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植物育种总是随着人们对品种改良工作认识的深入、新兴科学发展的不断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展,油菜遗传育种也不例外。植物育种实质上是对植物的遗传基础进行改良,并培育出适合人们所需的新品种。而植物遗传改良的前提是有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故创造新的变异或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成了植物改良的重要任务。其主要途径有:  相似文献   

2.
会议宗旨:为了加强在玉米遗传育种和产业研发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领域的应用步伐,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山东农科院玉米所、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莱州农业科学院、山西屯玉种业等单位联合承办,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李虹 《小麦研究》2002,23(4):6-8
通过对我所及我省有关育种单位20多年来小麦育种实践的回顾,对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品种的拓出,因此要培育小麦新品种,引进和创新遗传资源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创新对现实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糜子是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野糜子是广泛分布于糜子栽培地区的糜子近缘野生种,长期的进化与生态适应造就了野糜子具有很强的耐瘠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因此,在糜子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是丰富糜子杂种后代遗传基础,选育优良糜子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20年来,我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主要集中在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YellowDent等四大种质类群上,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狭窄和遗传脆弱性已成为人们十分担心的问题,为了开发新的种质资源,扩大玉米遗传育种的种质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种家对热带、亚热带及美国等外来种质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引进、改良驯化和导入利用等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国十分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其优良种质虽然在玉米育种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利用较少。充分开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质扩增和杂交种选…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需的特用玉米,在畜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畜牧业不能很好地利用玉米茎叶等部分,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青贮玉米推广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分析我国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群,温热I群×瑞德黄、瑞德黄×热带种质杂优模式具有代表性。归为温热I群的有16个系,13个品种达品质一级标准。生物产量是青贮玉米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以青贮专用型为主是育种的方向。拓宽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基础是青贮玉米育种的重要手段。采用以单交种为主的组配方式完善品种试验程序,有利于遗传改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病害、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棉花育种资源的抗逆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遗传改良团队近年来在棉花抗逆育种新材料创制、抗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提出了未来我国棉花抗逆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基本情况和我国马铃薯遗传育种现状,分析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野生种、原始栽培种与地方品种针对性筛选与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指出加强资源的基础研究与优良抗性基因的利用,丰富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同时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促进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使品种选育跨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