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孔令玉  龚莉 《森林工程》2007,23(3):34-36
对季冻区旧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拓宽中,容易出现破坏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结合了季冻区的已建或在建的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季冻区的路基拓宽的特殊性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定义、方式和特点,论述国内外施工技术和理论研究现状,找出我国季冻地区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结合部破坏等路基稳定性问题提出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运输的需求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不仅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尤为重要。由于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对改扩建工程中涵洞设计质量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涵洞设计的施工进度。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涵洞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涵洞设计的基本内容着手,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涵洞设计的规划予以详细的论述,望此次研究成果,能辅助制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涵洞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的重要性,对我国水污染及水生态破坏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期为各方法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改扩建设计的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单炜  佴磊 《森林工程》2007,23(5):53-55
对旧路进行加宽改扩建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车辆运行条件、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我国旧路改扩建的现状及工程实践,对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详细调查,公路的路线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的设计方法,路基加宽方式的选择,新旧路面结构设计与补强,及桥梁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道路设计详细调查、路线、路基路面、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质量的工程措施,结论表明在旧路加宽改扩建工程中,对旧路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设计中的平、纵、横线形及路基路面结构的综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为提高旧路改扩建设计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内风电场广泛分布于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风电场工程的建设必然要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尤其易对沿海防护林特别是基干林带植被造成破坏,植被破坏后恢复难度大,特别是风电场临时道路的修建对生态环境破坏更为严重.如何将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是项目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优势度值法,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工程建设前后公路两侧各1 000 m评价区范围内景观格局情况。研究表明:工程施工前后评价区内景观优势度值未发生明显变化,工程建设对区域景观质量和完整性影响不大。因此,优势度值法可以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能够评价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姜荣斌  黄杰  朱星 《绿色科技》2022,(18):266-271
公路改扩建工程将是今后公路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尚无关于改扩建项目绿色公路的评价标准。在系统分析当前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改扩建工程的特点,采用层递式架构,构建了改扩建工程绿色公路三级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构造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在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构建了7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52项内容为三级指标的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保护、创新支撑指标达95%以上,节能降碳和品质建设指标达87%以上,示范工程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对改扩建项目绿色公路建设具指导意义,也可为同类工程绿色公路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市政路桥工程为研究对象、大连市政路桥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基础,对大连市政路桥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各生态环境因子服务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对各项功能的价值进行了估算,将得出的绿色预算纳入建设工程总造价中,以利于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我国矿区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介绍废弃矿区森林生态环境修复中生物技术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情况;并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为例,结合林业系统工程和恢复生态学,对生物技术在森林生态恢复全过程中的应用做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估方法;提出通过定量和半定量折算的方式计算出各项评估指标值,将造成的生态功能价值损失以货币数值形式反映出来,实现定量评价的目标;同时,以福建省受灾森林为例,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冰冻灾害造成福建省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方面的价值损失分别为107.906,80.228,52.617,27.782和0.720亿元·a-1,共造成生态服务价值的间接经济损失达到269.253亿元·a-1,给福建省林业造成直接提供产品价值的经济损失为45.975亿元.说明冰冻灾害造成森林间接使用价值的损失远大于森林直接提供产品价值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以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大的水土区,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区之一。从陇东区内水土流失现状入手,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的特点,概述了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对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油茶是淳安的传统经济林树种,也是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淳安县现有油茶10万亩,由于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淳安县通过推广油茶良种化、进一步扩大油荼规模、开展原有油茶园改造示范和油茶油品牌建设等措施,油茶产业发展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既有领导高度重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增长潜力、市场前景广阔、集生态观赏经济多功能于一体,尤其是生态景观效益显著等有利条件,也有良种苗木供应不上不利因素。通过广泛宣传油茶的优点和发展油荼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油茶产业、改造现有油茶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开展山核桃林地油茶生态套种绿化、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油茶优良新品种、发展油茶庭院经济美化乡村环境、改进加工工艺发挥品牌效益、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等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油茶亩产量实现翻一番,油茶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作为荒漠地区植被主要建群树种的白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大面积死亡或生长不良、结实率下降或不结实,这一特殊的野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现象,以营造白刺采穗圃为目的,以天然白刺林的改造、复壮和人工白刺林的建造为出发点,研究并讨论了在采穗圃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总结,最终达到为白刺种质资源的推广提供优质种条、种子以及为采穗圃的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恩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制约恩施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加快恩施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科研和推广;提高认识依法治林等。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思南县乌江河谷地带的生态现状,探索和研究了生态恶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总结出了合理有效的生态恢复模式:主要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手段,指出了提高森林生态的综合防护效应对思南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东矿区生态恢复案例分析及其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废弃后未进行及时恢复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对广东部分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案例分析研究,并对广东矿区的生态恢复在技术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竹编水泥沼气池的建造工艺及特点,分析了池体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说明此类沼气池是一类新型、廉价、高效、可靠的池型,具有广泛推广的潜力.此外从结构材料、成本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池体结构在边远地区推广,不但可以解决边远地区群众极为关注的能源问题,而且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以一起森林火灾为例,针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进行了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的评估。量化了因火灾造成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的货币值,并进行了一些森林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Chuanqi  Yan  Weizhang  Yang  Chunte  Li  Xiaozong  Han  Fenglin  Ma  Wanyun  He 《Agroforestry Systems》1989,8(1):83-90
The cutting down of forest and the extension of arable fields led to severe degradation of the land in the Mao Jia Shan valley. In restor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he intricate ecological relations within and between the diverse types of land utiliz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Strategies are adopted to the ecological sub-systems, such as arable fields, grassland, orchards, sloping woodland, fish ponds, marshes etc.Within the first 3 years soil erosion was reduced to 1/50th of its previous valu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2.3 fold. Balances of organic matter, N, P and K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predicted upto the year 2000. The model,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fuzzy sets of multiple factors, indicates a further large improvement in productivity and local rura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