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低温冻害对核桃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抵御春季低温冻害,提高核桃的稳产性(年际间),在山西隰县采用定株定枝观察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对核桃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混合芽+叶芽和雄花芽避低温冻害性不同,但各品种混合芽+叶芽、雄花芽死亡率均值表现为雄花芽>混合芽+叶芽;春季低温冻害对树体不同部位枝组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副芽枝率>雌花座果率>结果枝率>开雌花枝条率>枝条座果率>树冠新枝率;不同品种间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副芽枝率>结果枝率>开雌花枝条率>枝条座果率>雌花座果率>树冠新枝率。该项研究为吕梁山低山丘陵区核桃抵御春季低温冻害、实现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46个中国李品种,三年共组配108个杂交组合,研究了中国李品种间交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差异很大,108个组合的座果率分布在0~48.20%之间,平均座果率为9.03%。通过研究发现,李自然杂交座果率与作母本时的平均座果率间以及花粉生活力与作父本时的平均座果率间都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6~(**)和0.7716~(**)。通过本试验筛选出一些亲和力较高的组合,不仅为李树生产提供最适合的授粉树,而且为今后的李树育种提供了选配亲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椒自然座果率低,生产中落花落果比较严重。2019-2020年连续两年对花椒不同品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表明:不同花椒品种人工授粉后,国外品种朝仓座果率最高为20.83%,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而国内品种八月红与七月黄人工授粉后座果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从出皮率来看,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八月红、七月黄与野花椒的出皮率都在40%以上,优于秋椒、小红椒和枸椒;鲜果千粒重方面,人工授粉后朝仓,八月红和七月黄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人工辅助授粉会显著提高国外花椒品种朝仓的座果率和鲜果千粒重;对国内花椒品种座果率影响不大,但是可以作为花椒育种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若羌灰枣皮薄核小,果形饱满、果面皱纹细浅,色泽紫红色,果实肉质肥厚,食具粘性、味香甜,总糖≥72%,被誉为"枣中极品"、"长寿之果",深受广大中外客商青睐。但灰枣自身座果率较低,影响农民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对若羌县灰枣提高座果率的试验探索总结,通过综合技术措施,可明显提高灰枣座果率,并且品质优、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1育种目标 我国北方广大瓜区推广应用的黑皮西瓜存在着品种杂乱、产量低、品质差、抗逆性不强且稳产性差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培育果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上乘、座果率适中的中熟纯黑皮西瓜新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
核桃光合特性与座果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核桃光合特性与座果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光强与核桃座果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相关显著。同一品种树姿不同的结果枝座果率差异显著。核桃的光饱和点为60k|x。不同品种座果率有显著差异。核桃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枣树栽培中应用环剥措施和植物生长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可显著地提高座果率和控制树势,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新忠 《三明农业科技》1996,(1):26-26,F003
高温高湿南方梨产区应用高接花枝技术,不仅花枝本身当年能挂果,增加梨产量,若花枝选用授粉品种,还能提高高接花枝树座果率,实践证明,其方法简单易行,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枣树栽培中应用环剥措施和植物生长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可显著地提高座果率和控制树势,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93-1994年对引种生长良好但自然授粉座果率低的江苏大佛手银杏品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在晴好天气下用0.2%浓度的花粉液喷雾授粉,银杏座果率达68.57%-96.94%;在阴雨低温为主的天气下授粉,座果率仍达47.5%-72.88%,生产上宜在晴天用喷雾法授粉,以利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克瑞森无核(Crimson Seedless)与奇妙无核(Fantasy Seedless)是美国加州大学弗雷斯诺分校(USDA)杂交选育的无核葡萄品种。2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不同的座果习性,克瑞森无核座果率高而奇妙无核座果率低,常导致奇妙无核无经济产量。影响座果率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树体营养、内源激素的分配等。为此,本研究对2品种的内源激素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油茶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以及减少病虫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种百喜草、波斯菊、金鸡菊3种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座果率、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内间种百喜草、金鸡菊和波斯菊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座果率,华金品种的幼林座果率为间种金鸡菊波斯菊百喜草,3月5日调查座果率分别是CK的1.59倍、1.47倍和1.23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2.13倍、2.10倍和1.56倍。当幼林品种为湘林210时,3月5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41倍、1.43倍和1.40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61倍、1.68倍和1.66倍,但3种间种模式间的座果率差异不显著。3种间种模式同样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产量,3种模式中以间作百喜草的油茶幼林产量最高,华金和湘林210的单株产果量分别为4.23 kg和6.00 kg,分别是CK的1.71倍和1.45倍。3种间种模式也均能极显著降低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发生,病情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36.1%、44.5%和38.9%,其中以间种金鸡菊病情指数最低;虫害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54.5%、44.4%和55.0%,其中以间作波斯菊虫害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3.
