH)、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以及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原发感染,加之副猪嗜血杆菌(HPS)、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和巴氏杆菌(PM)等细菌的继发感染为主,其中MH是最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原发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