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汉平原棉花黄萎病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4年本所棉花抗枯、黄萎病同步联合品比试验为例,分析江汉析棉区黄萎病危害损失。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在黄萎病圃的皮棉平均产昌比枯萎病圃减产153.16kg·hm-2,差异显著,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成铃数减少和铃重降低,而且黄萎病圃各棉花品种(系)的5项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5年于河南安阳黄萎病人工病圃和新疆黄萎病重病田研究了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病圃黄萎病发生的中期,连续喷施600倍棉萎克2次后,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下降14.3%,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0下降到2.8;而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92.6%,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2上升到5.9,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5.4%。在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重病田黄萎病发生初期,连续喷施棉萎克3次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和73.1%。本研究表明,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喷施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1.新品系来源及抗性 FR_1为1983年在黄萎病鉴定圃选自中熟棉花育种组送交的材料81—24,其亲本为5499×1256,后经1986、1987两年连茬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圃地的考验,结果表现抗病性强,FR_1两年平均枯萎病指数为0.19,较抗病种陕1155的1.36低86.03%;黄萎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麦套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 1 5年的实践中 ,笔者对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方法及抗病性和丰产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些自己的见解 ,庞庆和等在《中国棉花》1 999年第 9期发表的“棉花抗病区试中抗病性和丰产性鉴定之我见”中作了初步探讨 ,本文试从抗性鉴定圃、品种对黄萎病的反应、品种抗性分类标准、抗性与丰产性的统一等方面谈点看法 ,并与棉界同仁商榷。1黄萎病抗性鉴定圃和感病对照种区域试验的棉花黄萎病鉴定圃是自 70年代中期开始连年棉柴还田 ,并多次人工接菌建成。近几年来 ,感病对照品种冀棉 1 1号 ,实际发病的病情指数都在 …  相似文献   

5.
一、棉花抗、耐黄萎病的选育棉花对黄萎病的抗、耐特性是不同的。不同的棉种和品种在黄萎病圃和自然发病条件下,表现出抗、耐、感相异的基因型。如海岛棉的抗性最强,近似免疫类型,陆地棉和亚洲棉抗黄萎病性能较差,亚洲棉最次,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定向选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病育种是棉花病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通过病圃或重病地连续定向选育抗病单株是抗病育种常用的方法,高抗枯萎病的抗原材料52-128、86-1以及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2等即是最成功的例子.然而对棉花抗黄萎病育种采取该方法是否有效的研究和报道不多.2003-2007年,选择对黄萎病表现抗或耐病的品种(材料)21个,在病圃连续2~3年选择抗病单株,再到重病田种植,以期获得高抗黄萎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19号(原名新石K6),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96年以优质品系"91-2"为母本,自育优良、抗病、早熟品系"900"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枯、黄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经南繁加代、品质检测、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而成.1999-2000年参加本所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早熟、优质、抗病.  相似文献   

8.
海岛棉具有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等优点,创制带有海岛棉优异基因的棉花新种质,一直是陆地棉种质创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是具有陆地棉背景而携带众多海岛棉基因的遗传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筛选抗、耐棉花黄萎病的新种质,采用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对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RMBUP-C4S5的148个株系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鉴定结果显示,鉴32、鉴49、鉴59、鉴62、鉴78、鉴83、鉴84和鉴85共8个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相对病指)为30.0~33.9,占鉴定株系的5.4%;抗黄萎病对照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为34.1,高于上述8个耐黄萎病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对8个苗期耐病、8个感病的RMBUP-C4S5株系进行田间病圃成株期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鉴78、鉴85表现为抗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4.3和13.0,低于当年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22.3;鉴19、鉴49、鉴83、鉴124和鉴143均表现为耐黄萎病。鉴49、鉴78、鉴83和鉴85在苗期耐黄萎病,在成株期表现为抗或耐黄萎病,可作为...  相似文献   

9.
1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本团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是抗病品种新陆中14号.该品种于2000年引进,三团试验站枯黄萎病病圃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抗枯黄萎病表现突出,但产量不高,晚熟,经过试验站2年的定向选择和驯化,于200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秦棉1号是咸阳市农科所1977年在本所棉花枯黄萎病圃中,从美棉SR—1中筛选抗病单株,1979年选系,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原系号6083。1987年元月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秦棉1号。该品种优质、丰产、兼抗枯黄萎病,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培育的抗黄萎病新种质BD18,经6年北京人工黄萎病圃和8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8个单位27次抗黄萎病鉴定,平均病指11.65,属抗病类型,接近高抗水平,高抗枯萎病,中抗棉蚜,早熟不早衰。经8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6个单位作抗病亲本利用,已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性能好的材料和新品系。  相似文献   

13.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14.
关于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攻关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我国北方主产棉区已出现落叶型黄萎病大片落叶光杆的重病田,提出抗落叶型黄萎病育种应列为攻关重要指标之一。开展室内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鉴定和建立落叶型黄萎病池或病圃结合筛选,充分利用现有抗黄萎病的种间、品种间的材料杂交,向高抗黄萎的野生棉种开发,创造新的抗源,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多学科协作攻关。  相似文献   

15.
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实践中,不抗病的丰产优质品种,在枯、黄萎病区也难以显示其增产的优越性,甚至还会因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建国以来,我国各主要棉花枯、黄萎病区,采用引种鉴定、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区域试验等措施,通过病圃的严  相似文献   

16.
辽棉19号以辽205为母本,以新棉33B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人工病圃多年定向筛选育成.亲本辽205高抗枯黄萎病、特早熟、优质、高衣分,新棉33B抗棉铃虫,晚熟,衣分较低.该组合1995年配制,1996年种植于人工病圃,1996-2000年连续多年在人工病圃定向筛选和南繁加代,2000年定系为辽4830并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1-2002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表现出突出的抗虫性、抗病性和显著的增产优势,产量居参试品系之首,200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川棉293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从川737与岱15的杂交后代中经多年病圃综合选育而成的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抗红蜘蛛和兼抗棉铃虫的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通过长江流域全国抗病区试和四川省区试,1997年通过国家长江流域和四川棉区生产试验,于1999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性1.1 抗枯黄萎病性。1995~1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川棉23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0,黄萎病指18.55,是长江区试多年来黄萎病抗性有很大提高的第一个双抗新品种。1.2 抗虫性。1997~1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  相似文献   

18.
中12(原名中38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乌干达4号为母本,邢台6871为父本的杂交选系,在枯黄萎病圃病钵连续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主要是把抗病、丰产、优质三个性状统一协调,既具有较好的兼抗(枯、黄萎病)性能,又有较  相似文献   

19.
陕棉2177简介     
景忆莲  李胄 《中国棉花》2008,35(6):24-24
1 选育经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7年以综合性状好的陕2234和兼抗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的陕2059为父本进行杂交,1998年混收F1代种子,1999-2000年在人工枯黄萎混生病圃连续进行单株鉴定选择,2001年获得优良株系2177-80.  相似文献   

20.
辽棉 1 7号 (原品系代号 1 2 84)系我所有性杂交 ,定向培育 ,在人工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上多代连续选择育成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 ,2 0 0 0年 1 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 982年根据育种目标要求 ,以兼抗枯、黄萎病品系 78- 40 84为母本 ,以长绒、高衣分、早熟材料82 - 42 5 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在人工病圃上繁殖加代 ,并从 F2 代开始以抗病为重点 ,以早熟、丰产及纤维品质的综合改良为目标 ,进行连续多代的单株选择和株行、株系筛选 ,于 1 989年育成品系辽 1 2 84。同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