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选用人工合成的两种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和一种土壤,研究了Zn2 在供试样品上的吸附,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吸附Zn2 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赤铁矿、针铁矿吸附Zn2 的量依次增加;供试样品吸附Zn2 后,溶液的pH值均降低;用线性方程、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edushkerich等温吸附方程对供试样品吸附Zn2 的数据进行了描述与比较,并结合其组成进行了吸附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铁矿对As(Ⅲ)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合成的水铁矿为吸附材料,研究水铁矿对三价砷离子的吸附特征,探索试验过程中吸附剂的添加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都可以很好的拟合吸附量与三价砷初始浓度之间的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可达到显著水平;水铁矿对三价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5%;35℃下的吸附量均比25℃大;水溶液的pH值对水铁矿吸附三价砷有很重要的影响,pH<8时吸附量与吸附率随着pH上升而增加,pH=8时达到最大,pH>8时,其吸附量与吸附率随pH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新疆三种耕地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检验它们对现有的三种吸附模型(Langmuir Temkin Freundlich 方程)的吻合性,研究供磷特性与施磷量。土壤吸磷量与三种吸附模型的相关:Freundlich 方程拟合最佳,Temckin 方程次之,Langmuir 方程最差。Freundlich 和 Langmuir 方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计算出来的施磷量与土壤 Olsen 磷呈明显的负相关,从实用性看Freunlich 方程估计的理论值要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南方主要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吸附Bt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Bt蛋白与南方主要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的相互作用,探讨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Bt蛋白在去游离态铁铝砖红壤和红壤表面吸附曲线为H型,而在其它供试土壤表面的吸附曲线均为L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对Bt蛋白吸附量增加,而去除其它形态铁铝氧化物土壤上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游离态铁铝对Bt蛋白吸附的影响最大;Bt蛋白在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表面吸附亲和力最大,在去除游离态铁铝的供试土壤表面亲和力最小.[结论]除络合态铁铝外,游离态、非晶形态等铁铝氧化物能促进土壤对Bt蛋白的吸附,这将为Bt蛋白在土壤中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得到x-射线衍射及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确证的人工合成针铁矿与三水铝石进行磷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具有强烈吸附磷的能力,所得吸附数据可用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Langmuir方程的适用性较好。从方程得到的吸附参数Xm值和a值,三水铝石要比针铁矿高一倍,其ΔG值也高于针铁矿。这两种人工合成矿物的吸附参数同天然的高岭石、蒙脱石明显不同。此外,在高pH时,这两种合成矿物吸附的磷量均少于低pH时的吸附量,而当有竞争离子腐殖质或氟离子存在时,它们仍然能够强烈地吸附磷。  相似文献   

6.
石灰土与紫色土中铅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环境容量,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模拟试验对两种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吸附平衡均可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石灰土以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紫色土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由Langmuir方程求得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9 728.77 mg/kg)大于紫色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2 194.68 mg/kg);紫色土、石灰土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都随着铅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两种土壤的解吸能力都比较弱。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土壤的铅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华国家烟草示范基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湖南永州江华国家烟草示范基地土壤的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磷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曲线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度最高.土壤最大吸附磷量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3个供试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m)在1 428.6~2 500.0 mg/kg之间,吸附亲和力常数(K)值介于0.135~0.212之间,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值介于270.3~454.5mg/kg之间,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值介于0.93%~1.67%.随磷的吸附量的增加,解吸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温度、Cu2 浓度及接触时间条件下,针铁矿、赤铁矿、δ-MnO2和三羟铝石对Cu2 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随pH升高,几种氧化物对Cu2 的吸附率增大;针铁矿、赤铁矿和三羟铝石对Cu2 的吸附边界pH分别为4、5和4,而δ-MnO2的吸附边界pH不明显;随离子强度增大,针铁矿和赤铁矿对Cu2 的吸附量增加,而δ-MnO2和三羟铝石则降低;随Cu2 浓度增加,几种氧化物对Cu2 的吸附量增加,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表观热力学参数指出.几种氧化物对Cu2 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和混乱度增加的过程;几种氧化物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快速和慢速反应阶段.Elovich方程更适于描述针铁矿和δ-MnO2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双常数和抛物线扩散方程更适于赤铁矿,而一级动力学方程更适于三羟铝石.活化能和活化热力学参数指出,δ-MnO2对Cu2 吸附所需能量少、容易达到有序态,吸附速率大;而赤铁矿对Cu2 吸附所需能量多、不易达到有序态,吸附速率小.几种氧化物对Cu2 吸附的强弱顺序通常为δ-MnO2>三羟铝石>针铁矿>赤铁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等温特征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得出铝污泥对水中磷的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较佳,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3194 mg/g;吸附动力学表明:准2级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R20.98)。在4种影响因素中,铝污泥粒径影响最大,在粒径0.15 mm、温度为30℃、p H为7、转速120 r/min时,吸附量最大,为1.28270 g/L。影响铝污泥吸附磷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铝污泥粒径、转速、溶液pH、温度。  相似文献   

10.
