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北方一些省的不少林场在沙地栽培杨树实践中,采用杨树与刺槐混交,提高了杨树的生长量,引起了各单位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1974年北京潮白河林场的调查结果表明:14年生的加杨、刺槐混交林的蓄积量比加杨纯林增长65%—96%。林内气温和土温  相似文献   

2.
对济南市章丘县黄河林场26年生的加杨混交林和加杨纯林的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比较测定,其结果是:混交林单株材积比纯林增加89.6%,树干通直,尖削度小;但木材气干密度减小,力学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杨树刺槐混交林与杨树纯林生物量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林场的加杨刺槐混交林和加杨纯林的皆伐标准地中,用等株径阶标准木法结合实际测材积测定了林分生物量。研究表明,混交林单位面积的现存生物量和年均增长量为纯林的1.83倍;混交林加杨的单株生物量为纯林加杨的1.77倍;纯林加杨的根系生物量比重大,单位根量的干材生产力不如混交林加杨高。  相似文献   

4.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树刺槐混交林太阳能利用率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用林分现存生物量估算太阳能利用率、CO_2吸收量、O_2释放量和水化合量的方法,并对黄河林场25年生的加杨刺槐混交林和加杨纯林的这几个指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混交林的这几个指标比纯林高50.0—53.8%。  相似文献   

6.
<正> 针对东部沿海风力大的特点,福建省霞浦县杨梅岭林场,用柳杉作伴生树种与杉木混交获得成功。并于1979年8月对该场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混交林概况杨梅岭林场现有杉木、柳杉混交林2,000多亩。该场1960年开始种植杉木,由于风的危  相似文献   

7.
欧美杨与紫穗槐混交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欧美杂种杨树速生丰产,材质优良,深受林农的喜爱。但欧美杨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我场农区土壤多为细沙和粉沙,干旱瘠薄,不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为此,根据多年营造杨树刺槐混交林的成功经验,1987年在申甘林区中段、野岗林区先后营造沙兰杨、72杨、69杨与紫穗槐混交林2000多亩,都比纯林生长的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试验概况民权林场位于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属华北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4℃,平均无霜期213天。年平均降水量679毫米,夏季占  相似文献   

8.
对杨树有害生物进行专题调查,初步查清了杨树有虫害23种,分属5目15科,病害4种。调查表明,杨树虫害以云斑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最大,病害以杨叶锈病危害严重;三倍体毛白杨、响叶杨是抗病虫品种,意杨次之,沙杨、加杨是感病虫品种;混交林比纯林抗病虫;25 a以上杨树受害轻微。  相似文献   

9.
淮北矿务局所属四个平原林场,即濉溪县柳湖林场、灵壁县大山林场、泗县小桂庄林场和固镇县汾洪江林场。土壤多属砂姜黑土,质地粘重,肥力较低。为解决矿区塘材供应不足问题,自1980年以来,营造杨树纯林1,597亩、紫穗槐纯林7,329亩,杨树、紫穗槐混交林1,839亩。为了解混交林树木生长状况、病虫为害及其经济效益情况,我们特对汾洪江林场江南林业队营造的杨树、紫穗槐混交林进行了调查。 一、林地概况 调查林地土壤为砂姜黑土(土层60—80厘米以下有大小不等的碳酸钙结核砂姜),土壤肥力均匀。1980年春季造林,面积70亩。杨树造林初植密度17株/亩,株行距4×10米,大行距内紫穗槐株行距1×1.5米。  相似文献   