<正>一、座果率低(一)表现春季花芽萌发后,花序数量充足,但开花授粉后正常发育的果粒数量不足,有部分甚至大部分果粒脱落,果串稀稀拉拉,产量低。(二)原因一是养分不足,造成花粉发育不充分,授精不良;二是花序过多,互相争夺养分,造成单个花序养分不足,发育不良;三是花前氮肥过量,造成新梢生长过旺,与花序争夺养分;四是品种原因,尤其是某些无核品种座果率低,这是品种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山楂授粉亲和性和结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晚山楂座果率低,花果脱落率高达80~95%,严重影响山楂的产量。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加强综合管理、花期喷洒赤霉素和修剪等栽培措施提高山楂的座果率。但从山楂本身生物学特性、授粉受精特点和结实习性方面研究提高山楂座果率增加产量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86和1987年以辽红山楂为母本,用包括秋山楂、晚山楂及部分野生山楂在内的20余份花粉进行了授粉试验,观察了各授粉品种对座果率及果实发育的影响,探讨了组合间授粉亲和性及提高山楂座果率增加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整形方式对朋娜、纽荷尔脐橙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整形方式在脐橙上的应用效果,于1999-2000年对脐橙品种进行了不同整形修剪处理。结果表明,朋娜脐橙或纽荷尔脐橙以自然开心形的整形修剪方式了,其次是自然圆头形和变则主干形。自然开心形能明显增强春、秋梢生长量,提高座果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与不进行整形修剪的对照相比,朋娜脐橙座果率提高6.44%,产量增产80%;纽荷尔脐橙座果率提高6.99%,产量增产83.1%。固形物、全糖、Vc等含量两品种都比对照高。在生尔脐橙座果率提高6.99%,产量增产83.1%。固形物、全糖、Vc等含量两品种都比对照高。在生产上建议推广自然开心形的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矮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斜拉矮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斜拉矮化栽培,矮化效果明显,方便管理;植株粗壮,基部形成"烟斗头"状,抗风力强;斜拉矮化能充分利用空间,适宜密植并能促进养分积累,提高开花座果率,成熟早。番木瓜矮化栽培是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柿树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栽培技术不当,极易造成大量落花落果。针对柿树落花落果的原因,采取相对的技术措施和对策,使之提高座果率,保证柿树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9个西葫芦品种在红古区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红古区平安镇蔬菜基地早春地膜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西葫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葫2号座果率61.5%,早熟性好,折合产量最高,为58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8.85%。百盛座果能力强,折合产量57 142.8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7.24%。百盛2号座果率61.6%,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5.36%。以上3品种瓜形顺直、均匀,可在当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旦杏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使用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旦杏进行保花保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巴旦杏盛花期喷施10 mg/l(或25 mg/l)的赤霉素,或喷施10 mg/l的2,4-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a=0.05),其座果率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因而在巴旦杏盛花期喷施以上浓度的赤霉素和2,4-D可显著提高巴旦杏座果率。另据正交试验,在巴旦杏第一次生理落果后选用赤霉素(GA3)、2,4-D各10 mg/l、20 mg/l的浓度组合喷施处理巴旦杏主栽品种的幼果,经极差直观分析法分析,可较对照有效提高巴旦杏幼果保果率,防止大量落果。  相似文献   

20.
“EF”是从桉树中提取的一种以黄酮类为主的天然化合物的简称,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促进剂。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与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共同研制,1983年正式通过鉴定。为了进一步了解“EF”植物生长促进剂对雌能花葡萄品种座果率的影响,找出适宜浓度、喷药最佳时期及使用方法,作者于1988年对吉林省葡萄主栽品种“黑莲子”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物候期和不同喷布次数提高座果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