苄嘧磺隆在几种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及氯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苄嘧磺隆在高岭土、针铁矿、水铁矿、非晶型氢氧化铝及水钠锰矿表面的吸附以及氯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粘土矿物及氧化物对苄嘧磺隆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 ,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非晶型氢氧化铝 >针铁矿 >水铁矿 >水钠锰矿 >高岭石 ,且吸附量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在非晶型氢氧化铝和针铁矿表面的降幅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不同土层铁形态的变化及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化铁含量减少,同时使无定形氧化铁大大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磷最大吸附量增大,磷解吸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土壤还原层铁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变化比氧化层更为剧烈,尤其是红壤性水稻土,在青紫泥中两土层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Sb(Ⅴ)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有关Sb土壤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了Sb(Ⅴ)在我国35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土壤性质对Sb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土壤对Sb(Ⅴ)的吸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供试土壤中兴化沼泽土(60~80 cm)吸附量最高,是吸附量最低的韶关赤红壤的10倍。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Sb(Ⅴ)的吸附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吸附能力(吸附量和分配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b(Ⅴ)吸附量与土壤中水合金属氧化物含量,尤其是氧化锰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溶解性有机碳(DOC)、全磷(P)含量显著相关。对土壤众多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各主成分与吸附能力之间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土壤富铁铝化程度、氧化锰、全磷等因子可解释吸附量回归模型变异的75%。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揭示不同pH下左氧氟沙星(LEV)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溶液pH对LE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不同pH下,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在pH为4时,3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而在pH为8时,12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pH为4的吸附量约是pH为8的2倍。XPS和ATR-FTIR的结果一致表明,静电作用和化学吸附是其主要吸附机制,在低pH(pH为4)时,LEV在针铁矿表面主要以单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高pH(pH为8)时,主要以双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中间pH(pH为6)时,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导致其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鄂湘两省几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与氧化铁的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湘两省黄棕壤、红壤和棕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高粱幼苗的供磷效果及其与土壤物质组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棕壤、红壤的磷吸附量和对磷的亲合力均明显高于棕红壤,它们吸附磷的解吸率和对高粱幼苗的供磷能力明显低于棕红壤。黄棕壤和红壤中的氧化铁为针铁矿型,棕红壤中的为针-赤混合型。供试土壤中针铁矿虽与赤铁矿形貌相似,呈片状,但由于其能吸附磷的比表面积比赤铁矿的大,故此氧化铁类型差异是导致黄棕壤、红壤与棕红壤中磷有效性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水稻土吸附Cd~(2+)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方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单独去除土壤有机质后,河南伊川水稻土(HN)的吸附能力增加了15%,而四川邛崃水稻土(SC)则降低了33%;去除铁氧化物后对Cd2+吸附能力均显著降低。在去除铁氧化物条件下去除有机质或者在去除有机质条件下去除铁氧化物,HN和SC的Cd2+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与一级动力学一点模型比较,两点模型更适合拟合HN和SC对Cd2+的吸附动力学。去除有机质后,HN快吸附速率常数降低,而SC则有所增加;去除铁氧化物后,HN和SC的快吸附速率常数均明显降低。HN中铁氧化物对Cd2+吸附贡献均大于有机质,SC中铁氧化物与有机质的贡献量基本一致。对HN中Cd2+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铁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其对吸附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和21%~36%,而SC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黏土矿物,贡献率可达85%,其次是有机质和铁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法研究了紫色土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解吸特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对DOC的吸附容量呈以下顺序: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对DOC的解吸率明显高于酸性、中性紫色土,其迁移淋失问题值得重视.紫色土对DOC的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0~0.5 h内吸附速率最大,随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4~6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与解吸率的重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DOC吸附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铝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对DOC解吸率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铁含量>粘粒>有机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壤对DOC的吸附及解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膨润土投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溶液磷浓度和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探讨了天然膨润土和柱撑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效果,讨论了影响其吸附的主要因素,同时,观察了天然膨润土和柱撑膨润土的X射线衍射特征,比较了2者对磷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是个迅速的过程,在10 min内基本可达最大值;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溶液中磷浓度对膨润土的吸附能力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在4左右时,天然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最强;溶液pH值在4~10时,柱撑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效果均较好;柱撑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天然膨润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微塑料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不同因素对磷等生源物质在微塑料及土壤中赋存的影响,采用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这两种常见的微塑料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疏松多孔的PP拥有比PS更强的吸附性能和更大的吸附容量;两种微塑料的Zeta电位随pH的增加而降低,并且PS和PP的零电荷点(pH_(PZC))分别在pH为5.92和6.45时达到;PP、PS对磷的吸附以单层饱和吸附为主,吸附方式主要为物理吸附,并且吸附过程为放热和熵减的自发反应;微塑料对磷的单位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且温度的升高不利于PP、PS这两种微塑料对磷的吸附;随土壤中微塑料质量添加比的增加,土壤-微塑料体系对磷的吸附量增大幅度有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其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且环境因素能够对其吸附磷造成明显影响,微塑料的持续性积累对土壤-微塑料体系吸附磷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并且这个促进作用也不会因微塑料的种类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畜禽养殖废水中过量的磷排放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有效去除畜禽废水中的磷和对园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探讨La和Fe分别改性木芙蓉树枝粉(HM)和龙牙花树枝粉(EC)得到的4种材料(La-HM、La-EC、Fe-HM和Fe-EC)在不同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单位吸附量随投加量的增加呈指数或幂函数下降(P0.05);随溶液pH的升高,La改性的两种材料对磷的吸附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e改性的两种材料则相应呈幂函数下降(P0.05)。它们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00、12.02、7.18 mg·g~(-1)和8.43 mg·g~(-1),对实际养猪废水中磷的吸附量为11.63~21.71 mg·g~(-1),是未改性前的1.58~3.23倍。因此,La和Fe改性木芙蓉和龙牙花树枝粉是吸附畜禽废水中磷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热解残余生物质半焦对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何丕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05-407,411
[目的]研究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油的残余半焦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550、650和750℃)热解半焦吸附磷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别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3种模型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描述磷在半焦表面的吸附行为,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等温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描述,表明磷在半焦表面的吸附受多种机制影响。3种温度下热解所得半焦对磷的吸附活化能分别为10.86、11.27和10.95kJ/mol,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结论]生物质热解半焦对水中磷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