10.
公主岭市杨大城子机械林场于1970年春,在莲花山作业区16林班9小班栽植了189亩的落叶松,由于当时的成活率不高,于1973年又在该地人工补植了品种杨(白城杨),成活后,落叶松和杨树比例为3比1。我们于1991年7月对该混交林分作了调查,落叶松的胸径为12.8cm,杨树为13.3cm,比相邻的落叶松纯林生长得好,常见的松毛虫和杨吉丁、牡蛎等害虫也大为减少。从理论上讲这种混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赤峰市敖汉旗平缓固定沙地杨树人工林纯林、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杨树与柠条混交林3种营林模式的不同树种的标准木生物量、碳含量进行测定,估算出不同模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相同林龄(20年生)不同营林模式碳储量差异较显著,其中杨树人工纯林碳储量最大为41.04 t/hm2,杨树与柠条混交林碳储量较小为21.6110 t/hm2,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碳储量最小为20.607 t/hm2。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0.05)。2017至2019年各处理间冠幅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纯林冠幅生长率要大于混交林中对应树种(品种)的冠幅生长率,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叶片受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的抗虫性强弱依次为银中杨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种植转基因杨树纯林和混交林 ,研究了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1hm2的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之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别不大 ;而对 6 7hm2 以上的转基因杨树纯林和 1∶1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混交林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 ,Bt转基因杨树会改变其昆虫群落结构 ,在转基因纯林中杨叶蜂为优势种 ,而在混交林中杨扇舟蛾为优势种。为了避免其它非鳞翅目食叶害虫的危害 ,在转基因时应采用对非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抗性的种类或品系。转基因纯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混交林高 ,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但转基因混交林中瓢虫的数量明显比转基因纯林高 ,分别为 0 2 1头·枝- 1 和 0 0 2 1头·枝 - 1 ,相差 1 0倍。蜘蛛的数量是纯林中较多 ,分别为 0 1 2 5头·枝 - 1 和 0 0 6 2 5头·枝 - 1 ,相差 1倍。转基因杨树对非目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还需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转基因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为 1 1 2 6 %和1 8 4 8% ,转基因纯林抑制目标食叶害虫的作用较好 ,但与混交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两种林分的被害率都在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梅岭林场混交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霞浦县杨梅岭林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初期生长的实地调查表明,10年生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单位蓄积量比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大72.2%,比杉木纯林大2.4倍,为较为成功的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6.
宁夏淡灰钙土地带混交林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贺兰山前的淡灰钙土地带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地段。这一带的一些林场如青铜峡县树新林场,在建场初期营造耐旱的小叶杨纯林,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低,病虫害严重,营造杨树、刺槐混交林后,木材蓄积量显著提高,并且病虫害大为降低。为此,我们于1975—1983年对树新林场的混交林和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索混交林增产的机理,为在淡灰钙土地带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沿海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其碳储量,以苏北海堤12年生基干林带刺槐纯林、刺槐杨树混交防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密度配置下的生物量碳储量差异,探讨群落竞争与群落生物量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m×1 m刺槐纯林、1 m×2m刺槐纯林、2m×3m刺槐纯林、3m×3m刺槐纯林、杨树高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中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低优势度混交林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9.38、28.32、26.70、24.43、64.09、59.16、47.02 t/hm2.平均单木竞争指数分别为:7.16、4.82、2.94、1.99、5.52、3.05、2.70.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单位面积碳汇能力较刺槐纯林大大提高.林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当刺槐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3.47,杨树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1.29时,12年生刺槐杨树混交群落最大生物量碳储量为63.18 t/hm2,此时刺槐胸径达9.4 cm,杨树胸径达22.0 cm.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晋西北地区杨柠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生物量及7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结果表明:杨柠混交林较其纯林根系分布更均匀、更合理,更能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和养分;杨柠混交林的生物量及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杨柠混交林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利用和供给;杨柠混交林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取6种有代表性的北京平原沙荒地造林模式,在3种典型天气下进行林内外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的测定,并进行小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晴天时,加杨纯林、欧美杨纯林、刺槐纯林、五角枫+刺槐+油松混交林的降温增湿效果最优,蒙桑+刺槐+法桐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最差;夏季阴天时,各造林模式的降温增湿效果均不显著;秋季大风天气时,欧美...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为木兰林场内6种典型林分类型(Ⅰ-杨树白桦混交林,Ⅱ-油松落叶松混交林,Ⅲ-油松纯林,Ⅳ-白桦纯林,V-落叶松白桦混交林,Ⅵ落叶松纯林),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5方面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